王輝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重慶 400715)
論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向與創新之路
王輝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重慶 400715)
從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和實際出發,指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創新之路——從根本上重新審視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明確發展目標,建立起相應的配套制度,完善培養創新人才的機制。
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創新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中,中等職業教育是一個重要而又亟待改革創新的部分。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創新之路。
國家政策法規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各國在對待職業教育問題上,都在國家政策的制定上加以傾斜,特別是那些職業教育強國以及制造業大國。其中,很多強國在國家大發展的早期就制定了鼓勵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法規,這也為其以后的大國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德國職業教育的強大,是和他在很早就制定的各種法律、規章是分不開的。我們的近鄰日本同樣也在其近代教育改革的同時就注意到了職業教育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而現今世界經濟的主導國——美國也不例外。對于我國現在的職業教育發展而言,僅在1996年頒布了我國第一部針對職業教育專門的國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在近期又通過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議》,而這與我國提出的職教興國的說法有一定差距。從表1可以看出,法、德、美、日等國之所以有今天的強國地位是與其在早期的教育發展中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分不開的。因此,我國的職業教育要取得大的發展,就必須盡快制定更多的指導性法律規章來。這樣的法律必須強調職業教育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必須指明今后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學科中的地位,落實職業教育的經費及明確職業學校的發展方向。在制定的過程中,應注意細節,要讓職業教育的發展有法可依,而且要能在需要時找到具體的執行辦法和相關條款。
強制性義務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的促進作用 在職業教育強國中,基本上都實現了義務性質的職業教育。而我國作為職業教育大國,需要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口眾多,卻至今未能實行義務職業教育。在很多地區,初中生因自身或家庭經濟的原因,無法繼續升學,如果他們不接受適當的職業教育,僅憑其有限的知識外出務工,很大程度上要么充當廉價勞動力,要么給社會帶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在1999年天津市關于青少年犯罪的調查中發現,青少年犯罪的年齡一般都集中在18歲左右,且受教育程度也大多在初中水平。由此可見,如果能給他們提供適當的職業教育機會,應該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同時又使他們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使他們能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有一技傍身,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因此,我們必須對適齡的青年進行強制的職業教育,這在世界上很多強國中已經實行了很多年。在德國法律中就有規定,所有年滿18歲而又無法進入更高一級學校的青年必須接受強制的職業教育;在1869年北德同盟工業規定,師傅和雇主有義務將18歲以下的學徒送進補習學校和職業學校,違者罰款;1919年《魏瑪憲法》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均有受義務職業教育的責任;1944年,英國教育法規定,結束義務教育但未繼續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青少年有義務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美國1672年就以法令授權各縣議會,把父母不能培養成人的男孩送給手藝人當徒弟直到21歲,女孩也要送去學習其他職業技能直到18歲。可見,這些強國在早期已經重視到了義務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我國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在相關立法中早日實現義務職業教育,強制義務職業教育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是對國家發展有益的。

表1 法、德、美、日四國早期對職業教育的法律及政策表
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 事實上,國家一般對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很有限,即使是在十七大后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國家投入給各級職業學校的經費也沒有大幅增加。例如,國家對各縣級職業高中每年都有大約十萬元的投入,可十萬元對于一個職業學校的發展而言只能是杯水車薪。雖然各縣政府都會對該縣轄職業高中撥給基本的教師工資,但要促使職業教育發展,特別對一些西部地區職業學校而言,是需要更大投入的。筆者曾經到過貴州省黔南州的某職業高中,該校操場只有半塊,且荒草叢生。校內電焊實習車間占有一間教室,實習材料奇缺,焊機也僅有幾臺,整個學校顯得很破舊。在一些西部職業學校,國家的撥款只夠學校基本的維護整修,國家的重視程度不夠。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合理性 在每年,國家對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現象。宏觀上看,2006年我國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生均教育事業經費為 2240.96元和2163.69元,而東西部地區以上海和重慶的比較為例,兩地區的職業高中生均經費投入為6586.88元和2060.23元,可以看出,我國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在總體上是不均衡的。而具體到各層次的中等職業學校,也存在投入的不合理性。例如,雖然國家在努力建設一批國家級的實訓基地,但這些基地都建設在少數有規模的中等職業學校,而國家對各縣的職業高中的建設經費投入,常常是無目的性的,就是沒有指名經費的具體用途。這使得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大打折扣,國家設想讓各縣職業教育適齡青年和外出務工者在家門口接受職業教育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往往很多需要投入較大資金的專業在這種職業學校是沒有的。例如,在“長三角”經濟圈,現在對機械制造專業人才和車床操作人員是比較急需的,而這種專業在很多縣級職業高中是沒有的,但是國家對各縣級政府又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把各縣初中畢業而無法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盡量留在自己縣內的職業高中學習,并將此作為年終考評的指標。這樣,在各縣級職業高中,我們就會看見很多教師在黑板上進行機械零件的制造實例講解,并且這并不是個案。因此,國家撥款到各級職業學校時,最好有一個宏觀規劃,讓每一分經費都用在刀刃上,花在該花和值得花的地方。
