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平
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事例來做國企的經濟報道,著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鎮海煉化是寧波市的特大型國企,在3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它創造了一項項輝煌的業績,為寧波經濟的騰飛做出了貢獻。2008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鎮海煉化視察后說:“鎮海煉化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煉油企業,技術最先進、效益最好。三個最,歸結為一點,就是貢獻最大。”對鎮海煉化的報道,我們作了細致的策劃,在采訪中挖亮點,找細節,力爭使抽象的數據與生動的事例相結合,從中尋求專業與通俗的互融。
如何通過一系列的素材和細節來做好這篇國企系列報道,筆者首先來到煉化電視臺,找到了煉化廠建廠初期的一些珍貴鏡頭資料。在企業的檔案館和磁帶庫里,保存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錄像片和介紹企業發展的書籍。近些年,鎮海煉化還制作了一些宣傳煉化發展的視頻光盤。通過對這些影像資料的搜集,我們在最短的時間里,對企業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
如何通過挖掘具體的事例和細節來報道鎮海煉化各階段的發展,關鍵在于做好典型人物報道。
我們把鎮海煉化的發展,框成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找一個代表人物,用人物主線來串聯。第一階段主要講述了當年的鎮海煉化海涂創業這個歷史性階段。第二階段主要回顧了從1978年,國家計委、石油部、化工部下達的增建大化肥裝置的批復計劃到1983年大化肥裝置建成投產,出效益,再到現在這二十幾年的歷史性跨越。第三個階段是從200萬噸的原油煉油生產能力開始,到后來的 550萬噸、700萬噸、800萬噸、1000萬噸,一直到現在即將建成的2300萬噸原油煉油的能力。這一規模的擴容和發展,使鎮海煉化的原油加工能力一躍成為全國的老大,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歷史階段。第四個階段也是關鍵性的一次跨越,2006年,大乙烯工程的上馬,標志著鎮海煉化又經歷了一次質的飛躍,實現了繼鋼鐵夢、大橋夢之后的第三個夢——乙烯夢。
在創業階段中,我們選擇了一位辦廠的元老——孫玉寶老廠長。他走過了從企業辦廠起到步入輝煌發展的歷史時期,他當了兩屆長達11年的廠長,雖然已是80高齡,但思路清晰,談吐得體,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更是清清楚楚。第二階段,我們找到了煉化廠化工部的馬書記。從1981年化肥廠興辦時他就進廠了,對大化肥生產建設的情況了如指掌。第三階段,現在即將建成2300萬噸的原油加工能力,鎮海煉化成為全國煉油行業的老大,我們找的不是老同志,而是一位年輕的工程師。1994年,他大學畢業進廠,剛好趕上了企業的大發展。十幾年時間里,他經歷了一個現代化大型煉化企業的發展過程。設備的更新和變化就能說明問題,原先一個班組管一套設備,現在一個人操縱幾套裝置。設備先進了,自動化程度高了,產能上去了,效益好了,年輕人更有奔頭了。第四個階段的大乙烯工程,我們選擇的人物也具有代表性。洪波是乙烯工程設計部的主任,雖然他年輕。幾年前,他從大乙烯跑項目開始,一直到現在工程投產上馬,這樣一路過來,他最有發言權了。這幾個采訪對象,老、中、青搭配,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征。有人物,采訪也就有了骨架和主線,盡管我們在之后的采訪中,也碰到了不少專業性的內容,但我們把這些專業知識,通過通俗的語言和事例來表達,讓觀眾聽得明白、看得懂。
有了代表性的人物,就要挖掘細節和亮點。我們在采訪孫玉寶老廠長時,通過他一段段生動風趣的回憶,使觀眾全面地了解到建廠之初的各種艱辛。
在采訪馬書記時,他談起當時的化肥產量和產值,也非常自豪。1998年產量達到最高峰,效益也最好,但后來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使企業一度出現虧損,包括現在還是一直在做虧本買賣。在采訪中,馬書記一再強調他們虧了還在做,是為了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在寧波人的乙烯夢中,洪波提到了兩個細節。跑項目那階段,他一個月往返北京十來趟,成為家常便飯。在全國大項目都在等待審批中,硬是將鎮海煉化的大乙烯工程這塊難啃的骨頭比人家先啃下來了。在幾天的采訪中,類似的細節和亮點比比皆是。
人物是靈魂,細節是肉體,二者互為融合,缺一不可。鮮活的人物通過通俗的語言、生動的細節來表現,就能做到專業與通俗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