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軍,徐鳳芹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高血壓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1]。高血壓病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病可導致腦卒中、心臟病及腎損害等嚴重的并發癥,致死、致殘率高,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1.1 一般資料 共入選西苑醫院住院及門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9)例與對照組(27例)。治療組患者年齡(57.14±10.50)歲,對照組(56.93±12.44)歲。
1.2 西醫診斷標準 高血壓診斷參照2005年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所規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和其他明確的非高血壓原因所致的心、腦、腎、血管損害。
1.3 中醫辨證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中醫診斷學教材有關內容擬定。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證主癥:眩暈,頭痛,項強,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西醫降壓藥治療,治療組加用清眩降壓湯治療,1劑1次,2次/日。治療組(清眩降壓湯聯合西藥治療1個月)29例,對照組(單純西藥治療 1個月)27例。清眩降壓湯組成:苦丁茶 30 g,天麻30 g,鉤藤30 g(后下),黃芩10 g,川牛膝10 g,生杜仲10 g,夜交藤30 g,生地30 g,桑葉15 g,菊花15 g。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值,測定診室血壓值、動態血壓,填寫SF-36量表。
1.6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或有序等級資料用非參檢驗。
2.1 兩組對診室血壓的影響 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收縮壓平均下降9 mmHg(1 mmHg=0.133 k Pa),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收縮壓平均下降6 mmHg。舒張壓水平基本保持穩定。治療后治療組降低收縮壓優于對照組(P<0.05),降低舒張壓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對診室血壓水平的影響(x±s) mmHg
2.2 兩組對動態血壓的影響 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24 h平均收縮壓、白天平均收縮壓、夜間平均收縮壓分別平均下降9 mm Hg、11 mmHg、8 mmHg,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舒張壓水平基本保持穩定;對照組24 h平均收縮壓、白天平均收縮壓、夜間平均收縮壓分別平均下降6mmHg、5 mm Hg、6 mm Hg,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舒張壓水平基本保持穩定,治療后治療組降低收縮壓水平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動態血壓變化情況(x±s)mmHg
2.3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癥狀積分平均下降10分,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癥狀積分平均下降3分,與治療前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改善癥狀積分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x±s) 分
2.4 兩組癥狀積分療效比較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癥狀積分療效總有效率89.6%,對照組癥狀積分療效有效率37.1%,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4。
表4 兩組癥狀積分療效比較 例
2.5 兩組超聲心動圖相關指標檢測 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左室舒張功能 E/A>1者由 7個上升至25個,E/A<1者由22個下降至 4個,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此指標治療后雖然也有變化,但與治療前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左房內徑(LA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室間隔厚度(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射血分數(EF)治療前后均無明顯變化(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超聲心動圖檢測相關指標變化
2.6 兩組生存質量積分比較 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除社會功能(SF)外,各維度與治療前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對照組PF、RE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余各維度與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8個維度得分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詳見表6。
表6 兩組各維度得分情況(x±s)分
2.7 安全性觀測 兩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對照組中1例出現顏面潮紅,治療組中1例出現輕微腹瀉。服藥前后血、尿、便常規及心電圖無明顯改變,無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波動超過正常值50%的病例。
目前多數醫家認為高血壓病的形成是由于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逸過度、稟賦與體質偏盛偏衰等因素導致人體臟腑陰陽失衡、氣血失調、氣機升降失常、風火內生、痰瘀交阻而發病。體質的陰陽偏盛或偏衰、稟賦不足、臟腑虧損等為發病的內因;過度或強烈精神刺激、恣食肥甘或飲酒過多、勞倦過度等為發病的常見因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是高血壓的常見證型[2]。針對上述病機,以滋肝益腎,平肝潛陽為治療大法,切中病機,屢屢奏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降低收縮壓效果優于對照組。西醫抗高血壓藥物的降壓機制較明確,而清眩降壓湯的降壓機制較復雜。其中苦丁茶、天麻、鉤藤、牛膝、生地等每味藥現代藥理研究都顯示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生地有利尿作用,與本藥的強心作用和擴張腎臟血管有關,大劑量的生地能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天麻中含量較高的主要成分為天麻素,其主要作用有鎮靜、鎮痛、抗驚厥的作用,可降低血壓,減慢心率。乙酞天麻素有降低血壓、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降血脂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中藥復方通過調整人體的總體機體狀態,恢復人體自身的調節和平衡能力達到恢復正常血壓的作用。雖然同為高血壓患者,不同的個體自身失調的狀態也各不相同,故需要恢復狀態的中藥方劑也各不相同。這也正是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原因。以現在的研究水平想要研究中藥復方像研究西藥那樣作用在哪個環節、哪個靶點很困難,深層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癥狀積分改善明顯,而對照組癥狀積分治療前后無明顯差異。患者的眩暈頭痛等癥狀皆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的病機引起,清眩降壓湯通過滋補肝腎、平肝潛陽,調整機體的整體狀態,使相應癥狀緩解。中醫治療相對西醫更具有個體化的特點,并非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適合用本方,若中醫辨證不符,可能無效。因為本試驗樣本量有限,故未納入非本證型者作對照,以后可以大樣本試驗觀察高血壓病的證型分布及相應方劑和西醫抗高血壓藥物對各證型的療效。本研究表明清眩降壓湯聯合西醫抗高血壓藥物較單純西藥治療能更好地改善高血壓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且不影響左室收縮功能。兩組LAD、LVEDD、VST、PWT均無顯著變化,可能與觀察時間較短有關,有待今后進行長期試驗驗證。本研究結果表明,清眩降壓湯聯合西醫抗高血壓藥物對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有改善作用,以改善生理健康為主。清眩降壓湯是一專門針對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證患者的方劑,而此類患者往往不但有頭痛、眩暈等生理健康問題,而且有急躁易怒、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清眩降壓湯滋肝益腎,鎮肝潛陽,對頭痛、眩暈等癥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且能在整體上調整患者的機體狀態,增強其運動能力,緩解急躁易怒、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
[2] 陳曦,程廣書,王玉民.原發性高血壓病中醫流行病學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03,24(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