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勇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分局前進農場財務科,黑龍江 建三江 156300)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結構的復雜,企業管理層次逐漸增多。為適應新形勢,同時受到應運而生的行為科學理論和管理科學理論的影響,企業最高管理局為有效地對各個眾多的管理層次單位實施完全有效的控制,分權管理的出現勢在必然。因此,行為科學、社會心理學、管理科學及分權制等不斷出現,在經濟發展和其他經濟理論的影響下,現代責任會計理論與方法得到了充實與完善。
由于責任會計的應用并不具有強制性,責任會計在企業的推廣應用依賴于企業領導的重視支持以及會計人員的積極參與。但目前很多企業領導仍然習慣于根據經驗和主觀判斷來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他們重外向經營而輕內部管理,重財務會計而輕責任會計。
責任會計所需要的基礎條件下形成的弊端尚未根本消除,嚴重地困擾著責任會計的應用。其突出表現為:一方面,很多國有企業產權不完全明晰,經營管理活動仍然受到政府行為影響,決策自主權不能得以確保,企業實行責任會計制度所應擁有的決策自主權還沒有得到完全落實,挫傷了企業實行責任會計的積極性。
經濟體制轉型導致組織機構、經營方向、企業規模和人事安排變動頻繁,使得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的責、權、利難以確定。加之物價上漲過快,企業內部結算價格和市場價格相差太大,內部結算價格推動了調節企業內部經濟利益的功能,而且工業生產資料價格普遍上漲會使企業核算出的成本差異、廠內利潤等指標與實際出入很大,造成企業內部責任分辨不清。
由于推行責任會計必然加大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因而對會計人員的素質及會計信息處理手段有著較高要求。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主要會計人員都不具有大學學歷,其中大多數沒有系統地學習企業經營管理知識,也沒有掌握從事責任會計工作所需要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懂得用電腦來預測、控制和分析管理活動的會計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從而導致許多企業信息輸出緩慢,難以適應責任會計信息靈敏、控制有效、考核及時的要求,責任會計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的優越性難以發揮。
責任會計的基本目的是要落實各責任中心責任人的責權利,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此企業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來調動人的積極性。但是,長期以來實行的大鍋飯傳統使得企業中的平均主義"瘤疾"始終難以完全根除。這一點尤其表現在企業各責任中心內部的收入分配方面,責任中心無論是以部門為單位,還是以車間為單位,都存在"獎金輪流拿,好處平均攤"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利于責任會計的發展。
樹立成本觀念和責任意識加快責任會計的推廣應用,既是深化會計改革,貫徹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也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實現企業管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要求。由于責任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需要領導的支持,因此改變企業領導不了解、不重視責任會計的狀況顯得尤為重要。有關部門應該做好組織、支持、督促、協調、檢查等方面的工作,鼓勵企業在運用責任會計過程中大膽試驗創新,通過實踐來提高企業領導和會計人員的認識,改變其腦海中存在的“責任會計無用論”的陳舊觀念。
特別是要徹底根除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種種弊端,使企業成為真正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使企業真正具有自主決策的權力。這既可以激發企業經營者應用責任會計、加強企業管理的熱情,同時也可以促進企業建立與現代責任會計制度相適應的內部分權職能管理體制。
保障責任會計實施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根據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市場、資金籌措等情況,制定企業經營目標和各責任中心的責任目標,編制責任預算,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的責任目標應圍繞著總目標來制定,對總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同時,在分解制定責任目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各責任中心在追求各自的經濟效益時,必須以不犧牲企業總體目標為前提;二是責任目標要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合理性;三是責任目標必須具有可控性和可計量性;四是責任目標具有相對穩定性。
加強對財會人員責任會計知識的培訓,并推進電算會計的普及建立一只專業水平較高的責任會計人員隊伍是責任會計得以成功推廣的先決條件,因此各類企業都必須改變目前企業中財會人員只會記賬、算賬、編報表的局限,通過錄用新員工和培訓老員工來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使其成為既懂責任會計應用,又懂會計電算化的復合型人才。
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有步驟地開展推廣應用工作。其次,可聘請專家或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輔導培訓人員,編寫簡單實用、通俗易懂的教材,舉辦培訓班培訓骨干人員,也可通過以會代訓或組織參觀的方式,引導企業學習借鑒先進的經驗。第三,做好指導督促工作,應定期到建立責任會計制度的企業進行指導督促,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督促企業按照責任會計制度,做好劃分責任中心,分解責任目標,建立責任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工作,防止搞形式主義的傾向,及時總結企業在建立責任會計方面的經驗教訓。
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并實行嚴格獎懲。企業應該通過工資分配等方式,使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工作業績與經濟效益掛鉤,對經營者可以實行底薪與風險收入相結合的年薪制,企業職工的工資也應該在評價、考核的基礎上拉大差距,使工資真正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考核指標的設置則要環環相扣,不能脫節,形成縱橫交錯的責任網絡,以利于明確責任,建立責任控制體系,完善責任控制。
綜上所述,責任會計核算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有效手段,各類企業在推廣應用責任會計過程中必須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能生搬硬套地搞一個模式,應從企業實際出發,在總結企業自身管理和吸收借鑒其他企業經驗的基礎上,設計完善自己的責任會計制度。責任會計的研究人員則要改變一味追隨與學習西方的作法,堅持從國情出發,建立一套適合我國企業發展的責任會計理論和實務體系。只有這樣,責任會計的建立與推廣才能夠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平穩發展。隨著現代責任會計核算越來越受到企業和社會所認同和重視,現代責任會計在理論上的規范和實踐中的操作都變得有章可循,并能給企業更多具體和切實的指導,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取得巨大成就。
[1]張金媛.對我國企業構建責任會計體系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6-03-20.
[2]施寶林.淺談當前企業責任會計體系構建及對策[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6-06-30.
[3]孫建華.談現代企業制度下責任會計體系的構建[J].經濟經緯,2000-05-20.
[4]劉貴祿.探析構建社會責任會計體系若干問題[J].商場現代化,2009-02-01.
[5]王更生.責任會計體系改進與創新探討[J].現代商業,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