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
文化產業“內容為王”的特性,使其在發展中必須加強內容的引導,必須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當下的文化市場,民間文化風頭強勁,草根文化產品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眼球。它們在特定的界域內有其存在的價值,但不能侵蝕、遮蔽主流文化的價值引導和發展方向。主流媒體不能在此方面擾亂視聽,助長文化價值混亂現象的蔓延,主流文化要以其實力和影響力真正擔當起引導文化發展方向的職責和功能。文化的多元格局更要凸顯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而不是使其邊緣化。文藝產品在市場化過程中不應偏離藝術發展的“正道”或喪失藝術特色,或為了迎合世俗而降低自身樸素或原生態的文化品位。否則,這樣的產品即使“走出去”,也很難擴大中國文化的正面影響力。伴隨經濟實力的提升,在展示、傳播和輸出通道越來越多的環境下,對文化產品的內容要求也應越來越高,合格的文化產品必須在內容上尊重歷史真實、貼近現實,具有鮮活的藝術性和審美情趣,唯此才會起到鼓舞人影響人的作用,才會在娛樂中有一種精神上的慰藉與提升。(據范玉剛于《瞭望》新聞周刊2010年第33期)
一是由廣播電視臺國有投資形成,并在市場競爭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起來的注冊為“集團”的集團企業。這將是未來我國廣電集團的主體形式,即臺屬、臺控企業集團。二是改制為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廣電集團企業。該類企業由傳統的國有獨資企業通過吸引其他國有股東、非國有股東,按照《公司法》重新注冊而成,這類企業是股權多元化的,但國有股東是最大股東。一些有線電視網絡性質的集團已經實現了國有與民營相結合基礎上的股份化。三是大型國有獨資集團公司,這些公司按照《公司法》中國有獨資公司要求設立,其經營領域通常有一定的政策性進入障礙,有的領域甚至是國家獨家經營,但有的領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性,因而這類企業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市場化的。四是通過轉制,在競爭性行業中,通過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發展的國有集團企業。按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我國文化事業單位通過轉制改革,成立了一批企業集團公司。五是由廣播電視臺自主投資或與其他單位合資建立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并獲得了很大的獨立權和自主權,成為受政府行政約束最小的集團。(據陳共德于《南方電視學刊》2010年第1期)
一、產業鏈條跨界重組。產業跨界重組一是追求新的價值補償方式,如湖南快樂購、東方CJ的媒體零售業態,這種以商品價差作為媒體運營價值補償和增值的商業模式可謂方興未艾。目前媒體購物雖僅占零售總額的0.8%,今后將成倍增長。未來幾年,中國購物業面臨千億元量級的市場商機。二是跨界進入其他文化產業領域,如湖南廣電集團與盛大網絡公司成立盛視影視業有限公司。二、產業結構細化重組。未來新型手持移動終端將占據傳播市場首位,現代消費日趨個性、多元和細分化,商業信息傳播越來越精確化,信息傳播會逐漸向細分化和個性化的傳播渠道轉移。三、產業組織活化重組。大部分媒體機構將逐步轉制為企業,其最具活力部分還要改制為股份公司上市融資。四、技術平臺融合重組。媒介融合在本質上是數字化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出現傳播終端、信息終端和通訊終端的融合,這就是手持移動終端。兼容多種媒體格式、具有信息處理能力和數字化通訊功能的終端將成為人們的主要信息收集和發布平臺。(據宋建武于 《新聞與傳播》2010年第5期)
產業化和市場化使分散經營風險的策略被媒介業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媒體把多元化投資作為增加收益、擴大生產的途徑。縱觀中國傳媒業多元投資歷史,從總體看不能令人滿意,許多投資方案以失敗告終或不了了之。造成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一、傳媒體制改革不徹底,政府干涉太多。世界上知名傳媒集團基本上都是股份制上市企業,產權結構合理,多元化投資不存在任何法律或行政的限制。我國傳媒體制改革到今天還是 “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很不適應市場化運作。最明顯的是產權結構未很好解決,導致產權主體虛置,使傳媒不能真正享有生產經營決策權。同時,政府經常干預日常運作,行政壟斷使媒體缺乏應有的市場活力。二、市場風險約束機制失效。表現在媒體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市場無明顯的風險承擔者,傳媒無需也不可能為投資失誤或經營不善承擔后果;傳媒進入、退出市場壁壘森嚴,受嚴格政策保護,有鑒于此,媒介市場的風險大多轉嫁到國家和社會身上。三、投資者決策失誤。投資是嚴謹的經濟管理科學學問,專業性很強。不少媒體負責人僅憑著冒險精神和自身經驗決定投資,哪個領域熱資金就投哪里;有的盲目擴張,投資與主業無關或關聯不緊密行業;有的不顧自身實力,一味擴張,結果事與愿違。(據錢燕妮于《新聞界》2010年第2期)
8月22日,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在廣電年度會議上,公布廣電系統面對三網融合六大主要任務。
