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走進課堂前,對于要學習的內容不是一無所知,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有不同的興趣、不同的困惑,而這些,都有可能為我們的教學所用,成為課堂教學中豐富的資源。從學生的“已知”出發設計教學就是對學生資源的利用,就是關注了學生的經歷和經驗。
一、準確把握每種調研方式的特點與作用,提高學情分析針對性,找準教學起點
“源于兒童生活”“走進兒童生活”“回歸兒童生活”是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基本課程理念,要使自己的教學真正“走進兒童生活”,了解學生生活尤為重要。
在實際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課前調研的方法了解學生真實情況和需求,進行集中深入的學情分析,把握教學起點。
由于每種調研方法作用點不同,因此針對學情的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方法調研,可以充分發揮每一種調研方法的作用。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通過直接觀察取得第一手資料的調查方法。這是教師在自然(不加控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考查學生或教育對象的一種方法,是分析學情的重要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運用觀察法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學習風格特點,如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抵觸老師,哪些內容更容易引發學習興趣,他們課堂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如何,是長于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于發言還是羞澀保守等,以便選擇和調整適合有效的教學策略。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用書面形式間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種調查手段。它是直接了解學情的一種方式。有開放式的(不予限制),有封閉式的(如選擇題),也有圖表式的。設計必須體現效度原則,即卷中問題應能反映問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要突出主題,簡明扼要,易于回答。通過調查進行研究,更能夠獲得真實、準確的材料。
3.訪談法
訪談法主要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提問答問等活動來進行學情分析的方法,是引導學生根據現在所處情況,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積極思考,從而獲得學情信息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范圍廣,師生交流多,反饋多。
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訪談法了解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與困惑、生活經歷與經驗,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進而因材施教、采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通過對孩子活動作品如繪畫、日記、作文或其他作品進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評定孩子的思想、學習效果等方面情況的一種方法。
根據品德與社會的課程特點,我在實際教學中經常采用作品分析法來調研分析學生,尤其是評價時經常使用,也是學生較為喜愛的一種方式。
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