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何春梅
該是做“大事情”的時候了。
2009年6月,硅寶科技(300019.SZ)的總資產為1.47億,僅僅幾個月后,硅寶科技募得資金2.99億,總資產瞬間翻番。
這是一家簡單到有些偏執的技術型公司,在成立后的多年時間里,從未向銀行貸過款,甚至還把風投拒之門外。但現在,創業板改變了它的命運。
“創業板看重自主創新和成長性,而我們是第一批企業里唯一的新材料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 硅寶科技創始人之一、總經理王有治向《英才》記者透露。
有機硅室溫膠是硅寶科技的“高新”含金量,其在建筑行業的應用最為廣泛。而在電力、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因為對有機硅室溫膠的技術要求較高,目前我國主要依靠進口或在華外資企業的產品。硅寶科技是少數能提供高端產品的內資企業之一。
與國內同行相比,硅寶科技涉足的行業相對較多,甚至其在成立之初只是一家有機硅室溫膠專用設備銷售和提供有機硅室溫膠配方技術的企業。直到2001年下半年,國內有機硅市場急劇放大,國家相關的認證機構與國家標準相繼出臺,才刺激了硅寶科技轉型為自主生產高端產品。
“我們敢做別人不敢做的東西,而且敢于投入。”王有治的底氣在于,硅寶科技的創業團隊和核心技術人員多為有機硅行業的專家,而且其核心技術均來源于自主研發創新。但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是硅寶科技能否保持其持續的創新能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英才》記者,硅寶科技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儲備是其最大的優勢,“室溫硅橡膠的行業特點決定了針對不動環境和需求的服務能力是其維持高毛利的保證,而領先的技術優勢則為硅寶的這種服務能力提供了保障。”
這也是硅寶科技堅持靠自有資本金滾動發展的一大原因。1998年,硅寶科技注冊資本為50萬元,其間有過6次擴股融資。主動找到硅寶科技想要入資的創投企業不斷,但都被硅寶科技管理層拒絕了。“我們對機構的看法是,他們能幫助企業完善管理,幫助企業上市,臨時解決資金問題,但是當時銀行對我們的支持很大,不差錢。”而其另一個考慮就是,硅寶科技的管理層幾乎都是碩士與博士畢業的行業內專家,有明確的未來愿景,所以“不愿意別人進來更多地涉足公司的事務。”
登陸創業板之后,硅寶科技開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把原來的成熟市場不斷放大;另一方面不斷開發新產品,開辟新市場。諸如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設計,誰最先開發出來,誰就占領了市場。”
在王有治看來,硅寶科技未來是否能在競爭中取勝,取決于兩個關鍵:一是硅寶科技的產品是否真的具有核心競爭力,而另一個,硅寶科技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我們的市場份額取決于客戶在這方面的市場份額。”而受金融危機影響,有機硅行業面臨著客戶市場衰退帶來的影響等風險。上述分析師認為,國內外汽車業和建筑業等行業復蘇緩慢,硅寶科技未來同樣面臨著無法有效開拓市場,致使產能利用率無法提高,利潤率下降等風險。
除此以外,可能引起投資者擔憂的還有硅寶科技的股權結構。硅寶科技現任董事長王躍林并不是公司最早的創始人,而是硅寶科技在2005年第6次增資擴股時,以現金出資的形式進入硅寶科技的。
“我們當時想找一個行業專家加盟到硅寶科技,最好是在行業里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物。”王躍林和王有治曾是同事,同樣是做研發出身,并且擁有多項技術專利,正好符合硅寶科技當時的要求。
現在,硅寶科技第一大股東王躍林持股比例27%,第二大股東王有治持股比例24.75%,第三大股東郭弟民持股比例20.25%,換句話說,硅寶科技是沒有實際控制人的。這種相互制衡的股權結構,是否會影響到其決策的效率呢?
“我們的目標完全一致,在溝通方面完全沒有問題;同時,這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避免了一股獨大時可能的錯誤決策。”王有治并不認為這會成為硅寶科技未來發展的障礙。而分析師卻從另一方面解讀了這種“公司技術核心和市場核心持股比例占50%以上”的股權結構:“這種結構有利于杜絕核心人員被高薪挖角的危險,也保證了公司高層人士利益與股東利益的高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