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已于2010年7月13日正式頒布了,為我國未來10年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認真學習和深刻把握綱要的精神實質,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把這一體現時代要求的戰略決策落實到各自實際工作之中的關鍵。
本文就是在反復學習《教育規劃綱要》的過程中,對“學前教育”及其“學前體育”的一點思考。
1 “學前教育”倍受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獲得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截止到2009年底,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4%,其中男女童凈入學率分別為99.36%和99.44%,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85.6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79.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4.2%,在校碩士研究生為115.6萬人、博士研究生為24.7萬人,我國已步人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國的行列。
相比之下,我國的學前教育就要薄弱多了,以至于解決“人園難”的問題已刻不容緩。也正因為如此,“學前教育”列入到了《教育規劃綱要》之中,而且2010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關系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
2 “學前教育”重在體育
解讀《教育規劃綱要》就會發現,公開征求意見稿與正式頒布稿中關于“學前教育”的表述稍有變化,即前者的表述為“學前教育對幼兒習慣養成、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倍笳邉t變為“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彪m然只是對“身心健康”的表述順序前移了,但其中的寓意可謂深長。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2日,溫家寶總理在北京西城區虎坊路幼兒園和西柳樹井幼兒園就發展學前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時指出,幼兒教育必須適合幼兒的特點。德育就是要讓孩子們懂得什么叫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養成好的習慣。智育就是要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比如口語表達,如果6歲以前沒有訓練好,長大后這方面能力就可能比較弱。體育更為重要,幼兒階段是長身體的時期,體育應該放在第一位。美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真善美的心靈。由此可見,總理對于在學前教育中把握好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的內涵及其關系是語重心長!
3 “學前體育”亟待深究
從“學前體育”的現狀分析,當前有兩個方面亟待加強:一方面是“學前體育”的學科地位亟待提高,學科體系尚待構建;另一方面是積極探索學前體育的教育規律,切實防止學前體育的“小學化”傾向。
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確確實實存在于現行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糾正的現象,學前體育“小學化”也不例外。防止幼兒體育“小學化”傾向可以從諸多方面來做,例如幼兒體育師資隊伍的培養、幼兒體育項目的開發、幼兒體育器材的研制、幼兒體育教育規律的探索,以及幼兒體育活動內容與實踐方法的探索等等。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千百萬兒童的健康成長,其中學前體育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使命。因此,在我國大力推進學前教育之際,也為學前體育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體育工作者,特別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起這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