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麗敏 秦詩立
科學選擇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
文/毛麗敏 秦詩立

需以中心城市培育為抓手,加強高端要素資源集聚與宜居宜業建設,積極提升城市化的質量
按照相關研究和規劃,“十二五”時期浙江省除將繼續推進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建設外,還將重點培育20個左右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作為全省積極完善城市等級體系、提升城市化質量和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的重要平臺與推進載體。從基本內涵來看,中心城市指在一定經濟區和城鎮體系中,相對一般城市,具有經濟發達、功能完善、能夠滲透和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行政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統一體。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空間系統中的極核點,是區域的經濟增長中心、文明輻射中心,是周圍城市的增長極。可見,經濟發達是中心城市形成的重要基礎,但不是必然條件,不能簡單地以經濟規模或人口規模作為中心城市選擇的唯一標準,還需考慮該城市相對周邊城市,是否擁有較豐富的高端資源要素或特色優勢,是否擁有較大發展潛力或戰略價值,并能有效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的升級發展。
同時,需積極結合浙江省情,明晰“十二五”時期大力培育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戰略意義。一是積極增添一批大城市,加快完善城市結構的需要。目前全省城市等級體系尚不合理,在杭州、寧波、溫州三個特大城市(市區人口100萬以上)和約30個中等城市(市區人口20萬以上50萬以下)之間,大城市(市區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僅義烏、臺州等兩三個,數量明顯偏少,需以中心城市培育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大城市,緩解特大城市的人口交通環保等壓力。二是積極增強中等城市高端要素集聚,提升城市化質量的需要。目前許多中等城市仍以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為主,金融信息科研人才等高端要素和優質教育衛生文化休閑等公共資源缺乏,難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需以中心城市培育為抓手,加強高端要素資源集聚與宜居宜業建設,積極提升城市化的質量。三是積極推進毗鄰城市同城化,實現“1+1>2”戰略訴求的需要。浙江為城鎮密集地區,部分城市空間上毗鄰,產業與經貿聯系密切,但行政上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突出,需以中心城市培育為抓手,積極實行毗鄰城市的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實現區域型公共設施和網絡共建共享、產業要素等的資源優勢互補。四是加快相對欠發達地區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的需要。浙江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在全國省區中處于領先地位,但仍需通過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加強高端要素的優化配置,更好地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網絡核心,帶動周邊地區轉型發展、差異化發展。
基于中心城市建設戰略意義考慮,浙江“十二五”及未來一個時期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選擇,需綜合多種評價因子,而不僅僅是經濟或人口規模現狀,同時還需結合區域發展的相關體制機制改革來有力深入推進。特別是隨著區域一體化、城市同城化的深入,對組團型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既是避免惡性競爭,加強良性合作,加快其高端要素資源集聚與功能發揮的重要基礎,也是探索、完善城市治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契機,為高水平推進都市圈、城市群建設提供新思路、新經驗。
為此,浙江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選擇,需在標準基本統一基礎上,各有側重,分類指導。首先是除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外,嘉興、湖州、臺州、舟山、衢州、麗水等6個設區市,無論是其在市域內的經濟首位度,還是其因行政等級較高而所優先積聚的行政、教育、文化、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豐富度,均要比周邊城市高較多,可作為中心城市進一步增強綜合服務優勢,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其次是越城——柯橋(即紹興市區與紹興縣城)、余姚——慈溪、嵊州——新昌、龍港——鰲江、永康——武義等,其城市建成區或城市框架已基本接壤,并多有著相同或類似的區域性產業集群和可互為補充的優勢資源,需積極作為組團城市,加強統一規劃、協力建設,共同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有效提升中心城市現代服務水平和能級。再次是上虞、溫嶺、瑞安、諸暨、平湖等綜合實力較強,與周邊特大城市有適當距離,能相對獨立集聚高端要素并有著較大輻射帶動空間的城市,可作為中心城市加強培育,更好地承擔起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重任。第四是臨安、長興、龍泉等綜合實力相對一般,但作為省際城市,相比周邊欠發達地區綜合實力較強,并有較大輻射區域的城市,可作為中心城市規劃,積極形成新的經濟和城市增長極。
對應,對不同類型中心城市,其培育建設的目標、重點、途徑等應有所不同。其中,嘉興、湖州、臺州、舟山、越城——柯橋、余姚——慈溪等需以現代大城市為目標,加強嘉興現代商務區、湖州南太湖科技城、舟山海洋科學城、紹興中國輕紡城等戰略平臺建設,加快核心競爭優勢的形成和增強,促進浙江城市等級體系的合理化。衢州、麗水、上虞、溫嶺、瑞安、龍港——鰲江、永康——武義等需以現代中等城市為目標,著力加強科研商務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和品質人居環境建設,增強城市現代服務功能,積極提高其在區域經濟、社會網絡的核心地位。越城——柯橋、余姚——慈溪、嵊州——新昌、龍港——鰲江、永康——武義等組團城市,需積極從規劃創新著手,由省級相關部門牽頭進行統一的城市、土地、交通、環保等規劃編制或修編,探索通過地方法規等方式對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監管等給予明確和規范,避免組團城市建設流于形式,以提高中心城市建設水平。
至于義烏,既是金華——義烏都市區的核心組成,也是義烏——東陽組團城市的核心組成,目前義烏、東陽的城市建成區已相連,加快義烏——東陽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應與金華——義烏都市區建設并行不悖、相輔相成,并可作為大城市,著力推進國際商貿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增強會展金融物流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與輻射能力,帶動浙中西地區乃至更大區域的升級發展。類似,金華市區與蘭溪也可積極推進組團城市建設,作為金華——義烏都市區建設的重要組成。
此外,在培育中心城市過程中,既要注重中心城市高端資源要素集聚的適度優先扶持,并積極引導其正面效應即擴散效應的充分發揮,同時要注重與周邊城市間的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盡量避免或減弱其回波效應的影響,實現區域共同發展和繁榮。
(作者單位: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浙江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選擇,需在標準基本統一基礎上,各有側重,分類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