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北京時間1月13日16時整,中國國際救援隊接到命令后在首都機場緊急集合。此次他們的目的地是加勒比島國海地,11個小時前那里剛剛發生了強烈地震。
由25名搜救隊員,15名醫療隊員及地震結構方面專家等組成的50人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為第四支抵達海地的國際救援隊,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自去年11月獲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資格認證后第一次赴國外開展救援行動,也是組建以來飛行路程最遠的一次救援行動。
與2008年緊急馳援汶川大地震時的崗位一樣,擔任此次中國國際救援醫療隊隊長的還是侯世科——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醫院醫務部主任。
“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嚴重”
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在當地時間凌晨兩點救援隊到達海地。“由于沒有燈光,飛機幾乎是盲降的,等到降落之后,我感覺整個機場很壓抑,連升降梯都沒有,所有的裝備都是我們自己卸載的,再進入市區,兩邊都是震塌的房屋,到處都是維和警察,當時的情況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嚴重。”回憶初到海地的感受,侯世科歷歷在目,“凌晨四點,我們就趕往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團)大樓倒塌現場,這個時候距離海地地震發生僅僅只有36小時!”
侯世科帶著武警總醫院的14名隊員,其中有四名女隊員,與他們一同抵達的還有剛剛榮獲2009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救援裝備,這是創新救援醫療裝備首次應用于國際災害醫療救援。救援智能決策系統在輸入海地地震的相關數據后,自動生成電子預案,實現了人員配備,醫療及藥品配備的科學化和程序化。救援隊還做好了隨時通過海事衛星進行危重傷員的國際遠程會診和跨洲轉運傷員回國的充分準備。這些設備和措施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
在聯海團,中國國際救援隊和當地機構了解完情況后就坐飛機查看,以進
步鎖定定位點,經討論研究,得出結論大樓是粉碎性坍塌,先是上下倒塌,后來中途發生側倒,直至完全倒塌。
“我們失蹤的8名人員都在這棟樓的402室開會,在確定位置后,我們就開始挖掘。粉碎性坍塌對幸存者的生還來講可以說是非常渺茫的,但我們
nom+5po8UcBDDJC000F4Uw==還是抱一線希望,因為里面有小的空間,特別是會議室,有會議桌,某些程度有支撐作用。只要我們找到相關物品或者類似房間號的標記,就有找到失蹤者的可能。侯世科說。
一個小時過去了,沒有!
5個小時過去了,沒有!
8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有!
10個小時過去后,救援隊員挖到了四層的門號,還有一只“老兵牌”的鞋子這證明了先前的判斷沒有錯,挖掘現場突然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知道等待命運宣判的時刻即將到來。
搜救隊員在挖,醫療隊員在挖,當地的維和警察也在挖,現場沒有一個人說話,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小心翼翼。
“很快有了新的發現,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加快了節奏,有的人眼淚無聲地往下流,一個外國人的遺體先被抬了出來,接著我們找到了聯海團二號人物路易斯-柯斯達的遺體。”回憶這樣的場面,對侯世科來說,還是很痛苦。
