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談“80后”了,因為這代人被議論太多,解釋太多甚至質疑太多。有人說他們是幸福的一代:改革開放下的純種蛋,沒經受父輩特殊歲月煉獄般的洗禮;有人說他們是不幸的一代:還沒有來得及分享改革開放的紅利,便全面肩負了社會轉型的陣痛和壓力。他們身上厚厚的標簽,甚至掩蓋了他們的真實面孔。
2010年,他們中的先行者三十而立。這意味著他們不再年輕,也意味著他們將有機會親自書寫關于自己的一切。無論愛恨,無論悲喜。
近來,由BTV財經、華碩《名人堂》聯合發起名為“尋找夢想行動派——‘80后’一代成長分享記”的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是推選出“80后”的代表人物。以激情創業、完美工作、瘋狂愛好、熱心公益的名義。候選者是一批青年偶像代表——姚明、韓寒、李想、孫儷、莫萬丹,以及小沈陽。
對于理想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的“80后”來說,遭遇到現實嚴酷的考驗,會不會迅速完成理想到想法再到活法的蛻變,目前尚未可知。比如,如何承受房奴加孩奴再加車奴、卡奴的壓力?
總是將理想打得滿地找牙的時代是殘酷的。將責任簡單地推給社會則是令人絕望的。
為了鼓勵自己的掘墓人能將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留給后人,我曾多次說過這樣一句話:社會是不美好的,我們存在的理由是改變它。改變的前提是活著,好好活著,然后永不放棄內心理想的火光。
我經常引用的一句詩是:鳳凰生于火,珍珠生于傷痕。
曾經為了現實的利益嘲諷虛幻的理想,我按照社會設定的規則努力而勤勉地行走——戴著厚厚盔甲認真地裝逼,沒什么大的成績,倒也衣食無憂。20年后決定向理想道歉,重新聽從內心的召喚,做自己想做的人。因為人生苦短,沒有夢想,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
想起我小時候學的一篇名為《海燕》的課文。作者高爾基。開頭是這么寫的: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在這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當時老師按教學大綱說:這說明了無產階級一定戰勝資產階級的信念。太深奧,俺其實不懂。
20歲,我覺得這只鳥很可愛,可以在戀愛中借鑒。
30歲,我覺得這只鳥很傻帽兒,這么抗爭圖什么,不是找罪受嗎?
40歲,我覺得這只鳥就是自己——也可能是你——假如你真的堅持夢想的話。
好在“80后”不用走得這么辛苦。從一開始,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大腦卻對世界和生活做出判斷,并選擇自己的未來,而不用聽從太多已全面投降的前輩們的循循善誘——其實,“80后”需要是不是教化,而是一個理想得到翱翔的廣闊天空。
能以獨立的個體存在,并有機會做自己是社會最大的賜福。因為堅持夢想,“80后”將補上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磨難教育。因為堅持夢想,“80后”中一定會產生影響中國價值成長的大師。
他目前走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