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8月19日之前,或許沒有幾個人知道王巧芬是誰,但是k165次列車兩節車廂在四川廣漢墜江之后,很多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
她就是“英雄列車”的列車長,這位在鐵路上服務了30年的“鐵路巾幗”在危急時刻沉著應對,帶領列車上的工作人員將旅客轉移,僅僅用了15分鐘,1318名旅客,46名乘務人員全部到達安全地帶,災難面前零傷亡。
2010年8月23日,鐵道部隆重表彰了K165次列車抗洪搶險勇救旅客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當王巧芬帶領著“英雄列車”的同仁們步入會場的時候,全場起立,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司機拉起了緊急制動
2010年8月19日,四川境內一直下著暴雨。下午15時左右,由列車長王巧芬負責的乘務組擔當值乘任務的K165次列車滿載1300多名旅客駛出德陽站,沿寶成線向廣漢方向運行。誰也不曾想到,前方的路途,正有一場災難性的考驗等待著他們。
列車行駛在寶成鐵路上,當機車上至石亭江大橋時,晃動特別嚴重,據當時在附近工作的人員回憶,“火車像蛇一樣在鐵軌上扭動,這是從來沒有看見過的”。當班機車司機曹繼敏根據這些年來在鐵路局接受的機務段防洪知識培訓、防洪知識考試和事故案例的學習,經驗的總結,立刻下意識地拉動了緊急制動。
那一刻,間休列車員正在用餐,列車的劇烈顛簸讓列車長王巧芬皺起了眉頭,隨著車輪和鐵軌間發出強烈、刺耳的摩擦聲,她立馬從座位上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她知道倘若沒有異常情況,曹繼敏不可能拉起緊急制動。她一方面讓乘警長孫昭通知各列車員安撫旅客,一方面和檢車長趙祥云跑到餐車門口,試圖下車查看。
28秒后,列車在猛烈的搖晃中停了下來,那一刻,曹繼敏也看見了工務人員給的停車信號。而王巧芬也目睹了一個讓她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驚險情景:列車停在了石亭江大橋上,大橋的5號、6號橋墩嚴重傾斜,搖搖欲墜。1車廂至10車廂已經過了橋面,11車廂至17車廂在橋上,10車廂與11車廂已經脫離,有一車廂的距離,車體嚴重變形,鋼軌扭曲。此時火車上的旅客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還以為火車讓道,臨時停車。
雖然王巧芬的內心有一絲恐懼,她不知道這座橋還可以承受多久,也不知道斷裂的車廂還能“堅持”多久,但是她依舊冷靜地開始了救援指揮。她要求乘警長和檢車長按照應急預案,抓緊組織旅客疏散,并馬上通知列車廣播員反復播報疏散旅客命令,要求各車廂乘務員組織旅客向列車的東、西兩頭快速轉移,同時她用手機向段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報告險情。
“當我跑到15號車廂時,可以說是完全驚呆了,我看到15號、16號車廂已經扭曲呈‘V’字形,傾斜的橋梁緩緩下沉,車廂隨時可能墜入江中,這時候有旅客發現了異常,車廂里驚恐的尖叫聲不絕于耳。我當即通知檢車員陳旭擰緊1號車廂和10號車廂的手制動機,延緩車輛下沉速度,同時,逐車斷掉列車電源,防止火災發生。”王巧芬有些激動地說,可以感覺到雖然事情已經過去許久,但是這一過程在她的腦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5分鐘的緊急救援
在這樣的危難時刻,旅客們很可能爭著向門口沖,很容易導致踩踏事件,更有甚者,會砸破窗戶,自行跳下。但是在K165上,所有旅客都自行排隊,很自覺地服從工作人員的安排,有序地排著隊往下走,而且有的旅客還主動協助別的旅客往下走,大家都很清楚:倘若在這個時候慌了神,一個勁地往前沖,場面一定失去控制,那樣大家都出不去了。
“還有沒有旅客?”
“還有沒有人在車廂里?”
