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修福
新一輪人大換屆選舉需要應對選舉法修正后的細節之變
□ 滕修福
2010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對選舉法進行了第五次修正。修正后的選舉法,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進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的選舉制度。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新一輪自下而上的地方各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將陸續展開。新一輪地方人大換屆選舉工作需要積極應對選舉法修正后的細節之變。
一、選舉機構人員構成之變。選舉法修正后增加了“選舉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為代表候選人的,應當辭去選舉委員會的職務”(選舉法第九條第二款之規定)的條款,禁止被提名為人大代表候選人的人員作為本級選舉委員會組成人員。
按照以往的慣例,選舉委員會的正副主任一般由同級黨委書記、副書記和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人大主席、副主席)擔任,而上述領導人員一般情況下都要被提名為同級人大代表候選人。選舉法修正后,上述領導人員就不能按慣例繼續被任命為選舉委員會組成人員。那么,新一輪人大換屆的選舉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由誰來擔任比較適合呢?
筆者認為,選舉法修正之所以明確代表候選人不能作為選舉委員會組成人員,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障人大代表選舉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是選舉民主的一大進步。筆者以為,黨委和人大領導人員不擔任選舉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不存在削弱黨對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工作的領導問題;因為選舉委員會只不過是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直接選舉的法律執行機構和臨時工作機構,依法由縣級人大常委會任命并接受其領導。如果非要考慮進一步強化黨對選舉委員會工作的直接領導,也可以安排一名不是同級人大代表候選人的黨委成員擔任選舉委員會主任。
筆者認為,選舉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由熟悉人大代表選舉工作的、不再續任下一屆人大代表的人大常委會及其工作機構、辦事機構的負責人員和黨政群機關相關負責人員組成為宜,也有必要吸納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各方面社會人士參與其中,以更加體現選舉機構的公正性。
二、人大代表構成之變。選舉法修正在“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的基礎上,增加條文進一步明確各級人大代表“應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基層代表,特別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代表”(選舉法第六條之規定)。過去的地方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實施意見中,對人大代表的構成要求一般只強調女性代表逐屆要提高,應占代表總數的百分比,很少有基層代表、特別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代表的比例要求。
筆者認為,在新一輪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工作實施意見中,應依法增加明確基層代表的比例要求,強調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代表的應有名額,以保障代表的廣泛性。
三、選區劃分之變。本次選舉法修正的重點就是廢止了城鄉按不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相應條款,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不分城鄉人口比例分配人大代表,帶來了各地人大代表名額的變化,新一輪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直接選舉的選區劃分也會相應有所變化。
廢止城鄉按不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相應條款,選舉法就選區劃分的法律條款也作了相應調整,由原來“城鎮各選區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應當大體相等。農村各選區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應當大體相等”調整統一為“本行政區域內各選區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應當大體相等”(選舉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以上法律條款的調整,若過去同一行政區域內城鎮人口選區與農村人口選區人數有區別的,新一輪人大代表換屆選舉的選區劃分就要依新法相應調整一致。
本次選舉法修正還考慮到近年來鄉鎮機構陸續合并人口增多的現狀,對鄉鎮一級人大代表的名額上限有所放寬,由原來的“代表總名額不得超過一百三十名”,調整為現在的“代表總名額不得超過一百六十名”(選舉法第十一條之規定)。這樣一來,鄉鎮一級的人大代表名額就相應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斑x區的大小,按照每一選區選一名至三名代表劃分”的法律規定,代表總名額若增加較多,原有的選區就不能滿足現有人大代表選舉名額的需要,選區就要進行必要調整,選區就要相應劃多。
同時,本次選舉法修正在“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的基礎上,還新增條款明確規定各級人大代表“應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基層代表,特別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代表”。筆者以為,要更好地體現這一法律精神,選區劃分除依法“按居住狀況劃分”外,應適當增加“按生產單位、事業單位、工作單位劃分”(選舉法第二十四條之規定)的選區數量,以應對修法之變。如:可以將區域內中小學校劃分為教育系統選區單獨選舉,以保證基層教育系統知識分子的代表數;可以將區域內的大小企業單獨劃分選區,以保證基層企業職工和農民工的代表數;可以將區域內的事業單位單獨劃分選區,以保證不同事業單位中知識分子的代表數。
