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勁松
戲曲武功是中華名族獨有的舞臺藝術專業基本功,它在戲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武功起源于民間,是歷代藝人在長期藝術實踐中所積累和發展起來的。
在過去的科班和現代的戲曲學校里,學員們除了學習“唱、做、念”的基本功,還要學習“打”——武功。即使是學文戲的學員,也要具備一定的武功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訓練,才能使周身關節舒展,增強腰腿和兩臂的柔韌性,才能更好地發揮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有了武功根底的演員,不論演武戲還是演文戲,在表演上更易于做到輕盈自如,矯健準確,塑造人物形象也會更富于塑形美。
武功在戲曲傳統藝術中有著較豐富的內容。它包括“形體功,毯子功,把子功”。下面我就談一談我在戲曲毯子功方面教學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毯子功的跟斗種類繁多,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從最簡單的基礎動作到難度較大的連續翻騰,高臺或彈板翻騰,有的可作為基礎訓練的輔助項目,有的可直接用于表演。跟斗的要求是做到“高、輕、飄、溜、準”。敏捷靈巧,姿勢正確優美,這是中國戲曲毯子功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在特定的劇情中,跟斗的技巧可以表現很多種意義,如:翻山越嶺,竄溝過墻,神話劇中則能表現騰云駕霧,飄然天地;在一些激烈的打斗中,它還可以渲染戰斗氣氛。這些翻騰的技巧千姿百態,剛健輕盈,我們必須在繼承前輩藝人優秀遺產的基礎上,同時也從體育和武術中借鑒并吸取養分,發展和創新翻撲技巧,使戲曲毯子功教學更加豐富,更加完善。
在教學中,一般采用以下幾種計劃:教學大綱,年度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周教學計劃,和日教學計劃。
①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目標和訓練目的而制定的,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基礎上,不斷的總結和研究教學經驗中完成的。
②年度教學計劃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制定的。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教學大綱的分年計劃,規定在本學年內應該練的項目,以及為了完成這些項目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這些規定項目,特別是重點項目,在一般情況下均應按計劃完成。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注意由易到難,合理安排。
③學期的教學計劃要以年度教學計劃為依據,制定出上下兩個學期的計劃。學期計劃完成的好壞,關系著全學年教學計劃的完成與否。學期教學計劃更加具體;在短時間內可以看出訓練效果。
④周教學計劃就是確定一周內的學習內容,重點項目,訓練手段,技巧訓練與素質訓練的時間分配等內容。周計劃是短期訓練計劃,應力求具體詳細。
日教學計劃是每一次課的具體訓練計劃即教案。一個好的計劃,不僅具體,實際,還能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和訓練的熱情和積極性。
為了將練功課組織好,應認真的做好備課工作。
在安排每節課的訓練內容時,要突出重點項目,并保證這一項目的必要訓練強度和密度。將課組織的嚴密、系統而有條理性,科學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程的訓練強度和密度如何安排,隊形如何調動,課程各階段的劃分,課上會出項什么情況,學生可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等,在備課時都應進行認真的考慮和準備。在每次訓練課后,都應記錄教案的執行情況,包括動作完成情況,學生的練功狀態,運動量的大小,學生對本課的反映等,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案具體實用,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
訓練任務是采用上課的方式,并通過有計劃的教學來完成的,上課是最基本的師生活動。
訓練課可分為三部分:準備,基本,結束。
這三部分是有機聯系的整體,服從課的中心任務。準備活動的時間不宜太長,活動的運動量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以適應人體的生理特點。基本部分是課的重點部分和中心,就是學習新動作,講解技術要領,做示范,說明技術動作的結構,特點和注意事項,然后再進行練習。除了學習新動作,還要對已學的動作反復練習,以達到更好的動作質量。訓練要結束時,運動量可以逐漸減小,做一些不太激烈的練習和放松肌肉的練習,最后做一下簡單的講評。
抄功在毯子功教學訓練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正確完成技巧動作的必要手段。
抄功不僅適用于剛啟蒙的學生,也同樣適用于高年級的學生和成年演員。這對于進一步提高技巧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經過抄功抄出來的跟斗,不但姿勢準確優美,而且質量穩定,延續年限長。戲曲毯子功的抄功方法,包括正確恰當的保護。它是由教法,抄法和保護法構成,例如:抄“前撲”時,學生翻轉“過門”后,教師一手握學生的手臂,一手擋在其腰部,腹部,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完成正確的落地姿勢,同時也會避免學生向前跌倒或貫腿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