北京時間18日下午3時30分(當地時間凌晨2時30分),搜救隊員發現了第一具中方失蹤人員的遺體。一個小時后,遺體從廢墟中運出,根據衣物等特征初步判定為公安部裝備財務局調研員王樹林。“現場特別悲傷,有的人哽咽著抽泣,有的人痛苦地捂著嘴巴……”中國國際救援隊和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隊員列隊舉行了簡短的現場默哀儀式,并向遺體三鞠躬。隨即,救援人員繼續爭分奪秒清理廢墟,加緊搜救其他被壓埋的人員。
一個,兩個,三個,這樣的過程持續到第8個時,已經是挖掘工作開始的60個小時之后,現場再也無法安靜,有人開始號啕大哭,有人舉著“戰友!我們接您回家!”的牌子……
“中國人民幫助您”
“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搜救行動不分國界,我們的工作原則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集有限的資源,向最需要的地區實施救援,盡可能多地搜救幸存者。”候世科說,“之所以選擇聯海團大樓進行救援是因為這座樓的特殊性,聯合國駐海地最高長官赫迪安納比以及二號人物路易斯·柯斯達就埋在廢墟里。我們掌握了他們所在位置的確切信息。”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17日下年趕到救援現場。他對中國國際救援隊及時,高效的工作十分贊賞。潘基文對中國國際救援隊副隊長徐志忠說:“我代表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感謝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地震后第一時間趕到這里開展救援,并找到我們特別代表赫迪安納比及其他官員的遺體。非常感謝中國國際救援隊。謝謝你們。”之后他又用中文一連說了三遍“謝謝”。
就在潘基文說“謝謝”的時候,搜救隊還在盡最大努力尋找生還者,而侯世科已經被派往總統府開辟新的救治點。在總統府門前的廣場上,聚集了幾千名災民。武警總醫院赴海地中國國際救援醫療隊到達這里時,數百名災民好奇地圍觀過來。當7名醫療隊員在瞬間把新型救援帳篷從收縮狀態撐開為40平方米時,災民們紛紛發出贊嘆聲,不少人還伸出了大拇指。隨后,“中國人民幫助您”的大橫幅被懸掛在醫療帳篷側面,這條紅白相間的大標語特意使用了中文、法文對照,格外引人注目。數百名受傷的災民們很快聚集到帳篷附近。醫療隊員分組展開工作。
“地震發生后,災民們面對的最大困境就是缺醫少藥。一些地方沒有醫院,僅有的一兩家私人診所震后也已關閉,很多外傷病人只能用從廢墟里找到的臟紙或破布敷在流血的傷口上,不少暴露著骨碴的傷口在高溫天氣中很快發炎腫脹。我們開設了流動醫療點,為受傷的災民提供了醫療救助。”說這段話的時候,侯世科已經有四天沒有睡覺了。
而在此后的10天時間里,侯世科帶領醫療分隊設立醫療點,開展巡診,心理疏導和衛生防疫,并在災民集中地區噴灑消毒劑,組織衛生防疫宣傳。因為當地天氣十分炎熱,加之尸體掩埋不夠及時,空氣中彌漫著臭味。救援隊員每次出去搜救和開展醫療工作,都由防暴隊員持槍警戒。為了保證救援隊和維和部隊隊員自身的健康,醫療隊員每天都要為大家嚴格消毒。與此同時,醫療隊員楊軼和封耀輝背起幾十斤重的消毒噴霧裝置,開始在整個災民聚集區開展防疫工作,改善當地難民點衛生環境。當地治安十分混亂,災民們雖然語言不通,但卻明白中國醫生的工作是為他們著想,他們用手勢比劃著感謝醫生。
此外,中國國際救援隊醫療分隊還是為數不多進入災民聚集區的醫療救治隊伍之一。在中國維和防暴瞽察的保障下,他們繼續在治安尚未恢復的太子港多處地點對當地傷員進行救治。短短的十幾天內,整個醫療隊在海地一共救治傷員2500余人,其中救治重傷員500余人。
“這是最危險的一次救援”
1月27日早晨,中國國際救援隊圓滿完成海地震后搜救和醫療救治任務后乘民航包機平安抵達首都國際機場,同機抵達的還有48名滯留海地的中國公民(包括一名臺灣同胞)。由外交部、國家地震局、福建省,廣東省和北京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聯合組成的撤僑工作組同機返回。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到海地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侯世科(以下簡稱“侯”):第一感覺是傷員永遠看不完。大街上很多人露宿街頭,路邊成片成片的房屋倒塌。病人多,到處都是傷員。
記:您到海地的前四天沒有休息,之后救援隊住在什么地方?
