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一、 移民投資地的門檻抬高
今年以來,多個國家同時調整了移民政策,無巧不成書的是,這些政策幾乎都是提高了移民門檻。
中國繼2003年前后出現一輪國內富人移民潮后,新一輪國內富人移民境外潮在2009年升溫很快,2010年更是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正是因為洶涌而至的中國申請者超出了一些國家的負荷,才導致當局不得不提高門檻以控制素質。門檻高了,卻似乎擋不住富人一心的遷徙,反倒促使他們更迅速地攜家帶口奔向自己的新國籍。到底富人移民的心態是什么?新政策對中國移民局勢又有多大影響呢?
(一)美國為國外移民者設投資門檻
來自美國移民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在美國投資移民中,絕大多數中國投資者選擇EB-5方式。
按照規定,外國移民申請人在美投資創設有利于美國經濟的商業性企業,并創造10個全職的美國工人就業機會,5年后即可獲發兩年期的條件式移民簽證。兩年屆滿前,若移民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仍存在,可申請“條件移除”,而成為永久居民。此方案的投資額為100萬美元,如果投資標的是位于目標就業區,則投資額可降為50萬美元。
1993年,EB-5移民法規中特別增設了“地區中心移民方案”,將移民投資額由100萬美元降至50萬美元,并將“應直接創造10個就業機會”放寬為“直接或間接創造10個就業機會”。
2001年美國9·11事件之后,EB-5項目曾中斷,2005年底重新開放。除了由“創設”改為“創投”、投資金額降低之外,對投資人的門檻也比較低(無學歷、年齡、商業背景要求,只需年滿21周歲,只要能證明50萬美元的合法取得,其中包括商業所得、股票所得、房屋買賣、房屋貸款、親屬贈予均被接受)。
美國移民局數據顯示,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中國內地EB-5申請家庭是1795戶,躍居第一位;而第二位韓國是689戶,中國申請人數已經接近韓國同類申請家庭的3倍。美國移民局2009年發出投資移民綠卡1800多張,幾乎相當于2008年全年獲批數的兩倍。
(二)加拿大加價“米已成炊”
加拿大投資移民項目一直以“運作成熟”和“資金安全”受到廣大中國申請人的青睞,加拿大移民的投資款支付程序是“面試通過后再打款”,基本上沒有投資風險。2010年2月底,在加拿大移民當局積壓的投資移民申請個案已經達到了15000余個,其中僅2月份,就達1100多個。不斷增加的投資移民申請個案給加拿大移民當局帶來了巨大壓力,加拿大移民局不斷通過多種方式應對。2010年,加拿大投資移民配額已經增調到3000個。盡管如此,依然滿足不了這“過熱”的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之下,加拿大移民當局近期可能會宣布提高關于資產總額和投資總額的要求。
目前加拿大投資移民對于投資申請人的要求:
1、擁有80萬加元以上資產(相當于人民幣540萬元左右,包括房產、現金、股權收益等);
2、擁有2年以上高級管理經驗,包括企業主、總經理、董事長,以及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等;
3、投資40萬加元(相當于人民幣270萬元左右)購買政府指定基金5年,5年后返還,收益歸政府所有,或選擇一次性支付12萬加元(相當于人民幣80萬元左右)的方式。
加拿大移民政策最主要的變化,體現在對于投資人的資產擁有量的核定以及未來投資款的數額要求上,政策修改后,可能提升到目前要求的兩倍。
(三)澳洲移民政策大變身
澳大利亞移民部日前發布了商業投資移民新政策。新政策已于4月19日開始實施,此前的申請者不受影響。一些人欲把澳大利亞留學當成是移民“跳板”,或是剛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澳洲技術移民的人,可能愿望即將破滅。
據介紹,新政策有三大變動:
1、提高了申請人在生意中的投資比例,原來要求申請人在過去4年中有2年在公司持股10%以上,現在要求如果生意是上市公司,申請人持股不少于10%;如果公司的年營業額是40萬澳幣以上(約250-300萬人民幣),申請人的持股不能少于30%;如果公司的年營業額低于40萬澳幣(約180萬-250萬人民幣),申請人持股不能少于51%。
2、對申請人和配偶總資產額的要求大幅上揚,160企業主類別和161企業高管類別的申請人總資產要求從原來的澳幣50萬上漲到了澳幣80萬;163州政府擔保企業主類別和164州政府擔保企業高管類別申請人總資產要求從原來的澳幣25萬上漲到了澳幣50萬。
3、取消了163B高級管理人類別(163B企業主類:是澳洲商業移民4年臨居的一種,這個類別主要是供那些在公司任高級管理職務但在公司沒有股份或股份不足10%的人申請。通常要求申請人任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或財務總監職務,參與公司的決策)。
申請澳洲商業移民的人數眾多是導致澳洲移民局提升門檻的主要原因。取消163B是對中國申請者影響最大的一方面,并且到今年7月1日,澳洲2010年的商業移民配額已經用完,明年澳洲將會削減大約三分之一的移民配額,這些都將使移民澳洲越來越困難。
(四)香港投資定居額或上調至一千萬
內地富豪群體的迅速崛起以及到港置業的大手筆,極大地刺激了香港的房地產行業。許多剛推出的樓盤就迅速吸引了眾多內地買家慕名而來,且多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進行購置,很少使用按揭貸款。如此豪爽作風,自然極受港人歡迎。
但4月28日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就香港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熱原因向港府建議,考慮修改香港資本入境者計劃投資額下限,由現時的650萬港幣提高至1000萬港幣或以上。香港保安局長李少光明確回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開始就計劃的各項進行安排。綜合各種表現分析,香港定居門檻的提高,勢在必行,預計最快今年內施行。
