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指導教師鹿崇云)
一、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要科學、合理,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箱上前滾翻屬于體操項目中的支撐跳躍類的一個動作,它比一般性跳躍動作中的跳上、跳下動作在技術含量上要高,難度要大,這樣的教學內容對教師和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同時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對于小學高年級(水平三)的學生比較適宜。
箱上前滾翻動作是將助跑、踏跳與前滾翻結合起來完成的。在課程改革的今天,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被打人冷宮,這種現象在很多地區和學校普遍存在。眾所周知,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對學生身心鍛煉的價值是其他項目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和張軍老師決定選擇箱上前滾翻的內容進行大膽嘗試,學生一旦在保護幫助下完成過一次,他們的興趣和信心就會大增,學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更高,在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的實踐又一次證明了該動作的教學深受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在主教材確定之后,又設計了障礙接力游戲與之搭配,從而達到全面發展學生體能的目的,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二、指導年輕教師認真分析動作的技術結構,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使學生掌握動作
(一)明確箱上前滾翻與技巧前滾翻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1 相同點:蹬地有力,滾動圓滑,滾成直線。
2 不同點:助跑、踏跳;撐箱提臀;直膝前滾;打腿跟肩;屈膝落地。
(二)確定動作的重、難點
踏跳有力,提臀過肩,屈臂低頭前滾。
(三)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抓住三個層次,進行兩個過渡
(1)前滾翻——前滾翻直腿坐。要求:蹬地有力,滾動圓滑。
(2)前滾翻——上步踏跳的前滾翻直腿坐。要求:踏跳撐墊提臀,屈臂低頭前滾。
可逐漸加高墊子高度(四塊)。
(3)墊上前滾翻——箱上前滾翻。要求:撐箱直臂,提臀過肩,屈臂低頭前滾。
根據情況,可先讓學生在跳箱蓋或2-3層跳箱上練習,進行過渡。
(注:由于華茂外國語學校的跳箱是新的,拆卸不便,因此在跳箱蓋上的練習未能進行。)
進行由低到高的過渡,由原地到上步踏跳前滾翻的過渡,即器械及動作變化的過渡。
2 使用器材的四個階段
一層墊子——四層墊子——跳箱蓋(六層墊子)——跳箱。
三、培養年輕教師要抓住體操教學的特點進行教學
1 加強姿態的要求,貫穿始終。準備部分聽音樂做行進操、為加強姿態的要求,采用了將手帕夾在下頜,引導低頭、夾在兩膝間,促使并腿、直膝等,同時在每一次練習時,都要求有開始和結束姿勢。
2 進行技術教學的同時,必須教會學生正確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站位合理,手法正確,用力順勢準確,并做到人人都參與,個個會保護。這不僅僅是一種技能,而且也是一種教育——對同伴練習安全的一種責任感。
四、制作箱上前滾翻動作的活動演示板,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動作的四個主要過程及要求
(1)撐箱要直臂,提臀要過肩;(2)屈臂要低頭,前滾要含胸。(3)前滾要直膝,打腿要跟肩;(4)落地要屈膝,兩臂側上舉。
五、認真輔導青年教師做好每一個示范動作
作為一名指導教師,不僅要與青年教師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同時還必須在上課的現場共同備課,指導青年教師做好每一個示范動作,使示范動作更加準確、規范、優美,真正起到喚起學生求知欲的目的。
說明:由于在異地做課,受到場地、器材的影響(如地面較滑,在活動中出現墊子移位等現象),臨時調整游戲方法,每組增加一人整理墊子,使障礙接力游戲顯得較亂,未能達到預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