課程改革的原則應該是以學生能力為本,強調以市場為導向,體現寬基礎,以實習課程改革為中心。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對學生的現狀沒有明確的調查研究,在課程設置改革上往往沒有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設置了一些并不實用的課程,有時候又大大降低對學生的要求,提出以“夠用為度”的原則,實際上,還應考慮學生的專業及職業發展。如果僅僅以夠用為本的話,其實在今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職業勞動者的專業發展,所以寬基礎的提出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在課程改革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現狀往往是基礎理論課偏多,實習實踐課偏少,其實這與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實習資源落后是有關系的。如何解決在加強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同時又強調改革實習課程的問題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的。另外,在課程評價上也要下一番功夫去研究,如何體現課程改革的實效性,如何體現課程改革對學生專業發展的影響,這同樣是一個重要問題。
東西部師資力量的不平衡嚴重制約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2005年中國教育年鑒統計,我國西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的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的64.99%,低于全國水平。而西部地區是我國職業教育勞動力輸出的重要地區,師資力量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近年的統計都表明西部地區生師比低于全國的水平,西部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規模滯后于全國。而在東部,一個教師面對的是更多的等待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我國東西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師資力量上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只有努力平衡和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師資,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師資現狀才能有根本的改變。
另外,東西部地區師資力量的分布不均,也會帶來教育不公平的問題。有學者提出:普通教育的公平關系到個人發展的問題,而職業教育的公平關系到的是生存權問題。從此可以看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特別是專業教師依然是缺乏的,在很多地方學非所用的顯現仍然嚴重。雖然我國努力發展專門培養職業學校師資的高校,但顯然現狀仍然是師資力量不足,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仍然缺少,所以應該在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力量的建設和平衡上多下工夫,在對教師的培養上不斷創新,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等職業學校目前的歸屬管理存在很大的混亂,一般的地屬學校往往屬于當地的勞動部門管理,經費的撥付也由該部門負責。然而,還有一些專門機關和企業辦的學校,他們的經費和管理又屬于這些部門,還有一部分私立職業學校,他們如何理順管理也是個問題。只有理順了管理關系,才能有效地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才能統一經費及行政上的管理。這個問題還引發了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督導問題。目前的教學督導,要么是缺失的,要么重督輕導,職責不清。學校整個教學過程和管理都缺乏有效的督導。很多學校都把質量管理系統的認證當作是督導的實現,殊不知作為一個商業化的認證機構是很難發現,解決學校在實際教學中的問題的。解決之路應該是建立真正獨立的督導機構,有效地開展督導工作,并且在校內也應有這樣的機構。只有這樣,才能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在管理督導上的怪圈,有效提高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
以上問題基本上可以概況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現狀,要改革創新就必須解決好這些基本問題。然而創新之路似乎永遠是不平坦的,我們的對策應該是什么呢?顯然,只有從根本上重新審視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明確發展目標,建立起相應的配套制度,完善培養創新人才的機制才能根本解決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發展滯后的問題。
針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政策法律創新 當我們等待破解中等職業學校發展怪圈時,如果我們不去從政策角度考慮,我們將永遠沒有創新。當前,國家強調要嚴格執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議》,要繼續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規模,加大投入。這些都是好的理念,還應該在此基礎上多制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法律政策,如投入中等職業教育資金的使用與監督,中等職業教育強制義務教育等。
加大資金的投入和對資金的監管力度 中等職業教育成為強制義務教育后,國家就更應該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經費上的投入。對資金的監管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用好每一筆錢,把緊張的經費用在該用的地方。這制度的建立應該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完善和補充,調整有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和利益。
平衡師資力量,加速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培養 要辦好中等職業教育就必須這樣做,然而專門培養中等職業教師的高校過少。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廣州技術師范學院等仍是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的主力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培養應該有更多的師范院校參與進來。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改革 目前,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改革似乎沒有一個普遍認可的解決辦法,但有很多職教方面的專家在努力,各個方面的人員都在積極參與共同創新。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這個改革應該加快進程,國家的關注必然會促進其快速發展,也只有盡快解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才能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合理快速發展。
中等職業學校的管理督導 只有把中等職業學校的督導制度真正徹底地建立起來,各項工作才能落實并合理發展,才能有保證中等職業學校改革創新的實現。當然,對于督導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需要創新的,應根據中等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探索一套適合其發展的督導制度。
[1]王承緒,顧明遠.比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延平.職業教育公平問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3]周誼.國際視野下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5,(9).
[4]張寶義.90年代天津市青少年犯罪人口的構成及變動[J].人口研究,2004,(1).
[5]初冰.西部地區中等職業教師師資問題及對策[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6]姚云霞,李霞.中職學校教學督導工作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
G717
A
1672-5727(2010)06-0043-02
王輝(1983—),男,云南曲靖人,西南大學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外職業教育發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