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芳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舞蹈。而在當今以獨生子女為主的社會里,孩子們在家都是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慢慢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所以剛開始學習舞蹈時,很多孩子不適應,怕吃苦。由此讓我想到了一個現在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會提及的字眼——“素質教育”。何為“素質教育”?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舞蹈藝術歷史久遠,是人們表達情感最古老和最直接的好形式,它對兒童品行素質、自身修養、生長發育、身體協調、想象力、創造力及記憶力等方面都起著極好的促進作用。舞蹈教育具有推動兒童素質全面提高的諸多潛在優勢,是孩子們喜歡的一項活動。
首先,通過舞蹈訓練可以強身健體,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舞蹈基礎訓練中,對訓練者的肩腰胯腿柔韌度的要求非常高,通過對這些部位的拉升延展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長期訓練還有助于形體的健美,培養內在氣質。兒童由于其年齡特點,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很強,從兒童時期開始訓練舞蹈可以矯正一些不良習慣導致的形體毛病。如:有的孩子習慣“內八字”行走導致小腿內側彎曲或是“x腿形”,有的孩子端肩,有的孩子駝背,還有一些孩子體質虛弱,經常生病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舞蹈訓練后都能得到一定的矯正和改善,使她們的身體更挺拔,肢體更靈活。然而,練習舞蹈是非常艱苦的,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剛開始練功時因為怕苦怕累都會掉眼淚,甚至半途而廢。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讓她們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有一個奮斗目標,只要有興趣和目標,進步就會很快。舞蹈訓練里有些動作是必須付出痛苦和艱辛才能完成的,當孩子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她們就會懂得“苦盡甘來”的道理。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又鍛煉了她們的堅強意志。
其次,舞蹈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兒童對美的認識。一個人的性格不完全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雖然人的生理條件,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特點對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及受到的不同教育而塑造成的。開展良好的舞蹈教育可以使孩子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通過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形象,通過表情配合動作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孩子形成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性格。因此我認為兒童舞蹈教育也是兒童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之一。舞蹈教育也是對兒童進行美育教育的最具廣泛性的形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優美的旋律和優美的動作,兩者的有機結合塑造出了優美的舞蹈形象,讓孩子在學習訓練表演的過程中受到美的教育。讓孩子去認識美,感知美,有助于塑造兒童的形體美、行為美、品德美和人格美,還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她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第三,學習舞蹈可以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提高記憶力,促進智力發展。“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這是因為她們具有天生的創造力,她們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在這方面為她們提供了良好條件。因為有了這片天地,往往每個孩子對每一個舞蹈動作、每一個舞蹈作品、甚至舞蹈感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把舞蹈教學過程變成兒童主動探索的活動,讓她們充分發揮想象力,激發她們的學習興趣,并抓住孩子天生的好勝心使其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每一個舞蹈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動作組合而成,兒童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兒童的心理活躍因素,使其有了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并對兒童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還有,兒童舞蹈教育是培養孩子團隊精神的一種好形式。兒童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種集教學、訓練、排練、表演為一體的集體教育活動,有著嚴格的統一性和規范性。這種統一性和規范性有助于培養兒童的紀律觀念,有助于兒童的團結意識、協作配合意識、榮譽觀念及團隊精神,因為兒童舞蹈往往是以群舞的形式進行排練和演出,整齊的隊形和動作常常是衡量舞蹈美感的標準之一,如果有一個孩子不認真,動作錯,就會影響甚至破壞整個舞蹈畫面的美感。那么,通過系統的訓練,久而久之,集體觀念自然形成,孩子們就會養成自覺守紀律,注意相互協作和配合,主動關心照顧其他人的行為習慣。
總之,兒童舞蹈教育是充滿活力和希望的事業,它的廣泛傳播不僅對兒童的教育事業,而且對舞蹈事業的未來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