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和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甲魚原名鱉,又叫腳魚、團魚、圓魚、水魚、清魚、王八、神守,或稱中華鱉、中國鱉。屬于爬行綱,龜鱉目,鱉科,鱉屬。
甲魚是水產品中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佳肴,在醫藥上有滋陰除熱,破結軟堅的功能,系民間常用藥物,又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水產品,經濟價值甚高。
甲魚為雜食性動物,喜食動物性飼料。在天然水域中,幼年甲魚攝食水蚤、水生昆蟲、蝌蚪、小蝦、水蚯蚓等;成年甲魚攝食螺、蚌、泥鰍、小魚、動物尸體和內臟,也攝食植物性飼料。
1.1 棲息環境。甲魚是營水陸兩棲、但主要營水棲生活的變溫動物。在自然界中,它主要生活在具有沙泥底質或淤泥底質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小溪之中。甲魚尤其喜歡棲息在小溪與大河的交匯處、急流的巖石附近、小河溝、深潭之中。甲魚喜靜、喜陽、喜清水,怕驚擾、怕污水、怕風吹。
1.2 生活溫度與休眠。甲魚為變溫動物,對外界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外界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體溫的變化,體溫的高低又直接影響著它的活動能力和攝食程度,從而影響著它的生長、發育、以及各種生理機能的完成。每年的春季,當氣溫逐漸回升達14~15℃時,冬眠的個體就蘇醒過來,在水中慢慢的活動;當水溫上升到16~17℃時,進食量加強,雌雄甲魚便開始捉對交配;水溫上升至25℃以上時,便是甲魚攝食和生長的最好季節;30℃的水溫便是它的最佳生長溫度;如果水溫超過33℃,攝食與生長都下降;如果超過35℃,就會躲進陰涼的洞中或深水中。
2.1 池塘修整。甲魚放養前要對池塘進行清整。通常在冬季將池水排干,清除過多的淤泥,曬底。池塘經過一年的養殖,池底堆積許多由殘渣污物、死亡的生物體、糞便、泥土雜質等組成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質,潛伏著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在氣候、水溫適宜的時候,腐殖質發生分解,產生大量有機酸、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同時病菌、寄生蟲也大量繁殖,在這種水環境下,甲魚往往會得病。因此,投放甲魚種前一定要清除塘底過多淤泥和雜質,同時修平池底,整實塘基。
2.2 建好溫室、養殖池和外塘。溫室建造應符合建筑管理的規定,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并配備相應的加溫、增氧、進排水等設備。一般5000m2養殖池配備0.5t的鍋爐2臺,1.1KW增氧機10臺,顆粒飼料機1臺,加溫池80m3,管理用房100m2左右。
養殖池建造應符合甲魚生活習性的要求,大小統一,每口面積20m2,池高1m,池壁頂端向內伸延10cm左右,以防甲魚外逃。飼料臺用長3m、寬0.5m的木板或水泥預制板搭設,淹沒在水下15cm。池中設置網袋用以甲魚隱蔽之用。
外養大塘的面積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一般1hm2放養1.5萬只左右,塘四周要有防逃設施,以高1m的圍墻為好,塘中搭建隱蔽網袋和飼料臺。
稚甲魚應選擇健康、無傷無病、活力強、反應快、規格整齊、體重3g左右、種質優良的品種。放養前,必須先進行消毒。將稚甲魚放進塑料盆里,用15~20g/L食鹽水浸泡10min或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min,浸泡水以沒過稚甲魚背為宜。浸泡過甲魚的水溶液,要倒到池塘外面,不能隨甲魚倒進養殖池。
溫室內合理的放養密度十分重要,一般稚甲魚的放養密度為20~30只/m2,放苗后應在養殖池中直接開食,這樣既可減少苗體損傷,又可使其早適應、早生長。開食飼料可用稚鱉飲料等商品飼料,且從第1次開食就可把新鮮的豬肝按10%~20%的比例添加于開食飼料中。
