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丹,趙永樂
(河海大學 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總量配置供需研究
——以江蘇省南京市地稅系統為例
陸靜丹,趙永樂
(河海大學 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人力資源管理的最終目標是進行人力資源配置。政府部門的人力資源配置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文章以江蘇省南京市地稅系統為例,針對其是否存在人員總量配置矛盾,從人力資源總量供給和需求兩個層面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對總量供給及總量需求的比較,確定矛盾的真實存在,進而找出產生矛盾的原因。
人力資源;總量配置;總量供給;總量需求
地稅系統,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它是政府行政部門,在人力資源的供給上有別于企業,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其次,它又被稱為政府部門中的業務部門,在人力資源的需求上又有別于其他的政府部門,具有很強的緊迫性。
人力資源總量的配置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種模式[1,2]。
計劃配置也稱行政強制性配置,即依據有關職能行政部門制定的計劃,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勞動者,將人力資源配置到各部門、各機構。人力資源的計劃配置,在人力資源的分配安置上,不論是分配的范圍、規模、方式,還是用人的數額、設崗、工資以及調動等,都通過行政計劃這唯一的手段和途徑來實現。
市場配置,即通過市場機制,通過報酬杠桿互相選擇、調節人力資源供求關系,實現勞動者與企業組織的相關配合。在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的再生和配置,都是通過市場途徑來實現的。
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配置,是指一定計劃機制條件下的市場配置,或一定市場機制條件下的計劃配置。這是國家干預與市場調節的結合。我國的人力資源配置模式,就是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人力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把人力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即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市場配置模式。
作為政府行政部門,地稅系統內人力資源的配置主要采取行政計劃的方式進行,即首先由地稅總局制定整個系統的人力資源計劃,從整個地稅系統的戰略目標出發,以各分局人力資源需求為依據,在編制允許的范圍內,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人力資源分配到各分局中。在這種配置模式中,地稅總局一方面從規模上對整個系統的人力資源配置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從結構上對整個系統的人力資源配置進行優化。
(一)宏觀環境研究
1.經濟環境
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式發展良好,南京市的經濟也邁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00-2006年,南京市 GDP總值年均遞增 17.54%,高于全國 GDP總值年均遞增幅度13.02%。得益于經濟的高速增長,南京稅收總量不斷擴張。2000-2006年,南京地稅組織總收入增長幅度分別為:45.56%、22.90%、24.62%、30.70%、19.94%、20.95%,高于中國地稅總收入增長幅度:26.32%、12.56%、18.74%、24.75%、21.20%、20.11%,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2.社會環境
信息時代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對稅務系統稅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南京地稅在這方面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南京地稅研制開發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網絡平臺,實現了稅收申報的網絡化和自動化,減輕了稅務人員稅收申報方面的工作量,節約了勞動力。但與此同時,信息化的發展又提高了對稅務人員的知識技能要求,要求其不僅要精通稅收和法律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另外,我國納稅人素質較低,法制觀念不強,缺乏納稅知識,依法納稅意識淡漠,偷稅、逃稅現象十分普遍。
3.政策法律環境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稅收法制還不健全,稅收法規層次多、內容重復,統一性、協調性、權威性不足,依法治稅原則貫徹落實不夠,公民納稅意識比較淡薄,執法剛性不夠強。另外,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稅收政策處在不斷發展完善之中,變化頻繁。
(二)人員總量配置現狀
南京地稅系統在人員總量配置上采用的配置標準主要是管戶數。管戶數是指稅務機關所管轄范圍內的稅戶數量。隨著南京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個人稅戶數量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2002到 2006年,南京地稅管戶數量由 173585戶增長到 285804戶,南京地稅系統對每年新進人員的分配去向均偏向于管戶數多、稅收量大的分局。對于某些管戶數、稅收量相對比較少的分局來說,這樣的配置自然是欠缺公平性、合理性。管戶數少的分局缺人現象日趨嚴重,管戶數多的分局人員管理工作量會隨著人員數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這又會增大人員的需求量。南京地稅系統的自然減員率比較低,除正常的退休、調動外,幾乎不會出現人員總量減少的情況。人員流動也很少,只有少量人員因出國等原因而辭職。這對于要按編制來招人的政府行政部門來說,人員編制總量在一定時期內變動不大,現有的編制得不到釋放,進入系統的人數只能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
通過訪談,筆者了解到該地稅系統各分局,無論管戶數多少,普遍存在缺人的現象,所缺人數在 10~+20人不等。但對于整個地稅系統來說,人員配置總量已達到了一個比較龐大的數目,總量供給富裕。那么該地稅系統缺人現象到底嚴重否。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試圖從人力資源總量供給和需求兩個層面進行分析,以期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訪談和資料收集等方法,筆者從南京地稅系統收集到了 1997年至 2006年的地稅系統人力資源總量數據,同時收集了與人員總量密切相關的稅收總量數據和總管戶數數據。
(一)人力資源總量供給預測分析
該分析的對象是南京地稅系統 1997年至 2006年的人力資源總量數據,僅從這組數據上去發現規律,進而分析該地稅系統人力資源總量的供給趨勢。同時還要考慮該地稅系統近幾年的編制上限,此上限將會限制地稅系統人力資源的供給數量。
筆者采用了兩種預測分析方法,即結構預測法和時間序列預測法[3]。經過比較,時間序列預測法的精確率遠遠高于結構預測法的精確率,因此選用時間序列預測法來做相應的預測分析。由于受到編制上限的約束,筆者又對預測模型進行了調整,最后確定地稅系統人力資源供給總量的預測模型為:

