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世東
(大慶油田通信公司規劃設計所 大慶 163453)
大慶油田中興2.5GSDH傳輸網絡投產于2000年,經歷了窄帶接入服務器建設、新建寬帶城域網、新建中區關口局、便攜市話網絡10萬門擴容改建等重大工程,網絡承載的業務量也逐漸加大,環網中電路數量已超過1400條。
隨著大慶油田通信公司建設便攜市話網絡第二個10萬門交換機項目提上日程,作為基礎網絡的中興2.5G傳輸網已成為便攜市話網絡建設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便攜市話核心網絡到各個匯接局、接口局、長途局之間的局間中繼,無線網絡側各基站到基站控制器BSC之間的需要傳輸通道數量較多,而個別網絡節點上的時分交叉資源已接近飽和,已經難以滿足再擴容的中繼通道需求。經過探討和研究一致認為需要對網絡資源進行再組織與優化,以便為便攜市話網絡的擴容建設鋪平道路。
大慶油田SDH環網采用的是中興公司的2.5GSDH光傳輸設備,2000年投產、2002年擴容、2003年建成東部傳輸支鏈(紅區--朝陽溝油田及榆樹林油田),經過五年的建設形成了一環帶三鏈的結構,環上節點包括通信總站、龍崗分公司、中區分公司、東風分公司、紅崗分公司、乘風莊分公司、乘北分公司,其中通信總站分別連有西區分公司、明園兩條支鏈,紅崗分公司下聯朝陽溝分公司與榆樹林分公司一條支鏈。中興2.5GSDH傳輸網是油田通信業務的重要基礎傳輸平臺。網絡拓撲圖如下:

在建網之初由于大部分電路是零散開通的,而且所有電路全程都是以2M時隙進行分配的,使網絡上每個節點都有大量2M直通連接、且主要站點的部分2M支路板對應3個以上AUG,所以占用時分交叉比較多,尤其中區、龍南、東風等站點的時分交叉資源已全部耗盡。網絡節點上交叉資源特別是時分交叉資源被大量占用,這將直接影響到網絡節點業務的分配和節點資源的均衡應用。全網現有2M端口共計3192個,在用2M端口1402個,空閑2M端口1790個,2M端口利用率不到50%,各站點2M端口使用表如下:
按目前這種2M支路板上電路分配方式,龍南、東風、中區、乘風莊等網上幾個重要節點已沒有時分可用,不能夠大量提供中繼電路,傳輸網絡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步。

節點龍南中區東風乘風莊紅區乘北龍崗合計西區明園朝陽溝榆樹林宋芳屯合計2M端口總數608 416 416 448 382 256 126 2652 192 96 126 63 63 3192占用2M端口319 189 221 277 123 110 34 1273 56 38 32 6 4 1402空閑2M端口289 227 195 161 159 146 92 1369 136 58 94 57 59 1790資源使用率52.46%45.53%53.13%61.83%32.2%42.97%26.98%48%29.17%39.58%25.4%9.52%6.35%43.92%
在SDH傳輸設備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交叉板,它的主要功能是負責把網上各站點之間的業務交叉連接,原理與交換機中的空分、時分概念十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傳輸網絡中的交叉也分為空分交叉和時分交叉兩種類型,空分交叉也叫高階交叉,它是以VC4(155M)為交叉單位,時分交叉也叫低階交叉是以2M為單位,通常來說時分交叉能力越大越好。中興網絡上的交叉板的交叉能力為:高階80x80 VC4,低階等效16x16 VC4,共計 96x96 VC4。
下圖為中興傳輸設備的交叉原理圖:

CSC結構示意圖
如果交叉板的交叉能力不夠,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時隙配置完畢,下發時隙配置命令后,返回失敗命令,提示配置不成功。在我們配置完時隙并下發命令時,對所配置的時隙有一個自動算法并可檢查配置是否合理,這個自動算法由NCP板完成,也即在子架內只插一塊NCP通過下發時隙配置命令返回的消息就知自己的配置是否合理。
目前,中興網絡單元上使用的CSC型交叉板已經全部由8VC4x8VC4的時分模塊TCS8升級到16VC4x16VC4的時分模塊TCS16,從交叉板上來說已達到了設備的最大配置,經過優化后是能夠滿足便攜市話網絡的第二個10萬門擴容的中繼需求。
網絡優化是對中興SDH環網上的155M重新進行分配(通過網管數據來完成),并重新整合和指定各節點上2M支路板的電路分配方向(通過網管數據、改接DDF上的跳線、調整個別支路板的位置來完成)。優化過程中依據以下原則:
■將原來的2M低階穿通調整為155M高階穿通,節點間分配固定的155M時隙,盡量消除2M直通連接,節省2M時分和映射;
■盡量保證每個網絡節點的2M業務板使用一個155M,避免由于一個2M業務板使用多個155M而占用太多時分交叉;
■只有每塊2M支路板上的電路分配方向≤2個,并且環上各個155M中的63個2M都限于兩點間的業務時,占用的時分資源最少;
■優化調整只限于傳輸設備,不影響在運行的其它設備如每個站交換機之間的2M對應關系;
■優化節點設備包括重新分配2M時隙、調整傳輸設備電路板,改動DDF上傳輸側的跳線位置。
這次中興網絡優化流程包括:數據采集,網絡分析、網絡優化方案、工程實施、優化前后網絡對比分析等步驟。網絡的分析是能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的關鍵,需要廠家、維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共同參與來完成。
數據采集是網絡分析和優化的基礎,數據采集是否全面準確,將影響后續流程操作的準確性與時效性。
在公司運行管理調度中心的統一安排下,相關通信分公司的傳輸班在較短時間內提供了準確、詳實的2M板數據圖表(包括電路方向、用途、本局ET號、對端ET號及跳線位置)。
有了準確而翔實的資料后,分析現網電路的組織結構后,制定優化方案。對傳輸網上電路進行重新組織及調整。
首先根據基礎數據做出2M電路業務矩陣表,清楚表明各站點間的業務數量,根據此表劃定環網中155M的時隙分配。通過對現有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如龍南及中區兩個站點之間擁有98條電路的上下,需要開通2個直達155M時隙;但電路分配會非常零亂,見下表:

