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禮
[摘 要] 發揮理性信念在執政黨治理和國家社會治理中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作用,關鍵在于如何對黨員公眾進行有效的傳播和教育。針對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等問題,基于理想信念生成規律和黨員干部成長規律,激活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和社會感染力,創新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選擇是:進行組織創新、陣地創新、思路創新、操作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創新。同時,通過加強研究、廣泛宣傳、加大投入、強化隊伍建設,為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 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現實意義;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 D26 [文獻標識碼] B
理想信念是黨的先進性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表現,是93年來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的驅動力,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根本價值取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能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持久思想動力。然而在實踐中,理想信念教育陷入現實困境,總體效果不好。如何基于理想信念生成規律和黨員干部成長規律,全面創新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育吸引力和有效性,激活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和社會感染力,不僅是執政黨自身建設,而且是整個國家和社會治理,急需破解的一項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難題。
一、理性信念在執政黨治理和國家社會治理中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作用的有效發揮,依賴于理想信念教育創新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強調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對新的歷史條件下理想信念的新內涵和如何堅定理想信念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論述,“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具體闡明了衡量理想信念的具體標準。“打鐵還需自身硬”,堅定理想信念是黨自身更加硬朗、成為一名好鐵匠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梳理習近平同志關于理想信念的論述,可以看出理想信念的三個層次: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現實目標。他把兩個百年目標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要內容,豐富了現實目標的內涵,使其更具感召力,更貼近共同理想。
堅定理想信念的要義在于如何對黨員干部進行有效的傳播和教育,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創新方式方法。一是從外部環境看,外部環境考驗復雜化、社會思潮多元化、科技發展信息化都對理想信念教育帶來的嚴峻挑戰。二是從黨的事業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全面實現“自身硬”進而更好地“打鐵”,迫切需要理想信念為之提供思想動力和精神支撐。三是從創新教育的現狀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創新效果有待評估,創新意識有待增強,創新隊伍有待加強,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創新手段有待豐富,創新氛圍有待優化。例如,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的調查問卷顯示,61.5%的黨員認為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居各類問題之首。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主要矛盾是擁有的理想信念資源與黨員干部的認同度、滿意度不對稱,一方面是黨成立90多年來,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先進共產黨員群體的光輝形象和感人事跡,另一方面卻是一些黨員干部是信非信,不真信,信不信無所謂,沒啥可信,說啥也不信。這些都凸顯了創新理性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的路徑選擇
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的主攻方向是遵循理想信念生成規律和黨員干部成長規律,如何用黨員干部聽得懂、聽了信的樸實話語、生動語言、現代手段,將黨擁有的豐富的理想信念資源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思想共識、精神信仰、行動智慧,實現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同到內心堅信再到自覺踐行。
(一)主要途徑
1.組織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在黨建工作和國民教育中的固本性地位,建立黨委領導、組織部門負責、各個相關部門和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理想信念教育領導格局和運行機制。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和國民教育的整體規劃。加強協作,進行一些大的選題、策劃,形成理想信念教育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找準黨的優良傳統與現實社會的契合點,在感情共鳴中增進思想認同。把90多年來黨帶領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內化為黨員群眾的“三個自信”,特別是講清楚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新進展和執政黨建設呈現的新氣象,通過這些最新素材進一步增強黨員群眾的“三個自信”。以加強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建構理想信念教育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加強績效管理,切實提高科學性。
2.陣地創新,優化整合黨干校系統和高校系統的教育資源。發揮黨干校的主渠道和領頭雁作用,強化理論武裝和黨性修養,把理想信念教育貫徹教學全過程,針對學員的不同特點,運用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提高教育實效性。高校積極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做好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性工程。建立黨干校系統和高校系統在理想信念教育創新上的溝通與合作機制。實現警示教育的陣地化、規范化、經常化,心靈觸動和思想引導相結合,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說服力和震撼力。
3.思路創新,突出科學思想方法教育。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貫穿其中的科學思想方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注重運用方法論,傳承和創新了科學思想方法,提出了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五位一體思維方法,要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和普及這些思維方法,更加理性客觀地看成績、識問題和看中國、觀世界。
4.操作創新,關注引導思想熱點。認清各種社會思潮和文化思想對理想信念教育提出的新挑戰,把握黨員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心態特征和思想波動規律。敏銳發現黨員干部關心、關注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方面熱點問題,弄清來龍去脈,認清其階段性特征,聚合更多正能量。endprint
5.方法創新,注重互動體驗式和隱性化教育。充分利用豐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資源,使黨員群眾在親身體驗、藝術互動、靈魂觸動中堅定信念。開發案例教學,科學合理選取理想信念教育的案例,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
一些外國政黨利用媒體、學校、黨組織活動、社會活動等多種載體和途徑,靈活地運用隱性引導方式,促進理想信念的“無意識”化教育。應當借鑒其中有益做法,通過環境營造、社會活動等隱形形式,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6.手段創新,充分運用現代傳播方式。在繼續運用報告、講座、演講、會議、黨報黨刊、廣播電視等傳統手段的基礎上,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移動手機、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型話語平臺,占領新媒體陣地。同時,更新話語體系,使用黨員干部喜聞樂見的形式、群眾性語言,使理想信念教育生動打人、平易近人。《領導人是如何煉成的》、《習總書記的時間都去哪了》等動漫視頻頗具創意,受到國內外輿論的好評,對理想信念教育創新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二)保障力量
1.加強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基于理想信念教育涉及人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時代背景因素,應綜合運用黨建、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精心編寫時代性強、接地氣、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理想信念教育教材。及時總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的好做法,加以推廣。加強“四大考驗”、“四大危險”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前瞻性研究,形成一套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的理想信念教育體系。
2.廣泛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實現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評比常態化,激發爭先創優的持久動力,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增強理想信念的可學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加大對理想信念的宣傳活動,著力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理想信念論述的大眾化,并把其融入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之中。
3.加大投入,提高硬件水平。通過財政投入、黨費撥付等固定化渠道,確保理想信念教育有充足的經費來源。全面加強基層黨員教育陣地建設,有效利用黨員服務中心和遠程教育網絡等培訓資源,建立網上黨校,確保各級黨組織有地方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
4.強化隊伍建設,筑牢人力資源基礎。通過引進人才、定期化集中性培訓等方式,建設一支穩定的理想信念堅定、業務熟練、忠誠可靠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參 考 文 獻]
[1]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05/c40537-23757123.html
[2]習近平同志的從嚴管黨治黨思想:打鐵還需自身硬[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716/c1003-25286954.html
[3]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保持共產黨員信仰純潔性研究[J].黨建研究,2013(2)
[4]高新民.從宏觀視角解讀“南京樣本”[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12)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