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深刻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環境,但體形巨大的國有企業,不僅沒有獲得相應的優勢,反而遭遇到了一些困境。比如中國鋼企在鐵礦石上對外依存度達到了69%,購買了全球市場上一半以上的鐵礦石。但是在定價權上,卻并沒有相應的談判能力。這正好反映了國有企業“大而不強”的狀況。
顯然,在后危機時代的惡劣環境中,企業僅僅通過做大規模,或者內部管理挖潛,是無法獲得良好的利潤率和成長性的。一些國有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了多種方式的變革和戰略轉型。其主題就是拋棄“不相關多元化”,進行產業鏈整合,采用多種方式,發揮“聯合”力量。
☆大而不強是國有企業的深刻寫照
通過多種方式的整合與集中,中國已經誕生了一大批規模巨大的國有企業。進入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數目,也在最近兩、三年間快速增加(見圖1)。

但相比國外同行,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偏低,運營能力較差。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往往不具有很強的成長性,未來的經營風險偏高。作為中國排名第一的中石化,在2009年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煉油企業,但是其原油自給率只有20%,而國際同行都在80%左右的水平。
這些國有大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僅關系到企業本身,更對國內經濟發揮著關鍵性的影響作用。企業良好的經營狀況,也是一種寬泛意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在2007-2008年的油價高漲期間,由于煉油企業較低的原油自給率,國外價格的上漲直接傳導到了國內,形成了小規模的“輸入型通脹”。政府為了穩定住國內的價格水平,減少高油價的沖擊,對石油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補貼。
國有大企業規模成長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內部挖潛以及同行之間的并購整合,并沒有解決長期的戰略性問題。2009年,鋼鐵行業進行了大范圍的整合,也關閉了一些中小企業,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寶鋼、武鋼等巨頭紛紛開始整合其周邊的企業,形成了多個規模較大的鋼鐵集團。而作為鋼鐵行業上游的煤炭行業也進行了大范圍的整合,在鋼鐵和煤炭之間也形成了一定的聯動機制。但這些整合和并購,以及內部管理上的提升,依舊沒能提高中國企業在鐵礦石方面的談判能力,依舊沒有逃出“大而不強”的狀態。
為了改變鐵礦石價格談判的不利局面,中國國土資源部開展了大范圍的找礦活動。負責人表示:在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中國可以不進口鐵礦石。顯然,中外之間有關鐵礦石的博弈進入了關鍵階段。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增強,這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必然要面對國際化的競爭,因此,必須通過多種方式改變其大而不強的狀況。
☆國企變強新路徑
對于業務相對較分散的企業而言, “戰略收縮,集中發展”成了最主要的方式。將現有業務進行清理,加強調整,是集中發展的前提。早在二三年前,雖然酒店業發展很快,但中糧集團果斷停止了對酒店業務的投資。公司董事長寧高寧也表示:在未來的幾年中,酒店和地產業務的比例將控制在30%以內。這種方式更是獲得了領導層的支持,國資委曾表示:從2010年起,用3—5年時間將中央企業非主業賓館酒店分離重組。
將多元化的業務連貫起來,在企業內部打通產業鏈,成了“集中發展”最主要的方式。2009年,中糧集團高調推出“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的戰略,這家以貿易為主的企業,開始向農產品的源頭和終端兩個方向上發展。
對于業務已經集中的企業,在加固自身所在位置的基礎上,進行縱向延伸型的投資擴張,形成產業鏈整合。中集集團的主業在集裝箱制造領域,1996年,憑借20萬標箱的規模即成為了世界第一。2006年,中集集團依舊保持著這樣的地位,并將銷量提升到了150萬標箱。在此基礎上,中集于2002年開拓道路運輸車輛業務等多項下游的倉儲運輸業務,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和穩定的成長。
除了改變自身之外,沿產業鏈延伸也可以通過與其他企業加強合作來實現,從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中國移動最核心的業務是無線網絡運營,現在不僅進入了內容服務領域,還正在推動手機操作系統的發展。中國移動切入手機終端,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位置推動整合TD生態系統的發展,還可以將自身的服務更好地在手機終端上整合,帶來新的消費體驗。
最近,通過多種方式,中國移動正在和其他相關企業展開多種方式的合作。華為不僅為中國移動提供系統設備,還共同推動下一代通訊技術TD-LTE的發展。1月18日,百度首席技術官李一男辭職,將出任中國移動旗下1 2580平臺的運營公司“無限訊奇”總裁,巧合的是,李一男還曾在華為任職多年,官至副總裁。更加巧合的是,在1月6日,百度宣布12580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龔宇將出任新組建的網絡視頻公司首席執行官。因此,華為、中國移動、百度等一批中國較為知名的公司,通過經理人的流動也形成了一種產業鏈上的“弱聯系”。
☆后危機時代的競爭策略
金融危機深刻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環境,縱向的產業鏈延伸能夠有效地規避風險。在危機之前,全球化成為了主旋律,各國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展開了多樣的分工合作。在此階段,中國成了主要受益者之一,成為世界的工廠。但在危機之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上其他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企業的經營環境惡化。例如,危機之后,美國對中國的鋼管、輪胎等多項產品實施反傾銷舉措。因此,如果中國企業能夠打通產業鏈,即可抵消相應的風險,將外部風險在企業內部化解,提高自身的應對能力。
大型國有企業應該在立足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實現產業鏈整合和沿產業鏈發展。沿產業鏈發展應該展開多樣的形式,除了在企業內部操作之外,還可以在企業外部通過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進行,實現跨行業合作(見圖2)。

這種發展模式已經獲得了國資委的認可,未來會在更多的國企中鋪開。1月21日,國資委正式發布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這個《辦法》的推出,一方面引導企業“做強主業、控制風險”,另外還要遏制央企多元化的投資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