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瑾
患者, 男, 50歲。1天前大量飲酒, 后從床上跌落,感全腹疼痛, 血尿、排尿困難。查體: 腹部壓痛, 腸鳴音弱, 移動性濁音(+)。給予導尿, 導出少量血性尿液。
CT: 肝脾周圍見低密度液體影環(huán)繞, 右側膈下和右中腹腸系膜見點狀氣體影(圖1), 膀胱腔充盈擴張明顯, 內見導尿管影, 多方位圖像重組(MPR)顯示導尿管貫穿膀胱, 導尿管球囊位于膀胱頂后部輪廓外, 內含氣液體(圖2)。腹盆腔其余臟器未見異常。
擬診: 膀胱破裂伴腹腔積液。
圖1 (a)肝臟外周見弧形低密度液體影, 前腹壁下液體中見點狀氣體影。圖1 (b)前腹壁下結腸輪廓外見低密度氣影。
手術: 腹膜內膀胱后壁破裂, 破裂口長3cm~4cm,周圍見壞死組織, 裂口旁結腸漿膜層部分壞死, 腹、盆腔尿性積液1000ml。行膀胱部分切除加修補術。討論膀胱位于盆腔前部, 系腹膜下器官。空虛的膀胱位于骨盆深處, 其周圍受骨盆及肌肉的保護, 一般不易受傷。膀胱外傷多發(fā)生在膀胱充盈時, 此時膀胱頂部高出恥骨聯(lián)合, 并與前腹壁相貼, 失去骨盆的保護, 而且其體積增大, 壁薄而緊張; 當下腹部、恥骨聯(lián)合前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強大外力作用時, 可使膀胱內壓急劇上升而致膀胱破裂; 或身體受到沖擊震動而致膀胱破裂[1]。
膀胱破裂包括閉合性和開放性兩種, 與暴力作用方式及部位、膀胱充盈程度以及骨盆骨折端移位擠壓等密切相關, 前者多見于直接或間接暴力, 后者則由骨盆開放性骨折或銳器損傷形成。膀胱破裂常伴骨盆骨折, 甚至還伴有其它臟器的合并傷; 合并傷常常危及患者生命而被臨床所重視, 而忽視了膀胱破裂。因此在下腹部外傷或骨盆骨折時, 必須注意有無膀胱破裂。按破裂的位置與腹膜的關系, 臨床將膀胱破裂分為3種類型: ①腹膜內型膀胱破裂, 主要發(fā)生于膀胱頂部和后壁, 尿液外滲, 量少時局限于破裂局部,量大時尿液進入腹腔、盆腔廣泛區(qū)域, 引起尿性腹膜炎, 本例即屬于此型。②腹膜外型膀胱破裂, 見于恥骨骨折時, 破裂口多在近膀胱頸的前下部, 尿液滲入膀胱周圍組織及恥骨后間隙, 引起嚴重的盆腔蜂窩織炎。③混合型: 兩者同時存在。
外傷性膀胱破裂診斷并不困難, 一般依據下腹部外傷史、傷后有無排尿及血尿、腹膜刺激征、恥骨上區(qū)壓痛等臨床表現(xiàn)結合影像檢查可明確。腹膜外型膀胱破裂, 多能排出少量血性尿液并有排尿痛, 但常合并多臟器損傷或骨盆骨折, 易掩蓋膀胱破裂的癥狀和體征, 造成漏診。腹膜內型膀胱破裂, 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腹膜炎的癥狀和體征, 常有尿急而不能排尿。以往膀胱造影是診斷膀胱破裂最可靠的首選方法, 正確率達85%~100%[2], 但膀胱造影檢查所需時間長, 變換體位時對于合并骨折的患者非常痛苦; 而CT檢查時間短, 檢查范圍廣, 且能提供腹盆腔多臟器損傷情況。段承祥等[3]認為CT不僅能準確顯示膀胱損傷, 結合增強掃描還能鑒別外滲的尿液、血液, 對異物及骨盆骨折的敏感性明顯高于平片, 尤其適用于傷情不明者的觀察。而且CT可準確地顯示腹腔內少量積液, 并能與腹膜外積液加以鑒別, 準確區(qū)別腹膜內型或外型膀胱破裂[4]。
多層螺旋CT薄層掃描后處理能力明顯提高圖像質量, 且無創(chuàng)傷, 操作簡便, 在診斷腹盆腔外傷方面的應用有獨到的價值。MPR圖像后處理技術適用于全身各個系統(tǒng)組織器官的形態(tài)學改變, 尤其對判斷解剖結構復雜的盆腔內的病變性質、侵及范圍、毗鄰關系的定位診斷具有明顯優(yōu)勢, 對于膀胱破裂MPR圖像重組有助于確定大多數膀胱破裂的部位[5]。
1.吳階平主編, 吳階平泌尿外科學(上卷)[M].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846-849
2.金鴻賓主編, 創(chuàng)傷學(下卷)[M].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1227-1230
3.段承祥, 楊世塤主編.盆腔疾病影像鑒別診斷[M].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8, 9: 34-35
4.江浩.主編.急腹癥影像學[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7.173-174
5.Chan DP, Abujudeh HH, Cushing GL Jr, et al.CT cystography with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for suspected bladder rupture:Experience in 234 cases[J].Am J Roentgenol, 2006, 187(5):1296-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