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并保證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擬對當前旅游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如何完善現代企業的內部控制等問題作一定的淺析和探討。
關鍵詞:旅游企業;內部控制
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執行。2008年5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共同構建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企業,必須對本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同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政府監管部門將對相關企業執行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內部控制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有關企業經營的失敗、會計信息失真、違法經營等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結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例如,巴林銀行事件的發生,以及美國安然公司的破產等現象,無不與企業內部控制有著一定的關系。因此,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并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對此進行初步的淺析。
一、旅游企業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環境方面
領導層對內部控制重視不足,觀念落后。旅游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內部牽制階段,還有許多人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就是“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手冊、文件和制度,遇到具體問題多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內部控制虛設,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不完善。進行了股份制改造以后的國有企業,公司總經理往往兼任董事會董事或董事長,權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監督。股份公司應有的一些機構設置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沒有設置,公司僅僅具有了現代企業的外殼。
(二)風險評估方面
風險評估不足、意識薄弱。環境控制和風險評估,是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經營管理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經營風險,如籌資風險、投資風險、開拓市場的風險、擔保風險、信用風險。
(三)控制活動方面
缺乏適當的控制活動。企業大多把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控制等視為內部控制,有的企業甚至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感性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原有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和方法已不能滿足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內部控制虛設,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不完善。企業制度不健全:企業缺乏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人事政策和實務不完善;企業制度不全面,沒有針對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顧此失彼現象嚴重。
(四)信息與溝通方面
信息系統失真,信息不流暢在企業中存在這樣的現象:企業的信息不論從縱向還是橫向流通都十分不暢,許多有關企業的信息被管理當局控制,而企業的員工對此一無所知。還有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各自為政,部門與部門的信息溝通缺失,員工對企業信息了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處的部門。
(五)內部監督方面
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得力,控制環境薄弱,內部監督缺乏。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系通過納入管理過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動實現的。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切實執行、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等,內部控制必須被監督,同時單位負責人必須帶頭執行。目前,企業雖然有內部控制,但只是形式,沒有人認真地去考核檢查執行的效果,無論制度多么先進、多么完備,在沒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況下,都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二、旅游企業建立有效內部控制的措施
旅游企業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建設、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
(一)健全組織架構,奠定內控基礎
一是建立和完善組織架構可以促進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從組織架構開始。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企業和我國現代企業的實踐證明,公司治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是永恒的主題。二是建立和完善組織架構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種舞弊風險。串謀舞弊是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顆“毒瘤”,也是內部控制建設的難點之一。三是建立和完善組織架構可以為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提供重要支撐。組織架構是企業內部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企業開展風險評估、實施控制活動、促進信息溝通、強化內部監督的基礎設施和平臺載體。四是對“三重一大”的特殊考慮。在實務中,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其他企業發生的重大經濟案件中,不少都牽涉到“三重一大”問題,即“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額資金使用”問題。為此,組織架構指引明確要求,企業的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額資金支付業務等,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者擅自改變集體決策意見。此項要求是我國部分企業優秀管理經驗的總結,可以有效避免“一言堂”、“一支筆”現象。特別是,“三重一大”事項實行集體決策和聯簽制度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和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總之,只有不斷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持續優化內部機構設置,才能為風險管理奠定扎實基礎,才能提升經營管理效能,才能在當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經濟競爭中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強化發展戰略管理,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一是發展戰略可以為企業找準市場定位。市場定位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找準位置,定位準了,才能贏得市場,才能獲得競爭優勢,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二是發展戰略是企業執行層行動的指南。發展戰略指明了企業的發展方向、目標與實施路徑,描繪了企業未來經營方向和目標綱領,是企業發展的藍圖,關系著企業的長遠生存與發展。三是發展戰略為內部控制設定了最高目標。常言道:“三年發展靠機遇,十年發展靠戰略”,加強戰略管理,提高戰略管理水平,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不懈追求。
(三)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夯實企業發展基石
一是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機制是增強企業活力的源泉。健全和實施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機制,企業可以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權,引進需要的人,淘汰富余的人,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靈活競爭機制,搞活企業,提高生產效率,讓優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讓他們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得到全面發展,同時為企業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二是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機制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百年老店”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良好的人力資源政策,在于打造了一支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運行有效、積極向上的精英團隊。可以說,正是因為擁有優秀的人才隊伍,它們的核心競爭力才不斷增強,才能在競爭中保持長久的發展優勢。
(四)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和使命
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應當履行的社會職責和義務,主要包括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含服務)、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促進就業、員工權益保護等。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軟實力
一是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為企業提供精神支柱。一個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保持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具備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精神。有了這種現代企業精神,才能將企業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的心緊緊連在一起,讓他們盡最大努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這種現代企業精神集中體現為企業文化。二是企業文化建設可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獨特的優勢因素,是企業競爭中最具有長遠和決定性影響的內在因素。
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除了內部環境,還包括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要素。
三、面向21世紀的旅游企業經營發展策略
旅游業是當今市場條件作用下的新興產業,是一個非常寬廣的行業,它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旅游企業的經營治理和內部控制直接影響旅游業的發展,旅游企業要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加強經營治理和內部控制,這樣旅游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
(作者單位:長春凈月潭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