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文
用通俗屏蔽“三俗”
□慨文
國家廣電總局近期下發的關于規范婚戀交友節目和加強情感故事類節目管理的兩個通知,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一點也不讓人奇怪,許多電視人自身也是心知肚明,知道該來的總會來。這兩類節目存在的問題的確是由來已久,媚俗、低俗、庸俗成為社會文化生活領域的公害,“三俗”問題引起社會民意的沸騰。電視人不是不知道,但在現實面前屢屢低下本應啟迪觀眾、涵化社會的“頭顱”,是為哪般?
原因倒也很簡單,是為了收視率。這樣的節目有收視率,能吸引觀眾。收視率是目前電視行業唯一可量化的,也為整個行業所認可的評價標準。當然這不是電視“三俗”的理由,電視自己就要高舉反“三俗”的大旗,用通俗去屏蔽“三俗”。“三俗”是從人的物質欲望出發,刺激并滿足人的貪占、享用要求;高雅是從愉悅人的精神出發,滿足人的審美要求。它們之間天生是一種對立,不可調和。但它們之間存在一個過渡地帶,即通俗。電視本身是一種大眾化的消費媒介,不是貴族精英的文化產物。更何況,收視率本身就是由這些蕓蕓眾生貢獻的。通俗是電視媒體承載、實現向大眾傳播的通行證。
電視節目在滿足大眾口味,迎合大眾需求的方面,有效的做法是“高起低落”,從高雅的標準出發落實到通俗的效果,從而避免“三俗”。縱觀以往,好的節目都是“高起低落”,深入淺出,社會精英看了不覺為淺,普通大眾觀來不覺為深。任何節目,都只有在具有價值之后才會有意義和有作用。靠拳頭、枕頭、噱頭博得一時的眼球的節目,最終會因為價值的淪喪而成煙云,留不下任何雪泥鴻爪了。電視節目要以真、善、美的方式來揭示和表現生活與人性中的真、善、美,這既是電視的社會擔當,更是電視的效能旨歸。
book=69,ebook=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