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展經濟為城市帶來的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會展業的發展必須依托城市的現實基礎,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現代會展業的發展對城市空間有選擇性,會展中心的布局對城市的空間規劃與布局有著很大影響。文章以武漢為例探討會展中心布局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
關鍵詞:會展業;會展中心;城市空間;武漢市
一、引言
會展經濟最先產生于西方發達國家。從1851年5月英國倫敦舉辦首屆博覽會至今,國際會展經濟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目前,會展業在一些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發展成為一個非常成熟并具有高額利潤的綠色產業。據有關資料顯示:2002年,全球會展業的直接效益近3000億美元。在瑞士日內瓦、德國法蘭克福、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新加坡和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覽城”,會展業為當地帶來了巨額利潤,促進了經濟繁榮。
目前對于會展的研究多限于會展經濟對區域經濟、城市經濟的影響,以及關于會展與旅游業之間的關系上進行辨析,研究會展業依托實體的會展中心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展館與會展中心的區位選址上,但對于會展中心布局及其與城市空間的關系來看還是鮮見的,本文旨在以武漢為例探討會展中心的布局與城市空間的互為影響關系。
二、會展中心空間布局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
會展是指會議、展覽、大型活動等集體性活動的簡稱。其概念內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間,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地傳遞和交流信息的群眾性社會活動。城市空間結構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分布和聯結狀態,或是指城市的各種物質與非物質的要素,在城市成長過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間中所處的位置和在運營過程中的形態。
會展經濟的健康發展對城市的空間規劃與布局有著很大影響。會展中心的空間布局,會引起城市經濟生活各要素存在集聚效應與分散效應并存的局面。“會展中心的集聚有利于單體會展企業降低基礎設施和市場營銷成本,形成規模效應,而分散則利于城市會展樹立新的形象”。這樣的聚集與分散體現在會展中心最先傾向于在城市內部占有一席之地,它與會展企業、會展服務商及相關配套產業集中于同一個區域產生的集聚效應(或稱外部規模經濟),構成了會展業聚集的向心力。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會展業本身的要求,城市會展中心更趨向于選擇一個發展環境比較好的地區進一步使自己的利潤最大話,從而出現大新會展中心相對市區的離心傾向。
三、武漢會展中心空間布局分析
(一)武漢會展中心現狀格局
武漢市現有專業會展場館3座,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科技會展中心、湖北省農業博覽中心,可供展覽使用面積12萬多平方米,可搭建國際標準展位4230個。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擁有室內展館5.5萬平方米,室外展場2萬平方米,室外廣場5.4萬平方米,與中山公署綠化廣場融為一體,形成武漢最大的城市中心市場,周邊分布有中山公園、武漢商貿廣場、華美達天祿等配套設施。
武漢科技會展中心座落于東湖之濱,與“中國光谷”相鄰,是一所集中西文化于一體的大型智能化、多功能、綜合性會議展覽中心。中心總建筑面積90000平方米,其中展廳30000平方米,會議廳5000平方米,寫字樓22000平方米,餐飲、酒店公寓等配套設施35000平方米,周邊分布有湖濱花園酒店、華美達光谷酒店、光谷步行街,家樂福、大洋百貨、魯廣等購物中心。
在建的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位于武漢新區四新片區核心區域,由展館、配套商務及居住區、會展產業園3大塊組成,建成后總建筑面積達240萬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18.5萬平方米。規劃區內將布局一座五星級酒店和一座超五星級酒店,設有共有1200個房間。規劃的地鐵六號線和四號線從此穿過。
在建的王家墩商務會展中心位于武漢CBD東部,占地7.84公頃,建筑規模5.6萬平方米,配套五星級酒店、商務樓宇、住宅小區。其中展覽凈使用面積3萬平方米,擁有國際標準展位2000個,周邊的恒融商務中心、武漢嘉裕國際酒店、北山華府、萊茵花園等標志性寫字樓、城市綜合體、高檔住宅將陸續動工以及環湖水岸休閑長廊的規劃建設。
隨著武漢王家墩商務會展中心和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的即將建成。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以及武漢CBD會展中心、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科技會展中心,將形成會展業“一主三輔”的格局。
(二)武漢會展中心在城市空間中的動態格局
會展產業對空間的特殊要求與特定空間所提供的軟硬環境相結合時,其空間布局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會展中心的規劃建設直接帶動城市的整體發展,規劃中應綜合考慮地區經濟、交通、用地發展余地、周邊地發展、環境生態等因素保證項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武漢會展中心形成目前的格局,是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的,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同時也影響著城市的空間形態。
武漢會展中心不同時期會展中心的布局體現出城市的不同發展階段,武漢會展中心在城市空間中的布局情況如表1所示。
1、位于城市中心。這類會展中心大多位于城市中心不超過3公里的位置。隨著城市建筑設施不斷完善,周圍建筑也形成了規模體系,因此這類布局的會展中心基本沒有擴建的可能。地處武漢交通和金融核心區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以及王家墩商務會展中心就是最好的例證。