Y1為人力資源供給總量,T為時間序列,以 1997年為1,則 2006年為 10,2007年為 11,2008年為 12,依次類推,2080為編制上限。
模型 (1)的精確率為 99.2%。
根據模型 (1),預測 N地稅系統 2007年至 2011年的人力資源供給總量,結果如表 1:

表1 地稅系統人力資源供給總量預測表
從表 1可以看出,該地稅系統 2008年至 2011年人力資源供給總量呈現出增長率慢慢減小的趨勢。到 2011年,人力資源供給總量比 2006年增加了 155人,增長率為 9.2%,平均每年增加 31人。
(二)人力資源總量需求預測分析
該分析的對象是南京地稅系統 1997年至 2006年的人力資源總量、稅收總量、總管戶數這三組數據。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深入了解該地稅系統人力資源總量在其他因素影響下的發展趨勢。當影響人力資源總量配置的客觀因素發展或者說增長比較急劇時,人力資源的總量需求必然也會跟著急劇攀升。通過需求預測分析,可以客觀地得出總量實際需求量與計劃供給量之間的差距。
筆者分析了稅收總量、總管戶數分別與人力資源總量之間的相關性,發現均存在高度相關性。因此將兩者列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挑選了多種預測分析方法進行預測,如一元線性回歸分析、二元線性回歸分析、二次曲線回歸分析、三次曲線回歸分析、二元非線性迭代回歸分析等等。經過比較各種分析方法,權衡精確程度以及理論預測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的相符程度,最后得地稅系統人力資源需求總量的預測模型如下:

Y2為人力資源需求總量
G為總管戶數
S為稅收總量。
模型 (2)的精確率為 98.4%。
根據模型 (2)預測 N地稅系統 2007年至 2010年的人力資源需求總量,結果如表 (2):

表2 地稅系統人力資源需求總量預測數據表
從表 2中可以看出,到 2010年,地稅系統人力資源需求總量高達 1856人,四年一共增加了 165人,增長率為9.8%,平均每年增加 42人。
(三)人力資源總量供給 -需求比較
作南京地稅系統未來四年人力資源總量供給 -需求圖如下:

