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趙某,某市遠洋建筑公司經理。
王某,某市龍湖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龍湖發展有限公司在某市開發的陽光水岸小區擬建16棟商品樓。2008年7月3日,該公司同趙某簽訂建筑合同一份,約定由趙某承建2棟樓房,工期為6個月。主合同外雙方還補充約定“在承包人保證質量前提下,在發包人滿意的情況下,給承包人8棟”。后趙某組織人員開始承建樓房,期間因趙某一方施工質量、王某一方資金未完全到位等問題。雙方發生糾紛,工程多次停工,至案發時間2棟樓房均未完工。2009年5月,龍湖發展有限公司將該小區內另行開建的其他2棟商品樓交由其他建筑商宋某和葉某承建。趙某得知消息后,提出新開建樓盤必須由其承建,否則誰也不能承建。因王某未同意,趙某遂組織眾人多次暴力阻礙宋某、葉某進行承建工程的施工,并謾罵、圍堵王某及其公司人員等,同時向王某索要在建兩棟樓的工程損失費及未建6棟樓的違約金共計60萬元。為避免更大損失,2009年7月,王某無奈答應了趙某的要求,與趙某簽署協議并先行支付趙某未建6棟樓損失費10萬元后,其他承建商才得以施工。
二、分歧意見
針對趙某的行為如何定性產生了以下兩種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屬合同糾紛,不宜按犯罪處理。趙某和王某簽訂樓房工程承攬合同,并在合同中附條件的約定“在承包人保證質量前提下,在發包人滿意的情況下,給承包人8棟”。王某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在沒有明確表示不滿意趙某的工程質量的情況下,私自將6棟樓房交由其他人承建,屬于違約行為。雙方由此發生糾紛,應屬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合同糾紛,可由民事法律進行調整。趙某據此向王某索要違約金和經濟損失的行為,應是一種民事自救行為,不宜按犯罪處理。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合法訴求和非法訴求交織在一起,其中趙某采取暴力手段索要30萬元的其他未建6棟樓違約金的行為,沒有合法理由,屬敲詐勒索行為,應構成敲詐勒索罪。
三、評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認為趙某的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
本案存在兩個合同,一個是主合同,即趙某和王某所在公司簽訂的關于承建2棟樓房的建筑合同:另一個是從合同,即趙某和王某所在公司簽訂的關于其他6棟樓的合同,由于該從合同是在雙方約定的“承辦人保證質量、發包人滿意”的情況下才成立的,故該從合同又是一種附條件的合同。兩個合同的存在,使得趙某和王某所在公司之間存在兩個合同關系。在本案中,趙某向王某所在公司索要的60萬元正是基于這兩個合同關系而提出的,其中根據主合同的履行情況,趙某提出了在建樓盤工程損失費30萬元的訴求,而因為從合同沒能夠履行,趙某又提出了要求王某承擔未建樓盤的違約金30萬元的訴求。當多種訴求交織在一起時,我們要逐層剝離,對其各項訴求從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角度進行一一分析,進而準確判斷其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構成何罪。下面將本案的犯罪事實從以上兩個部分分別進行評析:其一,趙某向王某索要30萬元在建兩棟樓的工程損失費的行為。截止案發,這兩棟樓房并沒有完工,王某也沒有完全支付趙某全部的工程款,即雙方均未完全履行主合同規定的行為。也就是說主合同并沒有履行完畢。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趙某有使用不達標的工程原材料的違約行為,王某有未及時支付工程款的行為,雙方對合同未按時履行均負有一定的違約責任。趙某因為王某的違約行為而向王某索要在建兩棟樓房的工程損失費的行為,應屬合同履行中產生的合理訴求,可按照民事法律進行解決,不宜按犯罪處理。其二,趙某借助于雙方的工程糾紛,多次組織眾人采取暴力手段阻礙工程施工,謾罵、圍堵王某及其公司人員,并以此為由向王某索要30萬元違約金的行為如何定性?筆者認為對這一行為的定性關鍵在于三點:第一,本案王某公司開發小區的待建樓盤是16棟還是8棟?第二,王某在約定條件成就時擬交給趙某承建的6棟樓是否明確并包括了宋某和葉某承建的兩棟樓?以上兩點的確定,對本案的定性最為關鍵。第三。王某是否向趙某明確表態不滿意趙某的施工質量?筆者認為。以上三點的具體確定,直接影響到對趙某這一行為的定性。