2、位于城市近郊。這類會展中心一般多處于城區邊緣,距市中心5公里左右。既有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統可達,又有相對寬敞的擴展用地。但這些中心由于需求的不斷增建正面臨或經歷著新一輪得改建擴建等問題,典型代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
3、位于城市遠郊。這類會展中心多位于城市的遠郊區,距市中心10公里左右,并靠近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同時這些會展中心的建設和投入使用也為城市周邊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活力。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為代表,選擇遠郊一方面能為場館發展儲備充足的建設用地,而同時也帶動了城市新區的發展。
(三)會展中心布局的交通指向性
會展活動的舉辦會將大量的人流、物流匯集到會展舉辦城市乃至于會展中心,龐大要素流動需要配備高效率、大容量的交通是會展中心必須的條件。與航空港、火車站、碼頭、地鐵站、快速干道、城市輕軌、國道等有快捷、方便的聯系,以利于進行人車分流、客貨分流、交通集聚、交通疏導、交通組織,會展中心布局要注重與交通條件的相互配合(見表2)。
1、軌道交通及公交線路條件。武漢擁有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京廣鐵路與即將開通的滬蓉高速鐵路交匯于武漢,城際列車的時速一般可達200公里,乘坐火車來往于城市之間既方便又快捷。這就要求會展中心布局的站場指向性,會展中心要布置于城市鐵路系統周邊,從武漢各會展中心距離火車站都不超過8公里。
2、與航空港的聯系。會展中心與機場的高效連接是展會活動的重要保障,也是其是否具備國際性的硬件基礎。在會展業發達的德國一般會展中心與機場的距離在15公里-20公里,其間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鐵路等相連接。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中心與機場相隔較遠,但良好的城市快速交通體系也可彌補這一不足。
(四)會展中心配套設施的發展建設
會展活動的布局不但受到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會展中心作為各類會議展覽活動的載體,應該具備相對完備的功能,除了以會議、展覽為主的主要場館,還要求內部配以商務、運輸、旅游、票務、郵政、通信、海關、金融、餐飲等服務設施,場館外部則一般設置公園廣場或綠地,同時在場館的附近和周邊需要配以必要的酒店、寫字樓、公寓、商場等配套系統。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集展覽、會議、車場、信息交流、商貿洽談室內外廣場、購物中心、外商服務中心等各種功能為一體,可為客戶提供商務、通訊、廣告、裝飾、餐飲、休閑、娛樂、旅游、停車、運輸、倉儲、辦公等配套服務。它是武漢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商貿活動及信息交流中心,更是舉辦國際國內種類展覽、會議、活動及掛靠外賓的最佳場所。
建成后的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位于武漢新區四新片區的核心區域,規劃用地面積170公頃,總建筑面積約240萬平方米,是集會展、文化、商業、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博覽城。
四、武漢會展中心的布局對武漢未來城市空間的影響
(一)為會展業的快速成長提供空間和催化劑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會展經濟的拓展與提升是武漢國際化大都市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在旅游業和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展覽會、演示、參觀以促成貿易委托,武漢城市也證明它在這一主題上的國際地位。國際展覽聯盟主席SANDY先生預測:到2010年,中國展覽業的規模將超過歐美任何一個國家,屆時,武漢市的大部分會展中心的設施將直接轉變為城市日常經濟活動的使用空間,成為城市信息與物流的交匯點,轉變成城市的聚散中心,改變城市的游憩空間狀態。
(二)為城市公共生活的升級提供載體
從綜合城市競爭力的角度看,城市的社會發展水平決定了城市的生活品質。紐約現有博物館150余座,巴黎有380余座,倫敦有230座,東京有247座,而武漢目前擁有博物館、紀念館17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區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地點231處。這些數字上的差別說明了武漢城市對社會事業的空間需求,隨著“一主三輔”的會展中心局面的形成,周邊游憩設施、酒店、商業金融機構的建成,都將提高城市生活品質。
(三)成為數字化、信息化城市的專業中心
會展是集信息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于一體,因而武漢會展中心必將是一個符合信息化、城市化生活需要的集中場地。其基礎設施完善、設施配套先進、空間理念超前,在這個空間上,結合了“數字武漢”的戰略構想。
武漢博覽中心所在的區域,擁有城市中心區寶貴的土地和濱江資源,被作為武漢城市未來城市功能和空間發展、進行空間結構性調整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被作為漢陽振興的重點區域。整個區域在會后的服務和發展方向應傾向于更大范圍的城市環境,保持區域的自我生長性,作為服務、流通的分中心融入到城市中去。這一區域將勢必為武漢濱江資源的又一開發熱點,這對于漢陽乃至武漢的城市面貌和房產市場都是非常重要。
五、結論
會展中心,作為城市功能和理念的主要載體之一,并作為一個輻射源,帶動城市其他區域功能和空間的調整,武漢會展中心的建設與布局從總體上提升武漢這座內陸城市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地位和形象。但大型會展中心的布局須嚴格遵循規范科學可持續的原則,根據城市在整個會展中的定位以及自身的特點和財力,選擇適宜的方向、項目、規模。將會展布局與城市空間規劃與布局緊密結合,搞好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加強國際航空港、火車站、各公路客運站。武漢市“一主三輔”的會展格局,要求各個會展中心的重新定位及各自功能,突出個性特色。
參考文獻:
1、賀學良.會展營銷[M].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