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紅
敬老美德從少兒電視節目做起
□葉 紅
敬老美德是維系家庭關系、保障家庭溫馨幸福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做好敬老美德建設既有利于處理家庭人際關系,也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提倡尊老敬老,加強敬老美德教育,應當從少年兒童抓起,可以利用電視少兒節目進行教育。為此,電視少兒節目必須將敬老品德貫穿少兒節目的始終,在節目定位、欄目編排、內容策劃等各個方面貫徹主題思想,通過貼近生活的內容和合理的形式讓少年兒童對節目產生興趣與認同。通過這種形式的引導,少年兒童就能夠逐漸樹立起尊老敬老的思想品德。
綜藝節目一向以其娛樂性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雖然目前針對少年兒童的綜藝節目十分匱乏,但一些老少咸宜的綜藝節目往往能夠吸引全家老少共同觀看,少年兒童接觸綜藝節目的頻率并不低。我們應當發揮綜藝節目的優勢,努力將少兒綜藝節目打造成為少年兒童與老年人交流感情的平臺。在家庭類型的綜藝節目中,參賽家庭往往是全家上陣,父母妻兒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進了解,加深感情。如浙江衛視的《我老爸最棒》,就是以父子上陣參加競技類游戲為主要內容的一檔綜藝節目。鑒于此,我們也應該對傳統的綜藝類節目進行創新,將少年兒童與老年人組合起來,通過知識競猜、智力問答以及適合老年人與少年兒童的競技環節來打造綜藝節目,在老少同樂的過程中傳遞少年兒童尊老敬老、老年人健康愉快的生活理念。
我們還可以將綜藝類節目打造成少年兒童與老年人交流的平臺。例如在談話類節目中讓少年兒童與老年人共同交流,講述生活成長中的感人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綜藝節目應當將少年兒童作為獨立的主體來看待,多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見解,切忌灌輸式的說教。
生活類節目是以各種生活資訊為主要內容的節目,以新聞類節目為主。少兒新聞節目應該用少年兒童的語言播報新聞,讓少兒記者采訪新聞事件,以少兒的視角觀察事物,以此吸引少年兒童的關注。在新聞的選擇和編排上,必須堅持貼近少兒生活,宣傳高尚品德。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少兒新聞應該宣傳報道少年兒童身邊發生的尊老敬老事例,以正面宣傳為主,大力宣揚尊敬老人的先進個人和事件。
此外,我們可以在生活類節目中讓老年人將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傳授給少年兒童,搭建老少之間的溝通橋梁,寓教于樂。如《奶奶教我學本領·我能行》欄目,通過爺爺奶奶們對生活小竅門的點撥,展示老年人豐富多彩的人生經驗,既傳授了生活知識,又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崇拜老人、尊敬老人。
社會性節目是一種內容豐富、題材寬泛的電視節目類型,具有直接反映社會現實的特性,對各個年齡層的觀眾都有較強的吸引力。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社會性節目的及時性與直接性,把各種類型的尊老敬老活動與節目的創造性相結合,以節目表現活動,豐富節目內容,使尊老敬老活動實現最大的傳播價值和教育價值,實現節目與活動的全方位結合。
在傳統的節目形式下,我們一般通過對活動的采訪、報道來表現尊老敬老,如少年兒童與老年人共度重陽佳節、老紅軍講述革命故事等。這些節目內容積極向上,既貼近節日氛圍又貼近當前輿論的關注點。但是,由于節目重復度高,觀眾參與度不高,觀眾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面向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敬老活動,增加他們的感恩意識,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活動舉辦過程中,節目應當全程關注,在對活動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有所取舍,節目不僅需要展現敬老活動這一事件,更要展現活動中少年兒童的精神狀態和思想面貌。
在活動類型的選擇上,要做到與當前的社會熱點相結合。如節目可以讓當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國學教育”走進少兒節目,將古今中外孝親敬老的經典故事列入少兒節目中,以《聽爺爺講故事》等節目形式,通過鮮活而感人至深的動人故事讓孩子們從小懂得孝親敬老的道理。這樣既可以改進說教的簡單形式,也可以寓教于樂,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在當前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中,應特別重視家庭美德建設,尊老敬老教育更應該從小抓起。這不僅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塑造少年兒童健康人生觀的重要內容。
廈門廣電集團)
欄目責編:邵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