第一,如果本案待建樓盤為8棟或者雖然是16棟,但趙某在合同條件成就時可以預期承建的6棟樓中包含宋某和葉某承建的兩棟樓的話,因為趙某和王某所在公司就這6棟樓的承建權進行了合同約定,雖然該合同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條件,但宋某和葉某所承建的兩棟樓仍然屬于該合同所約定的6棟樓的范圍之內。在趙某的行為沒有明確界定為不保證質量、王某沒有向趙某明確表示不滿意的情況下,王某將這兩棟樓交其他人承建的行為應是一種預期違約。雙方因此發生的糾紛可以界定為合同糾紛,趙某索要違約金的行為不宜按犯罪處理。
如前文所說,趙某和王某所在公司關于另外6棟樓的合同是一種附條件合同。所謂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某種事實狀態,并以其將來發生或者不發生作為合同生效或者不生效的限制條件的合同。《合同法》第4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本案中,由于雙方就趙某是否享有6棟樓的承建權規定了一定的條件,那么趙某是否能夠承建到6棟樓的約定是效力待定的,其生效與否取決于合同所附有的條件是否成就,即只有“承包人保證質量、發包人滿意”了,該合同才可以生效。但什么情況下算是承包人不保證質量?承包人提供的磚、鋼筋等原材料經鑒定不合格但被及時清理出去沒有用于施工,算不算承包人沒有保證質量?因為合同該項條款的籠統和模糊規定,雙方對此如何理解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異議。根據卷中證據材料情況看,王某并沒有明確向趙某表示不滿意趙某的施工質量,且從其證言中證實“在趙某阻礙施工時,王某對其說等將這2棟樓完工后再給其安排”看,說明王某并沒有讓條件不成就。所以在雙方沒有就“條件成就不成就”明確表達或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王某將趙某可以預期承建的6棟樓盤中的2棟樓交給其他人承建,使趙某可以合理期待的承建6棟樓的預期愿望不能完全實現,那么其有構成預期違約之嫌,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某阻礙施工可以理解為一種阻止對方違約的行為,只是行為較為過激,其索要違約金也是允許的,雙方因此發生的爭執,可以理解為合同糾紛,不宜按犯罪處理。
第二,如果本案待建樓盤為16棟,且雙方沒有約定趙某在條件成就時能夠預期承建到的樓房是具體哪一棟的話,那么王某交給宋某和葉某承建的2棟樓就不是雙方簽訂合同的標的,王某將這2棟樓交宋某和葉某承建的行為就不是違約,趙某據此索要其他未建6棟樓違約金的行為就沒有合法依據,如果又使用了暴力等手段脅迫王某給付,其行為就構成了敲詐勒索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本案中,16棟樓中除去5棟正在建的別墅(卷中材料顯示)、趙某原來承建的2棟樓外還有9棟樓房,再除去條件成就時趙某可以承建的6棟樓,王某所在公司開發的小區還剩余3棟樓,這3棟樓不是趙某和王某所在公司簽訂合同的標的,王某所在公司對由誰承建享有完全的自由選擇權,所以王某可以自主決定交其他任何人進行承建。同時,由于王某、趙某在合同中并沒有約定具體樓號,那么王某有權在剩余的9棟樓中隨意選擇其中的3棟樓交其他人承建,趙某無權干涉。也就是說王某將其中的兩棟樓交宋某、葉某承建的行為是一種合法行為,那么趙某采取暴力手段阻礙施工并索要違約金的行為也就喪失了合法前提,因為沒有了合法的針對事項,其行為應界定為是一種非法行為。故趙某多次采取無故阻攔施工、圍堵王某及其公司工作人員的方法,對王某進行威脅以索取所謂違約金的行為,就構成了敲詐勒索罪。
綜上,趙某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