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利霞李江霞
(1.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6;2.中北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大同市社區體育中武術健身活動的現狀調查
蘭利霞1李江霞2
(1.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6;2.中北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武術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民間有著相當深厚的群眾基礎。大同市是山西省北部經濟不發達的中型城市,近幾年來,隨著市政工程的建設,城市綠地以及廣場等健身場所也大大增加。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以及數理統計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大同市社區武術健身活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并進行分析總結,以促進社區武術的進一步的蓬勃發展。
社區體育 武術協會 現狀
隨機選取山西省大同市所轄的城區、礦區、南郊區36個社區體育活動站點的武術健身愛好者,共計480人作為本文的調查對象。
本文通過計算機檢索中國期刊網CNKI,重慶維普網等數字圖書館,查閱了山西大同大學圖書館、及大同市圖書館閱覽室的有關專著10余部及論文50余篇,對2005年——2009年間發表的有關社區體育、民族傳統體育、大眾健身及武術發展等文章進行了研讀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根據論文的研究需要,設計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48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為93.8%,檢出無效問卷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5%。
對各社區活動點的組織與健身指導員對各社區活動站點的組織管理者、健身指導員和經常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愛好者進行訪談,并走訪了大同市體育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向他們了解社區武術健身活動的情況。
對調查所得到的數據由Microsoft Excel格式儲存,根據研究的需要采用spss11.5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大同市的傳統體育項目歷年來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目前,大同市武術協會下設楊氏養生掌、太極拳、形意拳等40多個武術分會,其中太極拳是市民練習的主要拳種之一,練習者占習武總人數的4/5。為了推動全市全民健身運動再上新臺階,讓更多人了解武術,喜愛武術,大同市還在各區不定期的啟動了送武術下基層活動。活動在各大社區、企業、機關、軍營、學校、鄉鎮陸續開展,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到健身運動中。在2009年的9月11-9月30日期間還在大同市體育館、市工人體育場舉辦傳統武術免費培訓公益活動。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體育文化生活,促進全民健身活動廣泛、深入開展,使全市人民掌握一批健身效果明顯、群眾基礎好、簡單易練的傳統武術項目,提高身體素質。
2.2.1.1 活動年限
在被調查者當中,常年堅持練拳5年以上的占到了人口比例的25.6%,3年至5年的人數最多,為33.6%。(見表1)這當中,健身年限五年以上的已經有了一定的武術功底,他們也往往是各社區健身群體當中的健身指導員,對社區武術的發展起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健身年限三到五年的群體,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習慣,并且有了一定的武術基礎,他們也是組成社區武術健身隊伍的相對穩定的團體。從表1中還可以看出,練習3年以上的人群是武術健身活動的主要力量,這與大同市傳統武術有著相當雄厚的群眾基礎有關,也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武術的重視和采取的一些促進措施有關。健身一年以下的人群也有著相當的比例,這部分人群練習時間和選擇健身方式不穩定,還缺乏一定的健身常識和正確的健身方式,他們很可能會因傷病、失去興趣,畏難或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等原因而放棄武術健身活動。今后的重點,就是要采取更積極有效的方式,引導這部分人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掌握正確的健身方式,使他們加入到終身體育健身隊伍當中來。

表1 大同市武術愛好者武術健身活動年限 (N=446)
2.2.1.2 性別比例與年齡結構
在被調查者當中,參加武術健身活動的居民當中,女性258人,占總人數的57,85%,男性188人,占被調查人數42.15%;以年齡分段與性別作比較,調查結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參加社區武術健身活動的居民當中,女性的數量要多于男性,在被調查者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通過訪談了解到,這部分人群大多空閑時間較多,有著較高的健身娛樂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要求,其次為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他們大多退休,有著充足的休閑健身娛樂時間,同時也對健康方面有著較高的需求。30歲以下的青年男女性參加武術健身活動大多是為了愛好和學習一技之長,這部分人群主要是通過參加各種俱樂部訓練來達到練習的目的;在這部分人當中,男性要多于女性,這也和生理特性有關系,青年女性更傾向于瑜伽、健身操等唯美類項目。研究中發現,31歲到45歲的中青年男性在健身人群中所占比例甚少,僅為2.5%,這與工作壓力較大,沒時間鍛煉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與其健身理念有關,處于此階段的中青年男性,身體狀況一般良好,即使有的正處于亞健康狀態也并未引起重視,尤其是有的人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作息時間不規律也使其導致了沒有固定的時間以及合適鍛煉的場所,從而未能經常參加健身活動。

表2 參加社區武術健身者的性別與年齡結構
2.2.1.3 收入與職業狀況
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大同市武術健身參與者的職業涉及到工人、農民、干部等各個行業,其中,離退休人員比例最高,占42.5%;其次是無業人員占32.5%;物業人員以家庭婦女居多,也有一定經濟來源的老年男性。值得關注的是,在大同市,高收入人群如私營業主、煤礦老板以及房產開發商等幾乎很少涉足社區的武術健身行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時間,再者,他們即使有健身需求,也不是參加健身活動區調理身心,健身觀念存在著嚴重的誤區。
2.2.1.4 參與健身活動前后的健康狀況
調查中大同市武術健身活動參與者的健康狀況目前普遍自我感覺較好,通過武術健身活動后普遍獲得改善。(見表3)。

