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 立 申啟武
廣播娛樂節目分層評估初探
——以《飛魚秀》為例
□ 蔡 立 申啟武
廣播娛樂節目,專指運用幽默的語言、游戲的方式和演藝的手段使人發笑的廣播節目。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輕松調頻(CRI Easy FM)的《飛魚秀》(又名Easy M orning)早間直播娛樂節目自2004年開播以來,以其新穎活潑的節目形式、貼近生活的話題內容和詼諧逗趣的語言風格,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大批聽眾,成為輕松調頻的王牌節目。本文擬從廣播娛樂節目的可笑性、通俗性、趣味性和時尚性以及藝術性四個層級對《飛魚秀》進行評估分析,意在探討廣播娛樂節目質的規律性。
娛樂使人快樂,消遣。除專門的娛樂節目之外,賞析性的文藝節目、知識性的生活節目、資訊性的新聞節目乃至涉及嚴肅話題的評論節目,都可以給人愉悅的感受。但是,使人發笑是廣播娛樂節目區別于其他類型節目的基本特征,而可笑性主要體現在喜劇思維、趣味內容和幽默技法三個方面。
《飛魚秀》提出以下等式:音樂+即興+創意+熱情+無厘頭+樂觀精神=21世紀的相聲。此等式作為節目理念和定位的概括,既表明了節目善意、積極的精神態度,還體現了獨樹一幟的幽默思維。節目把目標聽眾鎖定為“一切有幽默感的人”,包括“能被人逗樂”和“能逗樂別人”的人。為此,節目針對聽眾的特點選擇題材,精心運作,巧妙構思。《飛魚秀》每期時長三個小時,前一個小時是播報各類新聞資訊,后兩個小時是與聽眾就某一話題展開互動,聽眾可以通過語音留言、發送短信等方式參與節目。資訊以軟新聞為主,諸如國內外的社會趣聞、民間軼事、娛樂新聞等。話題則與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有趣而實際。如2009年8月至9月中24天的話題內容,除了四天是嘉賓做客外,其余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經歷的、頗具趣味的話題。而節目的兩位主持人小飛和喻舟思維敏捷活躍,語言幽默風趣,時常根據所讀的資訊和聽眾的短信展開自然的演繹,說起即興的相聲,不時在節目中“斗嘴”和“掐架”,有時也會拿聽眾開一些善意的玩笑,脫口秀式的主持方式讓人忍俊不禁。由此可見,以喜劇思維作為指導,選擇富有趣味的題材,再加上主持人的幽默演繹,《飛魚秀》在可笑性方面是突出的。
近年來,隨著廣播娛樂節目的大量涌現,低俗化現象較為突出。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有以下四個原因:一是多元文化引起社會心理浮躁,造成媒體價值觀的偏移;二是廣電體制變革使媒體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效益;三是以收聽率為導向的思維,使通常是低俗化載體的娛樂節目大行其道;四是廣播行業競爭加劇使各臺對于“抵制低俗化”政策的施行力度有所不同。如何把握通俗與低俗的界線,成為每個廣播娛樂節目乃至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飛魚秀》在通俗性方面的追求為廣播娛樂節目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照。
人性決定了聽眾有不同的需求,廣播從業者需要分清聽眾的“正當需求”與“低級需求”,滿足前者抵制后者,這才是真正的抵制低俗。《飛魚秀》注重表現形式的控制和“度”的把握。例如,討論話題的選定必須遵從以下原則:不能帶有政治傾向、種族歧視;不要涉及超自然、靈異、玄幻;不能是低級趣味而引起聽眾的反感;不帶廣告,也不要有顯擺和八卦的成分。話題的選擇一方面要從聽眾的角度出發,注重生活化和貼近性;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社會影響,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又如,兩位主持人看似隨意的調侃,實際上對分寸的拿捏力求精準,禁止出言惡俗、談吐不雅、打情罵俏、說神弄鬼、主持失范等低俗化表現形式的發生。只有無傷大雅的事情才可以作為談資素材,任何違反社會道德的內容都會被禁止。兩人開玩笑的對象通常限于彼此,或是身邊一些莫須有的朋友,即使指向聽眾也只是蜻蜓點水,絕不越雷池一步。除了自我約束之外,電臺內部還有相應的監督機制:電臺辦公區內設有無法關掉的收音機,其他的同事或者領導均是節目的監聽者;電臺內部定期會舉行節目研討會,總結經驗,指出不足。總而言之,內容的控制、主持的自律、線下的監控,保證了《飛魚秀》有個性而不極端、親切而不諂媚、通俗而不低俗。
趣味性是指“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征,這種特征必須健康和積極。時尚性,即當時的風尚,是某些時興的事物、觀念、語言、行為方式等在社會和群體成員中流行的過程。對于以“逗樂”為目的的廣播娛樂節目,離不開幽默風趣的播講和表演,也少不了恰到好處的音效和音樂。雖然越來越發達的科技手段能夠為節目增色不少,但那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節目的質量最終取決于主持人的素質。主持人的思想覺悟、主持人的知識儲備、性格、愛好、談吐、反應無不影響著廣播娛樂節目的趣味性和時尚性的發揮。
