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以來,全國舉行了四次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作為一名地級市的體育教研員,輔導我市的體育老師能夠有幸參加其中三次現場課的觀摩展示,并通過觀摩展示活動的平臺,聆聽專家們的點評,與同行們學習交流,使我們獲益匪淺。而每一次參與全國觀摩展示活動之后,都能使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如何正確處理好新課程改革前和改革后的體育課教學,以及繼承與發展、改革與創新等方面的各種關系,引發了理性層面與操作層面諸多問題的反思,盡管有些問題的反思,還有待于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去進一步的檢驗,但反思的歸屬點是怎樣讓我們的體育課使學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健康發展,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教育的活力。
基于此,通過本屆觀摩展示課括動,探討如何讓我們的體育課充滿生命教育的活力,仍需要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關注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是體育課充滿生命教育的根太
眾所周知,體育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特征是教學環境的動態性,體育的知識技能、運動情感、運動角色、人際關系等,相互交融于課堂各種教與學的方式綜合顯現的過程,并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呈現出生命教育的縮影。因此,體育課的教學設計。是通過以體育的知識技能為載體,同步培育學生良好的運動情感、明確的角色責任、合作進取,充分體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性教育。在本屆某些展示課中動作技術教學效果顯現有余,而發自學生內在主動練習欲望不足,這主要表現在教師課堂動作技術教學語言設計比較到位,而針對不同運動項目動作技術學習及教學對象的特點,想要學生以何種準備學習的心理和思維狀態由淺人深地投入練習的語言,卻顯得機械、重復和呆板,諸如“老師的動作好看嗎?”“想不想學?”“面帶微笑!”“高興一點!”“你真棒!”……之類語言,已難以調動學生主動練習的欲望,只有當動作技術學習的特性與調動學生思維、調整適度心態的教學語言相協調時,學生才有可能出現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營造出身心兩健的課堂教學環境。
二、培養學生運動學習的興趣,是體育課充滿生命教育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通俗的道理人人都明白,而使學生產生相對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興趣,是需要教師精心培養的。不同水平學段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與其身心發展規律、思維能力相關聯,體育課學習興趣培養的共性特征是讓學生體驗到運動過程的快樂與成就感,而體驗運動過程帶來的快樂,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艱辛,甚至要通過“有價值的彎路”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因此,如何讓學生對不同運動項目技能學習產生相對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根據學習對象的體能技能水平及運動認知的能力,通過對運動項目教材單元的處理、加工提煉及課時動作技術規格與練習方法手段的設計過程,來挖掘該運動項目教材對學生學習能夠產生的興奮點,在此前提下,設置課時可操作、可檢測的教學目標,才能體現學生體育課學習興趣培養的適切性、系統性。在本屆觀摩展示的一節初中女生器械健美操課中,教師通過挖掘以練習小組為單位,手持器械的多種身體動作姿態,在規定的音樂節奏里能夠變化出多少種練習隊形,來襯托優美的姿態造型這一學習的興奮點,使學生主動合作練習的情緒高漲,通過展示和獲得同伴們自發的掌聲,獲得了運動體驗的快樂與成就感。
三、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體育課充滿生命教育的要義
新課程改革著力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探索新課程下體育課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是對以往的體育課堂學生被動學習方式的改進與完善。新課程下的體育課教學,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運動的知識技能,而且還要向學生傳授運動知識技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選擇適合自身體能鍛煉的方法,并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為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空間,充分挖掘學生運動技術技能學習的潛能,逐步實現個性化的教與學方式的和諧統一,體現出新課程下體育教學是平等生命主體對話的平臺。在本屆觀摩展示課中,我們也看到了上課老師通過這幾年教學實踐的探索,在課堂教與學的組織形式上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例如,以練習小組為單位的自主“練習單”、帶著問題舉一反三的探究性練習、自主合作選擇練習方法的討論、武術攻防含義實際運用的自我演練等等,雖然這些學習方式的形式上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或爭議,但是,課堂上學生們所表現出積極主動和全身心投入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場面,讓我們看到了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的生命力。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是體育課充滿生命教育的原則
近幾十年的體育教學,我們習慣于用一種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在新課程改革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下,這是片面的,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的身高、體能、協調性以及對某個運動項目的悟性等都是不同的,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也是存在差距的。這些差異如果不被體育教師所重視,會讓一部分學生沒有成功體驗,享受不到運動的快樂,而另外一部分先天條件較好的學生因為缺乏挑戰性,而得不到更好的發展。所以,承認學生的生命性,就要承認學生的差異,適應學生的差異,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異,合理運用差異。在教學設計時要把學生個體差異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實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本屆展示課中,這一點是體現得比較充分的。比如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選擇不同高度的跳箱或分腿騰越不同幅度的山羊或有針對性地選擇解決問題動作的練習手段等,這些教學形式上的分類要求,不搞一刀切,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課中適時適度地提供學生自我動作技能展示的平臺和給予激勵式的點評與指導,充分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體育提升了生命的質量,體育弘揚的是一種健康的生命方式,促使人們通過積極的鍛煉,擁有強健的體魄,從而激發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積極追求,最終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所以,我們的體育課堂應該永遠充滿著生命教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