表3 參加武術健身活動者練習前后的自我感覺對比
從中可以看出,長期堅持的武術健身活動讓廣大參與者感覺到了身體比以前健康,這也是他們中大多數人能堅持鍛煉的動力之一。目前,環境的污染以及緊張的生活工作節奏使的許多惡性疾病在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人民群眾的體質狀況令人擔憂。有部分武術健身參與者是帶著治病保健和康復身體的目的投身健身活動的。
各健身活動站都是自發形成,沒有專業的指導與培訓,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也不能全面的對每個社區都起到作用,且時間和地點也受到限制。武術套路的教授大都是由練習年限長一點的互相傳授,這種采用口口相授的方式缺乏科學的指導方式,也沒有必要的運動損傷預防和科學合理的保健知識,從而也影響了武術健身活動的進一步推廣與發展。
大同市開展的武術健身活動有著很好的傳統,健身內容涉及到多個方面,主要有太極拳(劍)、功夫扇,木蘭拳(劍、扇)、太極柔力球、自選拳(劍、刀等器械),其中太極拳類占主要部分,幾乎各個健身活動站都是以太極類為主,太極拳的練習也在大多數的健身活動站占到整個活動內容的90%以上,根據各個社區活動站的武術指導員以及練習者個人喜好的不同,又分別側重于陳式、楊式等不同的門派,但是國家規定的24式簡化太極拳卻是每個站點的必練內容。在調查中發現,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和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在項目的選擇上也著重不同。如老年人一般都是以太極為主,老年女性還側重于功夫扇等項目;中青年女子則以劍及木蘭拳(劍、扇)或是自選劍等為主;中青年男子則更多的選擇了陳式太極、自選拳(器械)等剛勁有力的項目作為主要的練習內容。
在大同市,隨著市政工程的不斷發展,城市綠地和中心廣場越來越多,這些都為武術健身活動提供了很好的鍛煉場所,參加武術鍛煉者一般不用離家太遠就能找到合適的鍛煉場所,而這些場地大多都是免費的,這為武術健身活動的進一步推廣也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條件。但由于大同的氣候條件,冬季氣溫低,早晚溫差大,有相當一部分天氣是不適合戶外練習的,這使得健身活動不能很好的延續下去。
武術健身活動參與者男女比例比較均衡,年齡跨度較大,遍布全市各個社區體育活動中心,說明大同市武術健身活動有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
武術健身活動參與者的鍛煉動機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治病保健、娛樂身心。他們對武術健身活動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體育消費意識淡薄,消費水平偏低;“花錢買健康”的觀念還未被群眾廣泛接受,還沒有一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社會高收入人群的健身意識普遍單薄,需進一步提高其健康價值觀。
大同市武術健身活動參與者對太極拳和功夫扇身內容非常青睞,但是健身操、廣場舞等在社區體育活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吸引了大批愛好者。
大同市武術健身者大多在居民小區空地、公園、廣場等一些公共體育場所進行鍛煉,場地條件一般,且易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大型健身場所缺乏,公益性的健身活動走向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政府出面組織的培訓并不能滿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缺乏,導致大同市社區體育的武術健身活動處于一種相互傳授的狀態,無法提供更好的系統的教學方法,使練習者無法提高動作質量,練習者缺乏科學的健身指導,不能掌握正確的運動負荷和采取合理的運動處方,運動性損傷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困擾他們的健身障礙。
(1)大同市各社區應有計劃地開展武術表演活動,加強人們對武術健身的認識,增強他們的活動樂趣,滿足人們各方面的需求。
(2)政府要積極關注武術健身活動,并進行適當的投入,也可嘗試政府與社會聯合投入的辦法解決社區健身場地不足的問題。
(3)多渠道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業務素質,以便更好地為全民健身服務。
(4)加大宣傳力度,樹立群眾正確的消費理念和健身理念,擴大武術健身在社會群眾中的影響,真正把武術健身活動當作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工程加以重視和促進。
[1]周偉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概論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5.
[2]翟正偉.傳統武術對社區體育的作用[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143-144.
[3]趙 立,駱秉全.社區體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54.
[4]樊炳有.社區體育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7.
[5]喻德橋.21世紀武術運動發展戰略構想[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4):162.
[6]宋 杰,等.對當前社區體育設施配置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7(5):49-52.
[7]張春華,等.試論中老年人武術健身活動健康發展的影響因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6):18.
[8]羅漢禮,彭雄輝.城市社區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4(1):37.
Datong City Community Wushu Activity Survey
Lan Lixai1Li Jiangxia2
(1.Physical Educational Schoo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6;2.School of Sport and Art,North China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51)
Wushu as a family member of traditional sports,has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folk.Datong,,a medium-sized city with underdeveloped economy in north of Shanxi Province.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urban green space and plaza areas for fitnes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is paper,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does the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Wushu fitness activities in Datong rural communities and tries to conclude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Wushu.
community sports Wushu associations status
G85
A
1004—5643(2010)12—0043—03
1.蘭利霞(197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2.李江霞(1976~),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