四、提名推薦代表候選人之變。本次選舉法修正新增條款明確“各政黨、各人民團體聯合或者單獨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每一選民或者代表參加聯名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均不得超過本選區或者選舉單位應選代表的名額”(選舉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就本次選舉法修正增加條款限額提名推薦人大代表候選人,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李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進一步給予了解釋。李飛說:“1979年修訂選舉法為了擴大選舉民主,引入了差額選舉制度。但后來施行中發現,政黨或人民團體聯合提名候選人,有時一下把候選人數量提足到差額數,致使選民或者代表聯名推薦的候選人難以進入候選人名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出了這個修改。比如一個選區應選代表3人,候選人為5人方可組織選舉,政黨或人民團體聯合提名的候選人不能超過3人,剩下的2名候選人就只能由選民或者代表聯名提出,這可以更好地保證選民或者代表聯名提出候選人權利的實現?!?/p>
以往的代表候選人提名推薦實踐中,由于選民參與選舉的積極性等原因,代表候選人的提出大多是政黨、團體提名的,少有選民10人以上聯名推薦的。選舉法修正后,新一輪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實踐中,按照每一選區“由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三分之一至一倍”(選舉法第三十條第二款之規定)的差額選舉規定,政黨、團體單獨或聯合提名人數依法最多不能超過本選區應選代表人數,這就需要每一選區必須有選民10人以上聯名推薦代表候選人,才能形成差額比例。
筆者認為,在新一輪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實踐中,有關機關、組織要注重調動選民參與人大代表選舉的積極性,鼓勵引導選民依法聯名提名推薦代表候選人。相信隨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不斷完善,人民群眾民權意識的不斷覺醒,選民參與選舉人大代表的積極性也會不斷提高,選民10人以上聯名推薦代表候選人的自覺性、主動性也會不斷增強,選民10人以上聯名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情況也會常態化。
五、代表候選人名單公告時限之變。“選舉日20日前公布選民榜,選舉日前15日初步代表候選人名單公告上墻,選舉日5日前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公告上墻,選舉日投票選舉?!币陨戏ǘ〞r限應該說在縣鄉人大工作者心里根深蒂固。然而,本次選舉法修正對正式代表候選人的公告時間進行了調整,將由原來選舉日前5日修改為選舉日前7日,這一法律細節變化在新一輪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實踐中不能疏忽。
六、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之變。本次選舉法修正將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由原來“選舉委員會可以組織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回答選民的問題”的條文,調整為“選舉委員會根據選民的要求,應當組織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由代表候選人介紹本人的情況,回答選民的問題”(選舉法第三十三條之規定)。以上法律條文的調整,明確了選舉委員會安排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不是“可以”不“可以”的問題,而是根據選民的要求“應該”的問題;同時進一步明確了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要親自介紹本人情況,回答選民的問題。
這里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提,就是安排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要根據選民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選民沒有要求與代表候選人見面,就沒有必要安排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新一輪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實踐中要注意依法應變。
七、投票方式之變。本次選舉法修正明確了不同情形下的投票方式,由原來的原則規定“各選區應當設立投票站、流動票箱或者召開選舉大會進行選舉”,現在分不同情形予以了明確:“選舉委員會應當根據各選區選民分布狀況,按照方便選民投票的原則設立投票站,進行選舉。選民居住比較集中的,可以召開選舉大會,進行選舉;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動不便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選民,可以在流動票箱投票”(選舉法第三十六條之規定)。
從以上明確規定的條款可以看出,投票方式不是原來規定的都“應當”,應因地制宜。每一選區應當設立投票站,可以召開選舉大會,言外之意如果選民居住不集中,也可以不召開選舉大會,還可以設立流動票箱方便選民選舉。
八、投票現場布置之變。為保障選民投票選舉盡可能地不受外界干擾,選舉法修正增加條文規定:“選舉時應當設有秘密寫票處”(選舉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因此,在新一輪人大換屆選舉的投票站現場布置和選舉大會的現場布置上,要依法設立秘密寫票處供選民們投票選舉時秘密寫票,細節布置不能忽略。
九、監計票人規定之變。本次選舉法修正新增條款規定“代表候選人的近親屬不得擔任監票人、計票人”(選舉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之規定)。這一限制細節,在新一輪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實踐中不能疏忽。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