甲魚生性喜凈怕臟,良好的水體環境是甲魚穩定生長的重要條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進行水質調控,提高水體的穩定性和自凈能力。微生物制劑的合理使用可大大節約水質調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一般光線較暗的溫室可用光合細菌或活水寶(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來降低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分解有機質和其他有害物質。采光溫室可采用EM復合微生物制劑培養水中有益藻類來創造水體平衡,同時可減少換水次數和數量,節約水電費用。生產實踐證明,使用有益微生態制劑是改善水質、凈化底質及預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溫室甲魚養殖池人工增氧很重要,合理的增氧既能增加氧氣,又可改善水體環境,加速有機質的分解,提高理化指標,促進甲魚生長。放養密度為20~30只/m2的一般前2個月,1.1KW的增氧機每天開4h左右,第3~4個月每天開9h左右,第5~6個月每天開15h左右,6個月以后全天增氧,期間可以結合化學增氧制劑來調節水質。
甲魚的主要飼料是高蛋白的動物性飼料,也可以投喂一定量的植物性飼料。甲魚飼料有鮮活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兩大類。鮮活飼料主要有水蚤、搖蚊幼蟲、黃粉蟲、螺、蚌、鮮雜魚、蚯蚓、小蝦、畜禽加工副產品等。所謂人工配合飼料,是指按甲魚的營養要求,根據科學的配方,將各種營養不同的原料配合起來,制成不同形狀和性質的飼料。作為甲魚的配合飼料,營養成分比較全面。甲魚配合飼料的原料種類有兩種。第一種是動物性原料:主要有動物下腳料、雜魚蝦、螺蚌類低值軟體動物、魚粉、蠶蛹粉、骨肉粉、血粉等。第二種是植物性原料:比較好的有玉米粉、小麥粉、豆餅、酵母類等。不同的養殖階段對配合飼料的要求有所不同:稚甲魚階段蛋白質含量應不低于50%;幼甲魚要求47%左右;成甲魚要求45%。
因配合飼料在制作過程中多用脫脂魚粉,故在投喂時須添加3~5%的植物油,并把配合飼料與鮮碎魚肉按1∶2~4的比例配合,再加1~2%的蔬菜,做成團塊或軟顆粒投放在餌料臺上。使用鮮活飼料,特別是鮮魚肉與人工配合飼料調配使用,不僅適口性好,而且補充了人工飼料中某些營養成分,尤其是填補了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從而改善了飼料的質量,因此無論是生長、增重還是飼料系數和蛋白質效率都比單獨投喂配合飼料要好,此種方式投喂,產出比相對較高。
甲魚攝食受環境變化影響很大,當氣溫、水溫、水體發生變化以及用藥時,應考慮對甲魚的影響而調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應控制30分鐘內吃完。露天池如遇陰雨連綿,最好搭設遮雨棚。對甲魚的各階段的投餌均應堅持“四定一清”的原則,甲魚生長應追求平穩,不能以增大投喂量來達到加快甲魚生長的目的。甲魚過量攝食,生長過快,容易導致甲魚生理負載增加,引起內臟受損而誘發內臟病。一般甲魚飼料投喂應根據甲魚規格大小,按一定比例投料,使甲魚健康穩定生長。
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質的有效手段 (每天或幾天一次),有良好的聚污能力的池體,此方法效果顯著,可延長換水時間。換水是調節水體最直接的方式,但頻繁換水一方面費用高,另一方面換水是以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為代價的,在換水后必須通過另外手段重新建立新的生態平衡。因此換水應根據水體情況,決定換水量多少。
溫室養甲魚由于集約化程度高,養殖密度大,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發生。因此,必須嚴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防治過程中,嚴格按照《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和《NY5070-2002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執行。要堅持“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方針,強調“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可根據甲魚生長不同階段的發病特點,每15d消毒1次,消毒藥物有生石灰、溴氯海因、光合細菌及EM菌等,可交替潑灑使用。漁藥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農業部有關規定,禁止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產品執行標準的漁藥,嚴禁使用違禁藥品。藥物作用后,要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
[1]陳偉明.甲魚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