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軍
科教興農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是改變我國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根本戰略。縣級廣播電臺宣傳推廣農業科技,有自身的優勢。在廣大的農村,廣播與農民的關系很密切。東臺農村有近30萬只廣播喇叭,深入到每個家庭,被農民稱之為“永遠不走的農技員”。東臺人民廣播電臺一直重視農業科技宣傳,專門開辦了《農業科技》節目,引導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興教育、受教育,加快科教興農步伐。
既與管農業領導溝通,又與農業通訊員聯系。加大農業科技宣傳的首要條件,是要吃透上面的宣傳意圖。因此,要經常與管農業的領導通氣,這樣,記者既了解全局又了解農業科技的宣傳內容和要求,及時宣傳政府部門組織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和對農業生產提出的階段性要求,從而增強農業科技宣傳的針對性、及時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加強農技宣傳的通聯工作。農業科技稿件難寫,通訊員不懂農業科技就很難寫出有指導性的稿件。因此,記者要經常與鄉鎮農技人員和村農技員聯系,寫信或打電話約稿。實踐證明,農技員寫的農業技術稿件有地方特色、有經驗、有措施,適合本地農民聽眾的需要。
既請專業人員辦講座,又讓“土專家”上廣播。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對新技術掌握得比較快,研究得比較深,舉辦的講座權威性、指導性強。近年來,東臺市林牧業局蠶桑技術指導站每年在電臺舉辦的講座有十多次;東臺市農業局圍繞春耕生產舉辦了 “棉花苗床盲椿象防治技術”“玉米施鋅,本小利大”“談談地膜棉的播種技術”“講講三麥赤霉病的防治技術”“說說水稻種子的消毒技術”等科技講座。此外,還要讓鄉鎮管農業的領導、農技站長以及村組負責農業的干部作廣播講話,傳授農業技術。“土專家”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讓他們上廣播,現身說法,以群教群,易懂易學。東臺電臺在《農業科技》節目中開辟了“專業戶談經驗”專欄,不定期地讓各方面的專業戶介紹經驗,效果十分顯著。
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生在農村的人不一定個個會種田,所以“四季歌”還要唱。老技術是基礎,不能丟,要從種唱到收;有的技術不怕重復,要反復播,連年播;有的技術農民雖會,但關鍵措施掌握不準,就要在關鍵時刻給農民提個醒。搞農業科技宣傳不能光停留在唱 “四季歌”上,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宣傳推廣新型技術。農業生產正在發生三個方面的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以產量為中心向以效益為中心轉變,單一種植向立體種植轉變。轉變過程中,老技術不斷更新,新技術層出不窮。但是,有的老農民對新技術感到陌生,對 “綠色企業”“三高農業”“創匯農業”等新名詞聞所未聞。因此,應加大推廣普及農業技術的力度,著力提高農民的科技整體水平。
營造科技氛圍,落實科技興農。農業科技宣傳不能就技術講技術,要在宣傳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工夫。一是要有思想性,使農民認識到科學種田的意義。要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介紹各地的科技動態,組織科學種田和傳統種田方式的對比宣傳,使農民進一步認清掌握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二是要有可操作性,用科技典型啟發農民。農業科技的應用推廣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并不是每個農民都一聽就懂,一學就會。要讓絕大部分農民都能掌握電臺宣傳的技術,可以選擇農民身邊看得見、學得上的科技典型,介紹他們的成功經驗,讓“科技盆景”變成“科技花園”。三是要有吸引力,報道科技的推廣價值及農產品的市場走勢,使農民對新技術有一種整體性的了解,產生一種渴求心理,從而自覺接受農業新技術。
宣傳質量是《農業科技》節目的生命。只有不斷提高宣傳質量,才能吸引聽眾,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
注重雙向交流。過去辦《農業科技》節目是“我說你聽”,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罷,播音員一播了事。這雖然是服務,但服務沒有到家。就農業科技宣傳來說,對聽眾服務得好,就是要他聽得懂、記得住,并能熟練地運用這項科學技術。東臺電臺對農民聽眾承諾是,“如果聽不懂,或者不完全懂,可以來信詢問,我們將在‘聽眾信箱’欄目里解答疑難;如果編輯都不懂,將請有關部門解答,保證使你滿意。”
內容通俗易懂。《農業科技》節目專業性強,專有名詞多,讀起來拗口,比較難編也難播,容易造成“外行聽不懂,內行不愿聽”的現象。因此要盡量做到專有名詞用通俗語言解讀,做到內行愿聽,外行能懂。《農業科技》節目的編輯,曾在農村工作過,在農業第一線摸爬滾打整十年,對農業生產技術比較精通,編起節目來得心應手。對于新人,電臺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學習農業技術,參加農技班培訓,訂閱農技報刊,聘請農技顧問,變外行為內行,使其熟練地編輯節目。
形式多樣。《農業科技》節目專業性強,更要注意可聽性。宣傳時應注意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可以采用對話、問答、錄音講話、錄音報道等形式;可以設置科技故事、科技新聞、科技漫談、農技顧問、農家之友、專家的話、給你提個醒、莊稼醫生開處方、小經驗、小知識、小建議、聽眾信箱等欄目。東臺電臺宣傳農業科技盡力發揮廣播特色,對農副業生產的關鍵技術措施都是采用“答記者問”,讓農業技術人員到電臺播音室來回答聽眾的問題。實踐證明:農技人員講農業科學技術比播音員講更能抓住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