圖1 地稅系統 2007—2010年人力資源總量供給 -需求圖
從圖 1可以看出,2007年至 2008年中期,地稅系統人力資源供給略大于需求總量,大約超過 15人。2008年以后,需求總量逐漸超過供給總量,總量缺口越來越大,到 2010年,人力資源總量供給 -需求缺口達到 40人。
通過對南京市地稅系統人力資源總量供給與需求的比較,可以得出該地稅系統即將面臨人力資源總量供不應求的局面。根據訪談,各分局均反映如果經濟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人員短缺問題將成為該地稅系統面臨的首要矛盾。這個矛盾由兩方面原因造成。
(一)地稅系統自身的性質
南京市地稅系統是政府行政部門,具有雙重性質。在工作開展上,類似于社會上具有盈利性質的企業;在人員配置上,又必須遵照機關單位的規定。地稅系統的工作面對整個社會,它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服務對象范圍的廣泛,以及工作所涉及的業務種類的繁多。廣泛的服務對象,繁多的業務,對人員數量和質量配置的需求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地稅系統又是政府行政部門,人員配置數量必須遵照機關單位的規定。系統內人員流動卡得比較緊,每年流入的人員數量都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人員流出量更是微乎其微。完全不像社會上的企業,有多少需求,就招多少人。而且,地稅系統的人員總量還有一個上限,雖然近期地稅系統的人員總量與這個上限之間存在比較大的空間,但是整個系統不可能使用未來的額度來緩解當前人員需求的緊迫,否則會給地稅系統的未來發展制造障礙,很大的限制了地稅系統未來的人員流入量。因此,南京市地稅系統在人力資源實際需求總量上會比較謹慎,在考慮到整個系統人員需求緊迫的同時,還必須考慮本系統的人員供給限制。
地稅系統這樣的性質,必然會加深人力資源總量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二)客觀環境的發展
經濟決定稅源,稅收事業發展不能脫離經濟而自我發展,地稅系統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經濟的調控。經濟發展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稅系統的人員需求量。社會經濟不斷發展,2002年至 2006年南京市的 GDP每年的增長率均保持在 15%以上;稅收量不斷增加,2002年至 2006年南京市地稅系統每年稅收的增長率保持在 20%以上;總管戶數逐年遞增,2002年至 2006年該地稅系統每年增加的管戶數均保持在 30000戶左右,平均增長率為 13.3%;而人員的數量雖有所增長,但增長速度較為平穩,平均增長率為 2%,與稅戶總量的增長速度仍有差距。
同時,地稅系統還必須時刻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動,稅收增長是以一個可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稅制來支撐的。稅制的變動,地稅工作的范疇乃至工作對象均會變動。如今的稅制變動讓人應接不暇,僅 2007年一年,地稅就有若干新稅收政策如增值稅轉型、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等出臺,個人所得稅制和資源稅計稅方法的改革、土地使用稅系數的提高、稅收優惠政策的調整等新情況的出現增加了稅收工作的復雜度。這不僅加大了組織機構設置的復雜性和工作內容的不確定性,提高了工作的難度,也對稅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濟的飛速發展,稅收任務的繁重,工作質量要求的增加,工作壓力的加強,均給地稅系統的發展帶來了困難。因此,地稅系統必然會產生人力資源總量需求的緊迫感。
[1]顧江.人力資源配置 [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3):16-17.
[2]趙永樂.人才結構和人才資源配置優化 [J].中國人才,2007,(4):30.
[3]張桂喜,馬立平.預測與決策概論 [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4]張文波,陳紅艷.實用數據統計分析及 SPSS12.0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程 靖]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HR——A Case Study of Nanjing Rent System
LU Jing-dan,ZHAO Yong-le
(School of Business,Ho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
The ult imate goal of HRM is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The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government depar tments has its own limitation.In this paper,the contradiction of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Nanjing rent system was analyz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 for the sake of finding out the cause.
human resource;amount allocation;HR supply;HR demand
F271
A
1007—5097(2010)12—0112—03
10.3969/j.issn.1007-5097.2010.12.028
2010—08—13
陸靜丹 (1982—),女,江蘇常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趙永樂 (1946—),男,山東威海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人才市場學,人才規劃學,區域人才發展,人才體制論,人才素質測評,人力資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