目前香港投資定居條件比較寬松,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對投資定居者要求有成功的商業背景,個別國家還將追溯資金來源。而香港并無這些要求,定居沒有面試環節,這樣保證了申請通過率,對英語水平也沒有要求,這對大部分內地人士來說無疑極具吸引力。如果香港政府對《資本入境者計劃》進行調整,除了提高投資額下限后,諸如以上利好條件不知是否也會隨之進行調整。但在修改確定以前,申請定居香港的內地富人數量激增已成定局。
二、投資境外移民為什么形成熱潮
據4月初發布的《2010胡潤財富報告》估算,中國目前有5.5萬名億萬富豪。沒有可信的數據顯示這些富豪已經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僅從國內各移民機構收到的龐大移民申請數量上,就能感覺到一股不可抑制的往外涌的力量。
許多專家擔憂富人移民帶來的惡性循環,它不同于上世紀出現的知識分子移民潮,現在的富人移民潮出去的主要是富人、明星等非富即貴群體,帶走的是巨額財富,且這些人雖然遷出國外,卻依然以中國作為掙錢發財之地,也就是說,中國的財富,通過移民這一渠道,在源源不絕地往國外輸送。也許從經濟上來看,這確實不利于國家利益,但從這些富人的角度出發,他們也有難言之隱:
(一)子女教育問題
在國內致富的這代富人現在都是四十好幾的中年人了,子女的成長教育成了他們最擔憂的問題。這代人享受了國家先富政策的恩惠,發家致富了,但他們也感受到中國社會貧富的不公。他們不放心在這樣的環境下,扭曲自己孩子的心靈。
在他們送子女留學期間,了解了不少國外的風土人情與生活環境,開始萌生移民的念頭。90%的投資移民是為了拿一個國外的身份,以便自己的子女在海外讀書。其實一個孩子在國外從初中到大學享受到的教育優惠,正好可以抵消移民的費用,是一筆很劃算的交易。
(二)尋找安全感
除了子女教育,不少富人移民的原因是社會對財富“原罪”的追問以及不時引發的“仇富”心態,也讓他們時時找不到安全感。
客觀地說,富人對安全感的惶惑,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由于財富再分配機制力度較小,不能起到顯著的貧富差距調節作用,這最終使得社會疏導機制出現問題,并導致仇富心態產生。
因此,富豪們因不安全感而移民海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是社會問題,并非僅僅與財富有關。
(三)尋求新的生活方式
比起國內大城市終日的陰霾、灰暗的天空、嘈雜的車聲人聲,許多人在見識了國外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舒適的居住環境后,心中難免產生落差。
“我們這代人總被教育要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小時候家里很窮,學生時代被沉重的功課壓得抬不起頭,工作后要看領導臉色,自己做企業后天天繃著一根弦,要為底下的幾百號員工負責,也要陪工商稅務、客戶關系吃飯喝酒。錢是掙到了一些,但卻是以身體健康為代價的。”不少人對自己的國內奮斗史,不無感慨地說。
首個編撰中國富豪榜的胡潤接觸中國富豪的頻率很高。他說:“我覺得這和人們觀念的一些轉變有關系,尤其現在富二代崛起之后。他們更多地會考慮到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加追求生活質量,不想像上一輩人那么忙碌地去生活,他們開始追求一種緩慢的生活節奏。”
三、泡沫總是會破滅
人在面對可能出現的資源緊缺時,都有一種危機感,特別是中國人,一擁而上的瘋搶是常出現的情況。非典時期搶購板藍根等例子比比皆是。那么面對國外移民局提升門檻,限制移民人數的情況下,中國人怕吃虧、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心理又會不會出來作祟呢?
自各國移民新政策發布以來,移民機構接到的咨詢電話是平時的數倍,但是不是因此導致更多的富人選擇移民,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
蛋糕只有那么大,想吃的人卻很多。就咱們國人的心態來說,門檻的提高,可能嚇不退他們的腳步,“機會難得”的誘惑反而會刺激一些本無堅定移民心態的富人,動了這個念頭。盲目的從眾心理,深思熟慮的缺乏,在富人群中也在所難免。
2009年投資移民申請人數的大幅增長,也引起了中國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2010年年初,中國公安部發布了一則關于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的通報,通報指出,目前某些移民公司推廣的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本質上屬于私募行為,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性。
公安部的通報信息有著多層含義,“一是擔心資本外流,一個投資1億美元的EB-5項目需要的投資移民配額大概在200個,在外匯進行管制的環境下,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資本流失。這里面也有一部分人通過國內資產變現,從地下錢莊出去的;二是申請投資移民的大部分是富人,也屬于社會精英階層,擔心大規模的投資移民會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政府部門本身對投資移民中間市場的利益也感興趣,將投資移民中介業務納入公安部和美領館進行監控,涉及審批權力所帶來的利益問題。”
金融風暴后銀行信貸的緊縮,使美國很多商業開發項目因為得不到貸款而擱淺,也讓美國人開始更集中地瞄準外國移民的錢包。吸引投資移民資金的區域經濟中心(類似于中國的經濟開發區)從2005年的30多個增加到2009年的90多個區域,頻頻與國內的移民中介合作推廣項目。
隨著經濟問題的不同,各國也會對外資引入的問題做出不同的政策和法律調整,由此也會對投資移民的風險產生影響。比如,加拿大的一些省份提出了所謂的“省政府提名計劃”,實際上是加拿大移民部為了使人口平衡分布和吸引更多的投資移民者而推行的。此外,這類移民投資的都是私人性質的機構,不在聯邦政府計劃之內,不受保障。
中國會不會再現俄羅斯1990年代末期的富豪“逃亡潮”?現在已有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