《飛魚秀》原本只是“小名”,節目原名為Easy M orning。但在聽眾大量擴展之后,這一取自小飛、喻舟兩位主持名字諧音的、聽上去更為親切的名字幾乎徹底取代了原名,就連輕松調頻官方網站上的節目介紹也改成了《飛魚秀》。兩位主持人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見一斑。憑心而論,《飛魚秀》無論在節目包裝、音響效果或是環節設置上均沒有特別過人之處,其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兩位主持人。小飛和喻舟把自己定位于聽眾身邊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通過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對話、極富夸張和感染力的笑聲,使聽眾感覺親切自然。對于以幽默見長的《飛魚秀》而言,大量的笑料除了源于主持人敏捷的思維外,還有賴于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如小飛總是隨身攜帶筆記本或者錄音筆,看到或想到任何有趣的事情,都會馬上記錄下來。此外,節目形態的不固定,相對較高的自由程度,以及不斷收到的觀眾反饋,也給了《飛魚秀》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與開播之初相比,如今的小飛和喻舟聲音表現更加放松,節奏把握更加沉穩,相互配合更加默契。總之,自然清新的主持風格和不斷創新的發展態度,賦予了《飛魚秀》始終與時俱進而又不落俗套的趣味性。
幽默是一種笑的藝術。別利亞耶夫在其主編的《美學辭典》中指出,幽默所要求的是善于在有限與微小之中發現崇高,在滑稽與不完美中體現重大意義。胡妙德則指出,諸如卓別林幽默當中的“含淚的笑”,應該成為廣播娛樂節目的美學追求。上述二人的說法對廣播節目的思想藝術層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就廣播娛樂節目而言,一般的聽眾對其思想上體現出來的藝術性不會作過多的要求,但對于表現形式上的藝術性還是有著較高的鑒賞能力。因此,聽眾對于某節目忠誠度的高低,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節目的藝術性強弱。因此,筆者把藝術性列為評價廣播娛樂節目的最高層級,并從聽眾忠誠度的角度對《飛魚秀》進行評估分析。
《飛魚秀》的播出時間是每個工作日的上午8點至11點,是一般意義上的“冷門時段”。但是,廣播節目伴隨性收聽的特性、愈發龐大的移動收聽人群以及多樣的節目實時或延時收聽方式,使這個“冷門”的原因不復存在。《飛魚秀》的主要收聽對象是學生及白領人群,他們在繁忙的學習或工作之外,不需要厚重的話題和資訊,只要能夠博得一笑的三言兩語即可。《飛魚秀》正是成功地抓住了目標聽眾的心理特點,先是“讓耳朵叫醒大腦”,然后“讓耳朵放松心情”。聽眾在心理上對《飛魚秀》產生依賴之后,繼而在行為上展開追捧。“小飛語錄”和“喻舟語錄”在聽眾中廣為流傳,北京、上海、合肥、蘭州等地紛紛成立聽友會。聽眾在M SN、Q Q等即時聊天軟件中組建群落,在豆瓣等社交網站上設立小組,還專門搭建了“飛魚秀聽友會”的網站,討論收聽的心得、分享節目的資源、組織線下的聚會等。
聽眾忠誠度的建立和維系,需要節目及電臺不斷地向聽眾灌輸理念,持續地提供良性心理刺激和增值感受。《飛魚秀》在開播初期并沒有進行大肆宣傳,早期的聽眾都是通過口耳相傳而來。后來,輕松調頻開始有意識地通過各種線下方式,打造“飛魚”這一王牌組合。電臺除了安排小飛和喻舟參與全臺出動的戶外直播互動節目外,還為他們在北京和上海安排專門的聽友見面會,接受平媒專訪,客串電視節目,并為酷愛音樂的小飛在2009年舉行兩次個人專場演唱會。以上的種種活動進一步提升了“飛魚”品牌在聽眾中的認知程度,加強了《飛魚秀》節目的聽眾忠誠度,鞏固了《飛魚秀》在聽眾心中的地位。但是,應該指出的是,收聽率和忠誠度并不能說明一切,《飛魚秀》仍然需要注重在節目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做到內外兼修。
總之,廣播娛樂節目的分層評估是從節目自身出發,抓住廣播娛樂節目的基本概念和本質特性,根據可笑性、通俗性、趣味性和時尚性以及藝術性四個層級,探討的深度逐級遞增。同時,提出與各層級相對應的評估角度和項目,如從節目理念考察可笑性,從節目導向考察通俗性,從主持素質考察趣味性與時尚性,從聽眾忠誠度考察藝術性 等。當然,要建立對廣播娛樂節目客觀而全面的評估體系,除了節目自身外,還涉及聽眾、業內專家、廣告客戶、上級主管等多個與節目相關的部門或群體。需要加入諸如節目收聽率、聽眾滿意度、廣告投放量等數值指標,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為各項指標設置相應的權重。只有內外部皆有、主客觀并存、定性與定量結合,才能做出科學、準確的評判。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CRI EASY FM網上論壇:http://enpf.chinabroadcast.cn/easybbs/。
3.胡妙德:《解讀廣播娛樂節目》,《中國廣播》,2005(10)。
4.胡妙德:《解析笑的藝術》,《中國廣播》,2006(8)。
5.寧波廣播在線:《優秀廣播娛樂節目的衡量標準》,http://www.nbradio.com/node2/ngtx/ywyj/userobject1ai98376.html。
6.強 毅,王海峰:《樹立媒體社會責任感 抵制廣播節目低俗化》,《新聞戰線》,2007(7)。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