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我所塑造的《祥林嫂》中賀老六
■張程
魯迅先生的《祝福》是我國當代文學的經典名著,除夏衍先生改編的同名電影之外,其他劇種也曾改編上演,其中以越劇《祥林嫂》最為膾炙人口,95年我們嘗試著將這部光輝著作重新改編,搬上黃梅戲舞臺,《祥林嫂》演出后,取得了很大成功,得到了專家們的充分肯定和觀眾們的一致好評,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我因扮演《祥林嫂》劇中的賀老六而榮獲文化部頒布的表演銅獎,在我演藝生涯中是個里程碑,她給我以后的演藝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接到扮演《祥林嫂》劇中的賀老六任務后,很是激動,雖然小時看過電影,也讀過課本《祝福》,但真要去演,心里還是直打鼓,怎樣塑造好這個角色呢?首先我通過熟讀多遍劇本,對劇本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劇中人物當時的背景,與編劇交流,努力去了解編劇所要表達的意圖,接著看電影、越劇版的賀老六,逐漸使人物清晰起來,我塑造的賀老六是個終年狩獵在山坳的貧窮獵人,善良、忠厚、樸實、熱情、正直,與電影、越劇版賀老六十分懦弱相比,黃梅戲版的賀老六要堅強些,還略有一點野性、封建意識。賀老六只想安個家,有個依靠,不惜借貸買妻,充滿了對生活的美好渴望,面對惡勢力衛老二能據理力爭,有敢于抗爭的意識。和祥林嫂的命運一樣,都是生活中在苦苦掙扎的小人物,都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導演常說我“悟”性好,我很喜歡研究分析角色,認為角色是在觀眾面前應展現出他特有的個性,將“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作為角色創作的追求目標,人物沒有精神,沒有內涵,就沒有“味”,就無法塑造出一個生動、鮮明、準確的舞臺形象。
掌握了人物基調,如何有血有肉、淋漓盡致的演繹出人物呢?
首先,我從人物外形著手,毅然剪掉了自己喜歡的中分頭發,搞起了高平頂,從唱腔著手,天天沒早沒晚曲不離口,熟唱唱段后,再力求優美動聽,再根據劇情人物的效果需要,委婉抒情,有快有慢,有張有弛,有強有弱,有激情,有分寸把握人物特征。我不僅最肯唱,也最肯打磨形體身段,這已變成我多年不變的習慣,這部戲導演和作曲傾注了心血,整個劇組打成一片,有時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因為太努力,大家從開始就直接叫我賀老六,后來一直到演出這部戲后很長時間,還有好多同志稱我“老六”。
我深知戲劇演員塑造角色不能僅只求形似,還要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仔細揣摩,由表及里,盡力抓住最能體現人物神韻的各個方面,還要通過形體身段,唱腔語言表現出來,力求用心靈去體驗,去感受,去理解賀老六的情感世界。
《祥林嫂》戲的第一場賀老六出場,便是手持獵槍,上身斜穿虎皮衣,腳蹬虎皮鞋,滿臉胡茬,從舞臺山景后跑上四米多高的高臺(山景),讓觀眾眼光一亮,為了上高臺能很麻利,我不知練了多少次,最后不管燈光亮否,從多遠我都能準確地跑上高臺,接著在十幾米長的假山平臺上,臺階上,一氣呵成,唱完表演完。這一場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內心思想,增強了人物性格的透明度。在整個劇本賀老六唱腔中,我應用了京劇花臉的發聲,再結合黃梅戲唱腔運腔的特點,輕重緩急,張弛有度,激昂哀怨,既要唱得優美動聽,又要反映出人物的個性,賀老六的唱腔的確好聽,乃至整個劇組當初從導演、作曲、樂隊、整個劇組人員、一些觀眾等從開始到演出完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人吟唱它。好多安慶當地人說,你們這出戲的唱腔最有黃梅戲味。
賀老六從開始一個貧窮獵人,渴望有個家,向往美好生活到燒香等新娘、迎新娘、新娘不肯坐花轎,我運用了背,顯現出山里獵人的粗,但也可愛。大喜之日新娘求死撞昏遭不幸,賀老六認為自己花錢借貸買來的女人,就應該與自己成親,于是扔紅綢、解衣服……又表現出他的一些封建意識,新娘祥林嫂撞昏后,賀老六驚訝她的剛烈,又很細心地將她扶上床,包扎好頭的傷部,怕她冷,取來被子為她蓋上。又端來了熱水,深夜一個人坐在洞房外守護著祥林嫂到天明,并且好心地要把她送下山去。這兩場戲我盡顯賀老六的正直、善良、寬厚、熱情。演員必須生動細膩地刻畫人物,用手、眼、身、法、步和感情豐富的內心來表現人物。在下面的場次中,是賀老六和祥林嫂人生命運的轉折點,還貸的重擔、不幸染上傷寒病,雖然貧窮,但心心相印,相互依靠,有了共同結晶“阿毛”,在山坳里茅屋中還是傳來了小家的歡欣笑聲,阿毛一聲聲奶聲奶氣的“爹”,老六一句句親切的“阿毛”,祥林嫂終于讓觀眾第一次看到了她開心的笑容,一家人其樂融融。演員要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激情,從唱、念、做、形體表演都要表現得更加歡快些,更加熱情些,越表現和體現出更多的甜蜜,越能使后面的命運讓觀眾更加婉惜,更悲憤、更痛心,情不自禁與人物一起產生共鳴,享受整個劇情帶來的意境,演員也能享受到人物角色給自己帶來的更多的收獲效果。
當衛老二前來逼債,賀老六傷寒病發,被打手打死,聽到“狼來了”,下意識地叫“快找阿毛”,摸獵槍,一聲槍響,掙扎著死在臺階上,這里的表演增加了“打”,這里的“打”要打得好看合理,通過和導演協商,賀老六是個常年打獵的獵人,采用大漢一拳打來我躲過,我抓住大漢的手,大漢反轉從我背后推了一下,將賀老六推撞到臺階上,我和演大漢的演員配合得很默契,這叫相互手上有數,再如:當衛老二要強行搶房時,我一聲“衛老二,你敢!”老六此時已有病在身,語言不能太亮,但要激奮,而采用肢體語言,用身體對著衛老二,運用眼睛(和電影、越劇版有所不同),雙目怒睜,眼中射出怒火,眼睛要射得強有力。語言節奏,形體都要有激情,有分寸。此時的賀老六和祥林嫂是雙方人生命運相互的轉折點,并且都是雙方心中的希望,在各自的心中點然了長明的燈。
當你和不同類型的演員演對手戲,你的體驗也是很不同的,和高水平會演戲的好演員在一起演對手戲是一種享受,一種提高。人物角色塑造時相互之間的表演刺激,能不斷地給雙方帶來意想不到的表演啟發、幫助和收獲,這就需要我們演員必須掌握戲劇程式化,掌握各項表演技巧,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
通過這次令我受益匪淺的藝術創作實踐,我在藝術事業上得到了又一次鍛煉和提高,使我不斷努力,虛心進取,刻苦鉆研,再接再厲,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戲曲舞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