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亮
2010年安徽公務員面試題解析
■羅玉亮
2010年8月6日到9日,安徽省公務員面試在全省各地進行,為了避免面試中的人情現象,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首次在全省范圍內對面試考官進行了大范圍交流,作為面試考官之一,筆者也從C市交流到了H市,現將8月7日面試試題解析如下:
第一題:一項調查表明,在我國近30年的1000多位“高考狀元”中,沒有發現一位是經商、從政、做學問等方面的頂尖人才。請談談你的看法?
這是一道綜合分析題,也是一道時事政治類型的題目。相對于考生來說,應當屬于比較容易回答的題目,因為,今年以來,國家對人才的重視和對教育的重視,出臺了許多鼓勵政策,同時,媒體也就人才與教育的相關問題作了許多報道,其中就有這一項調查。只要考生稍加注意,就可以完整地回答這一問題。
從命題思路來說,是考察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能夠深入剖析人才與教育的現狀,從教育體制、教育方式、選拔機制、學生的理解與創新、綜合素質培養,以及到適應社會經濟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一命題,涉及了政府、社會、家庭、自身、學校等方方面面。也是近年來,我們各方面都在關注和探討的素質教育、高考改革、高校創新性人才培養等熱門話題,無論考生從哪個方面切入,都能談出一二三來。
從當天本組27名考生的回答來看,絕大多數考生回答較好。有的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切入主題,有的從知識與能力問題切入主題,有的從“高考狀元”的成長環境切入主題,有的從創新性人才培養切入主題,有的從高校教育切入主題等。有的還想到了錢學森教授臨終時與溫家寶總理的談話,闡述我國基礎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影響。有的談到媒體過多地宣傳“高考狀元”,對這些“高考狀元”成長環境的影響,都表現出了考生應有的素質。從考官給出的小分來看,也都在中上。
第二道題:請舉例說明,你和他人合作中遇到挫折后,是怎么解決的?
這是一道人際溝通與協調類型的題目,也是一道矛盾類型的題目,在面試中是常見的。對于這樣的題目,考生回答起來應當說是得心應手的。因為無論是過去的面試,還是現在的各類培訓,都會有這樣的題目類型。但是,在這一題目中,考生必須要把握住題意中的三個關鍵詞:一是舉例,二是挫折,三是他人合作。不然,就回歸到了過去一些類似題目回答的老路子上了。
從出題者的思路來看,就是要看考生能否把握住關鍵,能否區別于過去或一些培訓機構對這一類型題目的回答套路,做出比較好的回答。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幾乎所有考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僅沒有擺脫過去和培訓機構的老路子,而且,絕大多數考生在題意的把握上,也沒有把握住關鍵的三個詞。既沒有舉例,也沒有把握住“挫折”的真正意思。而是把意外、爭執、矛盾、誤解,當成挫折。就字典上對“挫折”的解釋來說,應當是事情進行不順利,失敗。這一道題目的關鍵是要首先列舉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一個事例,而這一事例與他人合作相關,最后是失敗了,自己如何去解決。
從當天本組27名考生的回答來看,僅有一人回答的較為貼切,絕大多數考生僅把意外、爭執、矛盾、誤解,當作題意給回答了。從考官給出的小分來看,基本上都在中下,出乎了考官的預料。
第三道題:有少數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存在“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請你從提高“執行力”的角度,談談如何避免上述現象發生?
這是一道情境模擬試題,也是一道依法行政與公共服務類型的題目。旨在考察考生能否認識到依法行政對于一個公務員和國家機關形象的影響,也體現了和諧社會,更應當要法治。
從出題者的思路來看,一是要看考生對依法行政的態度和個人要表現的素質。二是要看考生能否認識到依法行政對于整個社會的重要性。三是要看考生依法行政關鍵要從哪些環節做起。有了這三個方面的回答,就是一個完整的回答。
從當天本組27名考生的回答來看,應當說,絕大多數考生在題意的把握上,把握得較好。不僅回答少數公務員不代表所有公務員,這些“少數”在執行公務時存在“不作為、亂作為”現象,反映了個人素質問題、工作透明度問題、法律上規定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問題、約束機制問題、社會監督問題、執法環境問題等多個方面。而且,能夠提出提高“執行力”,避免上述現象發生的關鍵應當從個人素質、工作透明度、法律上規定的自由裁量權過大、約束機制、社會監督、執法環境等問題抓起,回答得都較為完美。從考官給出的小分來看,基本上都在中上,讓考官十分滿意。
第四道題:是一幅圖,一只企鵝和一個人站在地球上,企鵝腳下是一塊即將融化的冰,其他全是海水;而這個人的腳下是一塊很小的綠地,其他全是沙漠。題目要求,請你觀察已給的圖,構思一段人物與企鵝的對話。
這是一道發散性思維類型的題目,也是一道規定體裁類型的題目,類似這樣的題目,這幾年面試中常常出現。既要看考生的思維反應能力,又要看考生的應變與創新能力。
從出題者的思路來看,這幅圖畫反映的是三個問題:一是人與動物生存的問題。二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問題。三是資源過度開發與地球氣候變化無常問題。所以,考生要能夠從企鵝腳下是一塊即將融化的冰,其他全是海水;而人的腳下是一塊很小的綠地,其他全是沙漠,想到“冰山在融化”、“陸地在沙漠化”背后的原因,實質上就是上述三個問題。只要考生能夠緊緊抓住上述三個問題,在對話中體現,并能夠結合科學發展觀,闡述當前要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從當天本組27名考生的回答來看,絕大多數考生都能夠緊扣主題回答,回答得較好。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對話較少,旁白過多。沒有能夠把“冰山在融化”、“陸地在沙漠化”這一現象,以及產生的原因、危害和對策,通過對話的方式表達出來。多數考生只用三兩句對話,然后就是個人認為。有的還想到了哥哈本世界氣候大會,有的想到圖畫反映的是幾十年后,有的還用童話的方式表述等。從考官給出的小分來看,基本上都在中上,讓考官十分滿意。
然而,這一題,正確的回答應當是,緊扣主題——圍繞地球人與動物這個共同的家園——剖析現在的生存環境——尋找惡化的原因和后果——提出合理的對策與思路——最終實現人與動物與自然的和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教考生統一的回答模式,這樣有可能誤導了考生。這種面試,實際上考的是知識面、考的是實際應對問題的能力,任何一道題目,都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唯有參考答案。希望考生謹記。
(作者為安徽省公考面試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