侯:救援隊住在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的營地里面。而且我們是到災民最集中的地方設立流動醫院,離病人最近、離危險最近,我們的總結是:安全地方無病人,有病人的地方沒有安全。海地機場倒是安全,但是美軍把守在那里,病人進不去。病人多的地方又不安全,那些地方很可能你去了那里以后引起哄搶之類的情況。
記:海地是多山之國,又屬于熱帶氣候,在救援工作上難度系數如何?
侯:比較大,救援隊第一個困難是安全問題,第二個困難是天氣,因為我們去了以后要倒時差,有13個小時的時差。還有一個就是氣候,那邊是在赤道上,天氣炎熱,中午都40多度,我們都穿著救援服工作。還有就是蚊蟲特別多。這些都要盡量解決,因為蚊蟲叮咬也會有傳染疾病的可能,我們也帶了蚊帳和避免蚊蟲叮咬的藥,盡量防止蚊蟲叮咬。
記:整個救援過程中,您有沒有什么最難忘的事情?
侯:那就太多了,其中找到了中方人員遇難者遺體的時候,現場特別的安靜,每個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每具中方人員遺體被挖出時,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員和我們都面向遺體列隊默哀,并致以三鞠躬;還有就是開設醫療點后,看到很多重病病人等待救助的場景。
記:您參加過很多次救援,這一次海地救援有沒有什么特殊之處?
侯:這次海地救援與以往的歷次救援相比有它的特別不同的地方,就是“險”,這是最危險的一次。海地這個地方社會治安不太穩定,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聯合國派了一個維和團去幫助當地政府維持社會治安。
記:很多政府官員遇難,是不是場面就更加混亂了?
侯:是的,政府處于癱瘓狀態。還有一些監獄里面的重刑犯,監獄坍塌后跑出來了,而一些老百姓災民沒有水,食物和帳篷,情緒很激動,容易在街上聚集騷亂,這些都構成了海地地震后的“險”。我們要在這種情況下救災,那么我們自身也要面臨著危險,既要救助當地的老百姓的這些災民,又要保證自身的安全,所以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也是這次救災和以往最不一樣的地方。還有就是“余震”,一旦發生險情,救援隊員頭上懸置的樓板可能隨時砸下,那可是要人命的。
記:后來海地又發生了一次6.0級左右的余震,當時您在哪里?
侯:當地時間是在早上6點鐘左右,我們是利用早上6點的時候對我們的維和警察進行身體檢查,因為他們也是非常疲勞的,地震發生后他們也幾乎沒有休息,很多隊員出現傷病。當時發生劇烈的余震,很快我們就組織隊員往外疏散。
記:很多隊員沒有休息時間,大家是如何堅持的?聽說我們的救援隊里還有四住女隊員。
候,如果你到了那個現場,你也會堅持!一直都在救人,所以容不得半點停留,不過隨著國際救災等方面的到來,生活逐步得到一些改善。其實我們的隊員,體力透支也是很大的,我們去的時候路途上就沒休息,去了之后又沒怎么休息,接著又在總統府,總理府,機場等這些當地傷員非常集中的地方,開了流動醫院,每天都治療上百名的重癥傷員,但是他們都是好樣的,沒有一個人倒下,包括你說的那四個女隊員,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
記:您認為海地現在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是什么?中國國際救援隊下一步有什么計劃?
侯:當地政府癱瘓,局勢不穩定,很難開展實際工作,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現場沒有清理。還有就是組織當地的救援隊必須起到更大的作用,因為國外的救援隊畢竟陣容較小。我國已經派出第二支醫療隊過去了,我們回來,他們接替。
記:對于中國救援隊的表現,您怎么看?在海地救援中,中國國際救援隊在世界范圍內處于什么水平?
侯:非常好,不僅是我個人這么認為,國外這一次對我們的評價也很高。救援水平屬于前列,若單從這一次搜尋到遺體和救助人數按人均來說,我們是位居第一的,我們現在的救援設備,還有救援人員的素質都是很高的,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而自豪、而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