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肖遠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了科學執政的理念,科學執政同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一起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民主是本質,法律是手段,而科學是基礎,科學執政貫穿于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始終。科學執政不僅要求執政的過程科學、執政的制度科學,從根本上說,還要求執政的思維方法科學,必須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助推科學執政。
一、科學執政對領導干部的素質要求
我們黨講科學執政,就是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看到,一些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與科學執政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還不能完全適應,包括他們的思維方法,與科學執政對領導者的思想理論素質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亟需改變落后的、封閉的、僵化的思想觀念,這就需要加緊轉變思維方法。必須加強理論學習,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更為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戰略性和前瞻性;著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在工作中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斷增強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因循守舊的思想禁錮,不斷增強將改革創新作為解決前進中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根本方法的堅定性和緊迫性。
二、在執政實踐中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
人類的思維活動是一切行動的先導和起點,認識、把握和運用執政規律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思維方法科學正確是科學執政的前提和保障。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指人們在思維過程中用以反映和再現客觀事物辯證法的方法,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技巧。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看作為世界觀、方法論,比喻為“科學武器、思想工具”。由于中國近代以來的經濟基礎一直是以小農生產占主導地位,造成干部隊伍的思維方式比較傳統,他們的思想常常表現出主觀性和片面性,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和形式主義是這種思維偏向的集中反映。為了適應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需要,毛澤東同志撰寫了《矛盾論》、《實踐論》等哲學著作,幫助廣大干部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擺脫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在思維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變革,在我黨確立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的思想地位。現代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反復驗證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的科學性。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思維方法的具體化,科學的思維方法就是善于把哲學的觀點運用到思考和工作中去,并轉化為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執政實踐中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要求我們善于用全面的、系統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認識和處理問題。胡錦濤同志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自然界的復雜關系,涉及人與經濟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這就需要我們采取系統科學的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從多因素、多層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形態、自然形態的大系統。”我們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深刻理解胡錦濤同志的這段話,更加自覺和積極有效地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和處理當前改革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三、科學的思維方法是科學執政的“助推器”
科學執政作為一種實踐創新活動,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和推動,思維創新是其內在動力。理論要轉化為物質力量,需要有科學的思維方法,科學的思維方法是理論創新的根本方法。我們黨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最新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是準確把握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經典范例。科學發展觀吸收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現代科學的精華,以世界發展經驗和中國發展基礎為歷史依據,不僅在探索、揭示、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上為我們確立了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還確立了總攬全局、抓住重點、統籌兼顧的辯證性思維導向,確立了以人為本、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價值性思維導向,確立了求真務實、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實踐性思維導向。在實際工作中準確把握這些內蘊科學思維方法的思維導向,對于我們提高科學執政的水平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時代在突飛猛進,改革創新是與時俱進的本質要求。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進行思維創新,突破思維慣性,改變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確立有利于科學執政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何進行以科學執政為目的的思維創新?這需要——將思維創新建立在哲學維度、歷史維度、價值維度和實踐維度的基礎之上。唯物辯證法為科學執政明確了正確走向,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和發展為科學執政提供了必要的社會物質條件,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為科學執政解決了“為了誰、依靠誰”這一核心問題;作為科學執政第一要務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新鮮的實踐素材。在哪些方面進行以科學執政為目的的思維創新?這需要從各方面清除束縛科學執政的思想障礙——破除習慣性思維,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落后的思想觀念,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破除事務性思維,以更加寬廣的戰略思維和開放的世界眼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破除片面性思維,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念,以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破除短期性思維,糾正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注重短期效應的政績觀,以根本長遠的思想和高度的責任感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