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課堂信息輸入的主要途徑,提問是現代課堂教學中頻繁使用的教學技能之一,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希臘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核心就是提問。在當今課堂上,提問通常被視為有效教學的核心。通過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突破難點;還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時調控教學。因此,課堂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然而,據筆者了解,在我國的中學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總是問一些讓學生厭煩的簡單問題,還有一些教師的問題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課堂氣氛因此而緊張乏味,師生之間的交流遇到了障礙。
一、對中學課堂提問現狀的調查
為了切實了解中學課堂提問的現狀與問題,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本調查問卷于2009年5月28日在徐州市第三中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三個班級的133個學生中進行。調查問卷在上課期間發放,在進行問卷調查前,告知學生問卷采取匿名方式,本問卷沒有正確答案,問卷結果僅作為研究數據,不對其產生任何影響,以得到較客觀的數據。10分鐘后,問卷收回,除一張空白問卷和兩張有漏選項的問卷外,另外130張調查問卷為有效問卷。
問卷內容如下:
1 如果知道問題答案我會主動回答問題。
2 老師的問題太簡單不值得回答。
3 老師的問題太難,我不會回答。
4 老師的問題太枯燥。
5 老師沒有給我足夠的準備時間。
6 如果老師給我足夠長的時間,我可以回答得更好。
7 如果回答錯了,我感到不好意思。
8 我很在意老師給我的評價。
9 老師很少評價我的回答。
10 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對我很重要。
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僅49.3%的被調查者在知道問題答案的前提下能經常或總是主動回答問題;33.8%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的課堂提問過難或者過為簡單,32.3%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的提問無聊而枯燥;而73%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沒有給他們足夠長的時間準備問題,65.3%的被調查者認為如果教師給他們足夠長的等待時間,他們會做得更好;64.6%的被調查者都很在意教師對自己回答的評價;73.9%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他們來講很重要。
二、對調查中幾個項目結果的討論
1 “如果知道問題答案我會主動回答問題”
調查表明,49%的被調查者在知道問題答案的前提下能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僅13%的被調查者總是能夠積極地回答教師的提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并不積極,有一大部分同學對教師的提問失去了興趣。其中反映出的問題大致包括:教師的有效提問少,問題的難度控制不當;問題不明確,啟而不發;問題缺乏邏輯性,問題單向,缺少互動性;問題過于收斂,缺乏發散性。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采取有效的提問策略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在教學的同時,兼顧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沒有深入研究課堂提問技巧,提高提問質量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誘發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應答,師生協作,構成課堂動態應答鏈,進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式,有時教師提問只是為了調控和管理班級,有時教師提問的主要是展示性問題,這樣的問題學生興趣不大。因此教師需要對提問的類型、提問發生的情境、提問的語言、提問對后來的學習或其他相關活動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反思,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美國學者Wilen為教師的有效提問提供了九點建議作為基礎。具體如下:
(1)設計提示教學結構和指導的關鍵問題。
(2)問題的措辭必須清晰、明確。
(3)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
(4)要有邏輯地、連續地提問題。
(5)設計的問題要有水平區分度。
(6)問題要緊追學生的反饋。
(7)回答問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8)采用能調動更多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問題。
(9)鼓勵學生提問。
這九點建議告訴我們如何設計有效提問、如何有效地展示問題,以及如何有效地實現提問目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最終達到學科教學的目的。
2 “老師沒有給我足夠的準備時間”
調查表明,74%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的教師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等待時間,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個被調查者認為教師總是能夠給予自己足夠的等待時間。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意識到課堂上教師提問后的等待時間太短,并希望改變這種現狀。
等待時間是指發問和答復之間的間隔。等待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回答的質量和學生對待問題的態度。一般情況下,當等待時間只有一秒鐘時,學生將無思考的余地,回答的質量難以保證,而將時間提升至三秒鐘時,學生的回答相對延長,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回答的準確率也有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也增強了。由此可見,足夠的等待時間能夠保證提問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自信,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但在我國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等待時間過短。面對發問后等待中沉默的學生,教師們似乎感到不安,這短暫的數秒顯得尤其漫長。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大部分教師的等待時間都不超過一秒,然后指定學生回答,如果學生一秒鐘之內不能回答,教師就會自己給出正確答案,或者指定其他學生回答。然而,提問后,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理解問題,回憶相關信息,組織答案,甚至是鼓足勇氣舉手回答。學生的反應速度、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有些學生需要更多的等待時間。當等待時間過短時,這些學生就會因為困難而被迫放棄思考。
適當延長等待時間,能夠延長學生的回答,降低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概率,得到更多可能的答案,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適當延長等待時間還能給予學生充分的心理暗示:“這個問題很重要,老師在等待我的回答,我要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因此教師應根據問題的類型,給學生足夠的等待時間。把大部分問題的等待時間控制在3-5秒范圍內,較難問題適當延長至5~10秒。
3 老師很少評價我的回答
調查中發現,28%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很少評價自己的回答,僅30%的被調查者對教師給予他們回答的評價感到滿意。現實中,有些教師忽視了提問后的評價,并不在每個學生的回答后給與評價。僅對部分學生的回答評價,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不利于體現教師的示范作用,有些教師不注意評價的藝術,評價直白,忽視對回答錯誤學生的鼓勵,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甚至諷刺挖苦,極大地打擊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些教師雖然重視肯定的評價,但總是一成不變地評價“好”“很好”“不錯”,雖然這樣的評價可能會讓學生一時感覺良好,但長期來看,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進而忽視教師的評價。
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回答正確與否的反饋,更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課堂氣氛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肯定的評價比否定的評價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青少年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教師在課堂上應減少些抱怨,多些寬容;多給學生鼓勵,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對于錯誤的回答,教師不可冷言相對,挫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在對提問進行總結時,教師如能引用學生的正確答案,可能會得到比直接評價更好的效果,同時還能及時強化所學知識。評價時,教師也可以用手勢、表情等更加形象地傳達自己的評價,注意評價形式的多樣性。
問卷調查結果反映出的中學課堂提問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應引起有關教師足夠的重視。希望通過筆者的微薄之力,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以使某些中學課堂的提問現狀有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