旅客們都轉移之后,15號車廂隨著傾斜的橋墩迅速下沉,距滾滾江水不到1米。王巧芬帶著該節車廂的乘務員王肅立冒著危險再一次跑進了隨時有墜江可能的15車廂,車廂地板已經嚴重傾斜,成了“滑梯”,車廂里發出“嘎吱、嘎吱”令人心驚膽戰的聲音。即使這樣,王肅立還是冒著生命危險一一查看,確定沒有任何一個旅客留下之后,他們跳下了火車,緊接著“轟隆”一聲巨響,車廂墜入江中。
左邊車廂已經墜江,右邊的16號車廂也是岌岌可危,然而這時候,意外發生了,因為車廂嚴重扭曲變形,16號車廂的門已經無法打開,列車員周曉茹在里面焦急地呼喊。那一刻,王巧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拼命地用石頭敲著玻璃,示意大家用力去撞門。危急時刻,兩名彝族旅客用身體狠命地撞了起來了,一次、兩次、三次……終于,“咚”的一聲,車門被撞開了,旅客們陸續下車。最后,列車員又一次返回車廂,檢查是否有遺漏旅客,確認后才趕緊跳了下來;腳跟還沒站穩,就聽到鋼軌的斷裂聲,回頭一看,16號車廂已掉入江中,瞬間就被洪水沖走了。
“我的車廂沒了,我的車廂沒了……”
“以后一定會有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旅客都安全了”,王巧芬安慰痛哭流涕的王肅立。
車廂外依舊是狂風暴雨,橋段兩側都是波濤洶涌的江水。看著自己工作多年的列車,王巧芬來不及感傷,就和車上的工作人員組成人墻攙扶著老、弱、病、殘、孕的旅客安全撤離。車上所有旅客疏散完畢,她用對講機通知副車長、乘警長和檢車長,確認車上1318名旅客全部到達安全地帶,王巧芬才和自己的同伴相互攙扶著離開石亭江大橋。15分鐘內安全轉移所有旅客,他們創造了全部旅客“零傷亡”的救援奇跡,無愧為“英雄列車”的稱號。
“從列車緊急停車到旅客全部安全撤離,雖然只有短短的15分鐘,但我們卻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考驗。在隨時都有可能墜入洪水的列車上,我們沉著應對,奔跑呼喊,有序引導旅客撤離。我們毫不膽怯,把危險留給自己,將生的希望讓給旅客。大家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死關頭,決不能落下一名旅客!因為我們懂得,確保旅客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的神圣職責。危難時刻,我們必須挺身而出,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因為我們是光榮的鐵路職工!”這是王巧芬在事跡報告會上的演說。
鐵路線上30年
2010年8月23日,鐵道部隆重表彰了K165次列車抗洪搶險勇救旅客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鐵道部授予西安鐵路局西安客運段K165次列車第二乘務組“抗洪搶險勇救旅客英雄列車”榮譽稱號,給予記大功一次,授予西安鐵路局西安客運段K165次列車第二乘務組列車長王巧芬、成都鐵路局成都機務段機車司機曹繼敏等33名同志“抗洪搶險勇救旅客先進個人”稱號。很多網友也被深深地感動,無數人跟帖“即使給更多的獎勵也不為過……”
從經歷了那驚心動魄的時刻到采訪之時,一周時間已經過去了,王巧芬居然還沒有踏進家門。對于長期在鐵路上“奔跑”的王巧芬和她的家人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1979年,18歲的王巧芬“走”上了鐵路,或許連她自己也沒有想過,在這條鐵道上,她一跑就是30年,從線路工、列車員、行李員、副車長、到車隊副隊長、列車長。不管在什么崗位上,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旅客至上”的服務理念,熱心為旅客和班組職工排憂解難,把責任和愛心熔鑄在列車上。
擔任列車長之后,為提高乘務員的業務素質,王巧芬在組織大家學習業務的同時,還利用出乘、休班的時間,經常組織班組職工開展防火防爆、食品衛生、防洪防汛的實做演練,提高全員的實做技能。對分到車班的新職工,她都堅持言傳身教,做好“傳、幫、帶”,使新職工能夠很快進入工作狀態。
14年來,不管刮風下雨,頭疼腦熱,王巧芬永遠戰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幾年前,由于長期從事客運工作,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她患上了較重的中耳炎,經常出現耳鳴、頭暈、甚至右耳出血。同事們都希望她可以早點去接受治療,但她總是說沒事,自己可以堅持。今年3月,在一次巡視車廂時,王巧芬暈倒了,列車員們急壞了,“強行命令”她辦理了年休假,去醫院做了手術,可是由于放不下班組工作,傷口還沒愈合,王巧芬就不顧家人和同事的勸阻“溜”回了車上。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業務過硬、敬崗愛業的“鐵路巾幗”,這個團隊才能在大難來臨之時,依舊從容不迫。
對話王巧芬
——我最大的感觸是感動
《中華兒女》:為什么在那樣危急的情況下,您還能這么迅速有效地工作,您不害怕嗎??
