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跨文化溝通與融合是處于兩種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或外部人員間進行的管理方面的信息溝通以及相互之間日益緊密的合作。唯有溝通才能減輕磨擦、化解矛盾、消除誤解、避免沖突,唯有融合才能發揮團隊和管理的最佳效能。
一、跨文化溝通與融合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
第一,有利于企業文化氛圍的形成,有利于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企業進行生產或營銷或創新,都需要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減少摩擦和爭斗而最終實現目標。因此,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化解文化沖突,更重要的是形成團隊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意識,統一團隊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在積極的企業文化氛圍中使部門間的配合更有效。
第二,有利于員工共識的實現,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強大的凝聚力。企業各自具備其文化內涵,其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在于告訴員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只有全體員工在這些問題上的認識一致,大家才能清楚地知道到應該“做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才知道“怎么做”和“做的更好”。通過溝通達成員工的共識,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念,并被全體成員所接受,才能使企業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團隊精神,使員工在內心深處激發起對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歸屬感,更好地為企業生產服務。
第三,有利于保持企業文化網絡暢通和信息資源共享。網絡時代的企業員工可以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強化了員工對于所屬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歸屬感與認同感正是形成團隊觀念所必不可少的要件。同時也建立起相互溝通、學習、交流、協作的團隊集體,打造一支學習型的員工隊伍。
二、跨文化溝通與融合存在的問題表現
第一,管理行為與管理風格的差異。在古老的中華傳統與文化影響下,中國人具備了以德為本、以人為本;重視人和、重視責任等文化特質,這此特質反映在管理行為和風格上,就是強調講團結、求統一,追求和諧的企業氛圍;講整體、倡導組織內的家庭氛圍,重視感情和人際關系。而西方人則崇尚自我,反映在管理行為和風格上就是強調制度化,整個企業構建在規章、標準等一系列規定基礎之上;強調科學性,“量”的概念貫徹在所有的經營環節之中,從而追求工作的高效率。
第二,價值觀念與道德標準的差異。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后的興奮;以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斗,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中國人的行為準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
第三,行為習慣與風俗的差異。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影響,東西方的行為習慣也是不一樣的,最典型的當數“女士優先”。例如,某英資公司一行人乘坐公司的面包車從香港到深圳進行商務活動。早上在香港上車時是“女士優先”,女秘書先上車并且坐最好的位置,這是按照西方的文化習慣行動。下午從深圳上車回香港時卻是“領導優先”,男總經理先上車并且坐最好的位置,同樣,他們這是遵從當地的行為習慣。
三、企業文化建設中跨文化溝通與融合的對策
第一,實施文化創新,建立跨文化特色的企業文化模式。所謂文化創新,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過相互接觸、交流、吸收、滲透,繼而融為一體,形成新的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企業文化模式。具體來說,就是要注意吸收國內外文化精髓,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找出不同文化中的共同點,在文化創新的基礎上,塑造具有本企業生產經營特色、組織特色、技術特色和管理特色的企業文化模式。因為跨文化溝通和文化整合的首要條件就是達成共識。只有達成共識,跨文化溝通雙方才能在此基礎上互相容忍、理解和合作。
第二,形成共有的企業文化理念,統一全體員工的思想認識。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人們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要管理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就必須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價值觀、行為模式,也就是對企業中存在的不同文化進行分析,找出文化特質,以便在管理中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減少文化矛盾和沖突,推進文化融合。要樹立全體員工溝通理念,能夠識別、尊重、理解文化差異,創造人人能溝通、時時能溝通、事事能溝通的良好氛圍,在企業內部逐步建立起共同的經營理念和共同接受的企業文化,并通過合理方案,加速不同文化背景下員工的相互適應,實現文化融合。
第三,建立健全有效的溝通機制。首先,企業領導人、部門主管要帶頭溝通,在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的前提下,為全體員工創造一種平等、友好和諧的文化氛圍。其次,形成溝通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定期開展座談會、交流會,開展企業內部經營情況通報會、開展聯歡活動,使員工與員工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多聯系,多談心,推動彼此之間了解、關心,增進認同和信任,通過雙向交流和信息互動反饋,使企業共有的價值觀念深入到每個員工心中。最后,可以通過內部刊物、內部網絡系統等形式,使內部溝通渠道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董澤文.企業跨文化管理初探[J].現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