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資產內部結構的協調性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對江蘇金融資產內部結構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得出江蘇金融資產內部結構不協調的結論,并提出了優化江蘇省金融資產內部結構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金融資產;內部結構;協調性
一、引言
從現實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經濟飛速發展,1988-2009年國民生產總值從1208.85億元增長到34457.3億元,增長了27.5倍。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金融的發展也非常矚目,到2009年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0061.85億元,比1988年增長了95.7倍;貸款余額36846.34億元,比1988年增長48.7倍。可見江蘇金融的發展很快,遠超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江蘇的金融資產結構是否協調,能否適應經濟的增長?如果金融資產結構不合理,加上外在的金融沖擊,那么對江蘇的經濟發展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研究江蘇金融資產內部結構的協調性,通過優化金融資產結構來推動江蘇經濟的長期增長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文獻綜述
我國一些學者認為金融協調的研究應以金融效率為中心,運用系統分析和動態分析的方法,研究金融及其構成要素的發展變化規律、收益、成本、風險狀態和運動規律(孔祥毅,2001);部分研究則對金融市場內部的各個層次的市場間的協調發展進行了研究,例如,我國資本市場中股權市場和債務市場以及各自的內部協調發展問題,資本市場的外部協調問題(佘運久,2001),我國國債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均衡發展及二者之間發展速度的比例問題等(彭小泉,2000)。
已有文獻關于區域性的金融資產內部結構協調性以及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涉及不多。本文即以江蘇省作為對象研究其區域金融資產內部結構的協調性問題,旨在為今后的區域金融研究提供借鑒意義。
三、江蘇金融發展現狀
(一)銀行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江蘇的銀行也在不斷發展壯大。1988年江蘇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僅為517.81億元,貸款余額為742.1億元。到2009年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0061.85億元,比1988年增長了95.7倍;貸款余額36846.34億元,比1988年增長48.7倍。
目前江蘇中外資銀行已經突破了20家,包括15家全國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省級分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上海銀行3家城市商業銀行,13家外資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城市和農村信用社等銀行類金融機構,機構總數達11416家,從業人員近16萬人。隨著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等在江蘇迅速發展。
(二)保險
保險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在促進經濟發展、分散風險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保險業為社會經濟提供了風險保障,另外保險基金也為金融市場提供了資金來源。保險深度是指保費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之比,反映了保險業在地區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從江蘇歷年保險深度來看,從1988的0.66到2009年的2.63,有明顯增長趨勢。但是與人均GDP相比,差距非常大,充分說明江蘇保險市場發展還是相對遲緩。
(三)證券
證券市場的金融資產主要是債券和股票。由于我國企業債券發行規模較小,且數據難以獲得,這里我們主要分析江蘇股票市場發展情況。資本市場作為企業直接融資的手段,對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改善企業的融資條件,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作為間接融資的補充,為企業擴大投資創造條件。證券化率,指的是一國各類證券總市值與該國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股市總市值與GDP總量的比值),實際計算中,證券總市值通常用股票總市值來代表。一般來說,證券化率越高,意味著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它是衡量一國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如圖1所示,江蘇證券化率平均在20%左右的水平,其間波動幅度較大:2000-2005年,證券化率逐年下降;2005年后,開始穩步上升;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數值明顯下降;到2009年危機影響減弱,經濟回暖,指標值迅速回升。
(四)金融資產內部結構協調性
從各金融資產占金融資產總量的比例均值來看,貨幣資產占絕對的比重,平均占比83.90%,而非貨幣資產平均占比僅為16.10%,其中股票資產占比14.45%,而保險資產僅占比1.65%,貨幣資產與非貨幣資產比例嚴重失調(見圖2)。由此可知,江蘇金融資產內部結構極不協調。
四、優化江蘇金融資產內部結構的對策與建議
(一)繼續鞏固和加強銀行信貸等貨幣資產的發展
在江蘇地方商業銀行發展較快的情況下,應充分發揮本土銀行的優勢,給予本地中小企業更多的資金支持。對于中小企業風險高、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問題銀行應制訂更加有針對性的方案,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以盡可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銀行不僅可以直接貸款給中小企業,還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提供向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信用保證,有實力的銀行還可以認購中小企業發行的公司股票、融資債券等。
(二)加快調整保險市場格局,促進保險資產的增長
隨著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加盟江蘇市場,江蘇保險業將迎來發展的契機。江蘇的保險機構要抓住機會,加強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努力把保險市場做大做強。首先要加強保險市場的監管和行業自律,政府對保險中介機構要加強培訓,規范中介結構的經營行為,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保險經紀公司發展。其次要推進保險創新,對傳統的保險銷售方式、服務方式及其組織機構進行變革,拓寬保險銷售渠道,針對保險業務的特點建立有效的產品開發機制,樹立品牌效應。最后要提高營銷人員的服務意識,加快我國保險經紀人的成長,通過建設高水平的營銷隊伍,提高保險業的整體水平。
(三)重點發展證券市場,發揮股票資產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
證券市場是發展的重中之中,因為直接融資渠道才是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最有效來源。政府一方面要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和上市指導,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上市;另一方面要對上市公司加強監管,及時透明地公布信息,使得上市公司不斷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企業的發展獲得更多的直接融資。在上市公司遇到困難的情況下,要及時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進行股權和資產的置換,讓企業有機會轉型升級,并進一步帶動整個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整個區域經濟的增長。
(四)創新金融工具,推動金融資產結構升級
由于目前投資渠道還很有限,投資的品種也不多,資金主要還是流向銀行。而金融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作用,必須進行金融創新,同時要加快金融資產證券化的建設。盡管由于美國次貸產品出現危機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危機,但這并不代表金融資產證券化是不可行的,關鍵在于控制風險,在建立健全合理的風險管理和信用管理制度下進行資產的證券化創新,或者引入新的投資方式等,不僅能夠調整金融資產結構,加快非貨幣資產的發展,同時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榮先恒.金融資產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機理研究——基于中國金融發展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