龍南1-中區1 龍南2-中區1 龍南3-中區1 龍南3-中區2 6條 8條 52條 32條
在適當減少2M跳線及優化合理的綜合考慮下,我們最終確定開設3個155M時隙,為龍南3-中區1、龍南3-中區2、龍南2-中區1。
在155M的時隙分配過程中,考慮到便攜市話系統的快速發展,我們對今后業務發展及業務流向進行了初步的預測,對業務增長快的站點劃分了足夠的時隙。當開通新業務時,將依據現有的網絡規劃指配電路的組織方式與原則,避免再次出現時分交叉不夠的情況。
其次是對網絡時隙分配的確定。編制網絡時隙分配表,也就是確定優化之后網絡的組織結構與電路時隙安排。在網絡分析與編制優化方案過程中,155M時隙的分配與2M板的電路方向調整是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的,為了保證網絡優化的合理性、先進性并減少跳線調整數量,在制定時隙分配表時又經過了幾次反復修改,使得優化調整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在網絡時隙進行分配的同時對部分站點2M支路板上的電路方向重新進行分配。由于個別站點的2M支路板對應3個以上AUG,占用了大量的時分交叉資源,通過時隙調整、跳線調整,力求將每塊2M支路板上的電路分配方向為1到2個??紤]到便攜市話核心交換機在乘風莊通信站,基站分布面比較大,所以乘風莊的個別2M支路板上仍對應2、3個方向,經核算時分資源仍然比較富裕,達到了網絡優化的預定目標。
確定時隙分配后也就確定了2M跳線數量,考慮到2M跳線的數量是為了減少割接消耗的時間,避免因割接時間過長影響網絡用戶第二天的正常使用。
這次網絡優化工程中2M配線調整僅涉及龍南、中區、東風、紅區及乘風莊幾個重要節點,乘北、龍崗、朝陽溝及榆樹林等節點的電路只是進行時隙的重新指定,并不進行配線調整,在保證這些站點的時分資源富裕的情況下,可以在重要站點分配足夠的人力資源,進行2M配線調整。
首先是新網管數據的編制。在原有網管數據基礎上,刪除所有電路連接、保持原有系統的硬件配置、時鐘配置等,根據網絡時隙分配表在筆記本電腦中脫機編制新網管數據,將所有2M電路及155M電路的數據重新錄入到網管電腦中。
其次按站點編寫跳線調整表。統計需要做跳線調整的電路的用途及名稱,測量、統計跳線數量和長度,逐條電路落實跳線位置,保證電路割接的順利進行。
割接步驟:
■割接當天中午12點之前,備份網管數據庫
■下午4點之前,完成部分163窄帶撥號、市話、長途電路的割接工作
■晚上10點之前,完成部分營業、銀行等專線電路及部分市話業務的割接工作
■午夜12點之前,完成2M支路板的位置調整
■凌晨1點之前,完成新網管數據的下發,并觀察系統狀況
■清晨6點之前,進行配線調整,同時觀察電路恢復情況、對中繼電路進行撥測
■排除故障電路
從優化后環網上的VC-4空閑10個,利用現有VC-4可提供的2M電路數量為547個。具體如下:
龍南——中 區:69個2M
中區——東 風:77個2M
中區——乘風莊:50個2M
紅區——乘風莊:37個2M,2個155M
乘北——乘風莊:18個2M,1個155M
東風——乘風莊:18個2M
東風——紅 區:41個2M,3個155M
龍南——乘 北:28個2M,2個155M
龍南——龍 崗:39個2M,1個155M
中區——龍 崗:41個2M,1個155M
龍南——東 風:60個2M
中區——紅 區:25個2M
紅區——龍 南:44個2M
中興SDH網絡經過這樣的優化調整后,基本上確定了中興網絡上承載業務的發展趨勢。優化后提高了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承載業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提高了系統的維護效率,降低了維護成本,使管理更為便捷。
傳輸網絡的優化是技術發展的結果,也是方便公司網絡運行維護的需要。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于網絡發展的全過程。傳輸網絡優化是運行維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同于網絡規劃和工程建設,但又和網絡規劃、工程建設密不可分。定期進行網絡優化,是提高網絡服務質量的最佳途徑。
[1]韋樂平.《光同步數字傳送(修訂版)》.人民郵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