在IPTV和手機電視方面,廣電系統需要完成建設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和監管平臺的兩大任務。王效杰表示,集成播控平臺負責節目的統一集成和播出監控,負責電視節目指南,還有對用戶端、計費、節目版權的管理。監管平臺則在節目集成播控、傳輸分發、用戶接收等環節安裝數據采集和監測系統。另外兩個任務則是圍繞廣電網絡升級。一是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的升級改造,二是建設下一代廣電網(NGB)。最后的任務是創新服務業態,提高運營支撐的能力。其中包括大力發展高清電視和高清互動點播的業務,開展在線支付、互動游戲、網絡教育等新業務,拓展服務領域。(消息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8月7日,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其法人實體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新區揭牌成立,這標志著我國國家級的數字電視產業支撐平臺正式投入運作。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中心將根據我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戰略需要,研究開發數字電視共性核心技術,推廣應用數字電視國家標準;開展數字電視知識產權的管理、數字電視新技術評估和數字電視發展戰略規劃咨詢;建立相應的研發、測試驗證平臺,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該中心同時承擔了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并組建“下一代數字電視技術及產業創新聯盟”,開展包括數字電視國標必要專利處置方案設計、國家數字電視 “十二五”規劃研究、下一代數字電視系統研究平臺建設、三網融合環境下數字電視新型終端形態開發以及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注的國際推廣等多項工作。(消息來源:人民網)
8月22日,中央電視臺總工程師丁文華透露,希望2013年整個中央電視臺標清制作全部退出,還計劃在新址啟動和現址改造期間,擴播八至十套高清、標清的同播頻道。屆時,央視收視份額的60%至70%將轉到高清頻道上播出。
丁文華表示,2011年央視新址將全面啟動,進入“十二五”計劃時期,不管是機制還是技術支撐和實現方面,央視全面發揮新址的高清制播能力的承諾都必須兌現。(消息來源:鳳凰網)
7月30日,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式獲得廣電總局頒發的互聯網電視和3G手機電視牌照。獲牌后,上海廣播電視臺可在全國開展互聯網電視和3G手機電視集成播控、運營與內容服務業務。
上海廣播電視臺人士表示,獲得互聯網牌照和3G手機電視牌照標志著上海廣播電視臺新媒體業務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自此,上海廣播電視臺已經實現地方廣電領域最完整、最齊全的新媒體產業布局。(消息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8月16日,長株潭城市群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在長沙正式拉開大幕。據介紹,長株潭地區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將分三階段實施: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為第一階段,將組織實施國務院批準的長株潭三網融合試點實施方案,優化試點環境,調動各方資源,積極迅速推進;2011年9月至 2012年12月為第二階段,將進一步擴大試點,改進市場監管,取得更大成效;2012年11月至12月為第三階段,將對試點階段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評估,對在全省推進三網融合提出建議,報國務院三網融合領導小組辦公室。
湖南省代省長徐守盛表示,到2012年,長株潭城市群將打造成湖南省乃至全國電信、廣電技術和業務發展的先導區,成為相關產業鏈的創新基地和示范基地。(消息來源:新華網)
繼安徽衛視高價購得新版 《紅樓夢》全國上星首播權并確定與搜狐視頻聯合首播新版《紅樓夢》后,雙方又在京舉行臺網聯動尋夢紅樓聯合推廣會,開展“互聯網+電視臺”的跨媒體聯合營銷,并試行總冠名聯合招商模式,此舉在國內互聯網與電視界尚屬首次。
據悉,總冠名資源打通即購買了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在安徽衛視的總冠名,相當于購買了新版《紅樓夢》在搜狐視頻的總冠名;而捆綁銷售意味著廣告商將共享雙方的宣傳推廣資源,可以在互聯網和電視臺兩個宣傳平臺上同時展示品牌形象,以1+1的同步投放實現1+1>2的營銷回報。(消息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8月20日,鳳凰衛視公布的2010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上半年收入約為1,112,788,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7%。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0,712,000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72.9%。
公司凈利潤約為265,510,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0.7%。廣播、戶外廣告及新媒體的收入增長是推動業績上揚的主要原因。此外總經營成本增加46.8%,達到約847,278,000港元。公司解釋經營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擴展新媒體及戶外媒體業務所致。(消息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