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0后”和“90后”的崛起已經是一個現實的狀況。如果說,10多年前對于“80后”的討論還是對于青少年狀況的關注,那么在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已經是中國社會新的主要勞動力的改變,也是中國社會整個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的一個象征和標志。
人們常常用“鳥巢一代”來描述“80后”,而上海世博會的志愿者則開始出現了更多的“90后”,我們可以看到新的“海寶一代”的“90后”年輕人也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展示他們自己的形象。可以說,他們是和30年來中國崛起的進程一起成長的人。
從“80后”引人矚目開始,對于中國新的青年一代的探討和認識的努力,一直是中國社會的焦點。當時人們是通過一些少年作者,如郭敬明等的寫作,了解“80后”的,他們所表現的重視自我感受和消費體驗的特征,所展現的具有個體想象力等都讓我們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他們對于消費趨勢和社會走向的影響也引起了公眾的矚目,進入21世紀以來,年輕人在互聯網生活中巨大的影響力和對于整個社會輿論影響都始終是關注的焦點。
正是由于“80后”、“90后”的生長環境和社會狀況的變化,他們往往呈現三個特點:一是他們重視個體的感受重于重視社會的要求;二是他們重視消費和分配重于重視生產和積累;三是他們重視人類的共同問題重于重視自己社會的具體條件。人們往往認為這造成了他們和前幾代人之間的差異性。這有積極的一面,他們的國際觀強,教養更全面,因而視野更開闊,同時對于幸福感的追求更強烈,對于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理想性。但也有其消極的一面,他們更脆弱,更敏感,更缺少抗壓性和承受力,缺少對競爭的適應和力爭上游的勇氣和力量,往往對于社會要求多,對于自己要求少。因此對于他們的狀況探討一直是社會的焦點,對于他們的現狀分歧的意見也成為社會爭論的重要議題。但從汶川地震“80后”的志愿者所展現的志愿精神中的那種關切他人,參與社會的重大事務的熱情,對于人類共同關懷的真摯感情,都讓人們感動。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的最好的名片”一直是北京奧運會留給歷史的重要亮點,也是中國新的樂觀精神“中國夢”的新展現,其實也意味著“80后”年輕人具有的未來中國的新的可能性被更充分地讓世界了解。
上海世博會的年輕志愿者讓在2008年所展現的志愿精神被延伸和深化了。
我在世博園和上海的許多地方看到了“90后”登上了歷史舞臺,展現了他們的熱情和努力,也展現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可以說是為上海世博會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添加了一個來自“90后”新側面。
而這些“90后”志愿者所展現的精神說明了中國對于美好未來的追求,他們的努力正是世博會和中國的未來所需要的。我們能夠相信,他們可以將他們的優勢和特點更好地發揮,從而超越他們的局限和問題,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他們也在讓我們看到從“鳥巢一代”到“海寶一代”,中國未來依然是大有希望的,中國年輕人會用不一樣的方式讓中國的發展能夠在新的平臺上展開,也能夠以不一樣的方式讓“中國夢”得以延續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