王巧芬:首先感謝制定的預案。特別是近期防洪,鐵道部召開了防汛防洪工作緊急會議,我們鐵路局和客運段也制定了應急預案,一個預案三小考,一年三大考,一個月要三次,每次有7個人進行考試。正是由于我們平時根據應急預案進行培訓、演練,當發生險情的時候,才能按照預案做到心中有數。訓練和演練也提高了我們職工的應急技能,正因為我們經過了演練,當問題一旦發生的時候,才能心中有數,做到忙而不亂。我們在出乘之前,主管的副隊長還專門進行了一次演練,因為是汛期,每一趟車都在進行演練,都有預案,也都經過了培訓。
《中華兒女》:有危機的時候,場面容易出現混亂,這次危機中現場是什么情況?
王巧芬:這一次旅客表現得非常鎮定,許多旅客主動斷后,幫助我們疏散旅客。整個過程高效,有條不紊,這讓我們很感動。我感覺乘務員能鎮定下來是旅客情緒穩定的重要因素。倘若我們都亂了,旅客肯定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所以我們一直強調,沒事沒事,慢慢來。
《中華兒女》:在以往的危機事件中,發生過有的旅客為了拿自己的物品,喪失了最寶貴的生命,這一次,在疏散過程中,我們的乘客有為了行李,拖延下車時間嗎?
王巧芬:當時我們也進行了宣傳,貴重物品可以拿,為了確保旅客的人身安全,普通行李先不動,在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人員先撤離,還有余地的情況下,我們會把行李相繼轉移出去。像當時的情況,在下來以后,緊接著車就掉下去了,這個時間太緊了。?
《中華兒女》:從列車開出到最后事情圓滿解決,到您最后休息,總共是多長時間?
王巧芬:這個事情發生以后,鐵道部、鐵路局和地方政府的領導,馬上趕往了現場,指揮協調咱們積極疏導、疏通、安撫、轉移旅客,從而很有序地在很短時間內把一千多名旅客全部轉移,第二天到達昆明站。一共30多個小時,從西安到昆明。?
《中華兒女》:在這中間您一直沒有休息?您是什么時候見到家人的?
王巧芬:是,這個事情發生以后,我幾乎整宿睡不著,當時的情況一直盤旋在腦海里,一直到現在我也沒有見到家里人。我們把旅客輸送完以后,在拿對講機通知我們的乘務人員的時候,我兒子打電話過來了,說聽說K165次出事,是不是你們的車?我說是,現在沒事了,他就放心了。?
《中華兒女》:之后,您和您的團隊獲得了很多榮譽,有人說你們是“英雄列車”,您怎么看?
王巧芬:其實沒有什么,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的職責,回不回家無所謂。因為我是車長,又是一名黨支部書記,一名黨員,在現場根本不容許你給家里打電話,發生事情以后,我們三乘輸送旅客,在第一時間也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情況,時間、地點、人員傷亡情況。現在想想當時的情況,雖然危險,但很值得,因為沒有一名旅客受傷,也沒有發生跳車、踩踏,沒有傷亡,我很欣慰。
《中華兒女》:那個15分鐘給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王巧芬:感動!領導、旅客、同事、救援人員、還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都讓我感動,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我一輩子都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