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海
(浙江省海寧市林業果樹技術服務站,浙江 海寧 314400)
農田防護林是我市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具有森林所固有的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改善投資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等作用外,在抗擊臺風、風暴潮等自然災害中,發揮了防災減災的特殊作用。通過調研,全市現有農田林網面積15000多畝,這些林網林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由于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專業管護,農田林帶林網缺株斷帶、病蟲危害現象嚴重,林帶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防護作用下降。
(2)認識問題。一些地方的干部群眾和部門對農田防林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識,在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關系中未能充分認識農田防林建設的重要性,致使農田防護林局部地方出現林帶林網只減不增的現象。
(3)用地問題。我市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人均耕地面積較少,且大多為基本農田,成為制約平原農田林帶林網建設的主要矛盾,樹木遮蔭影響農作物生長,防護林帶種植難度大。
(4)資金問題。目前我市對農田林帶林網的養護沒有資金投入,致使重種輕管現象突出,林帶建成后,養護管理沒有及時跟上,造成林網成活率和保成率普遍較低,有的地方過了一個夏天后,沒有一株樹,正如俗話所說:“年年種樹老地方”。經測算,我市農田林帶林網的管護費用每畝投入在100元左右。
(5)質量問題。我市沿海農田防護林普遍存在樹種單一,近幾年來各地都以香樟為主;林分質量差等問題,林帶林網不完整,缺株斷帶較多,影響生態、防護功能的正常發揮。近幾年營造的防護林因尚未成林,還未起到明顯的防護作用,管護任務很重。現有林帶寬度不夠,建設標準低,沒有形成網絡結構,樹種單一,林分質量差,防護能力有限,難以承擔抵御強臺風等影響。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領導、建立管理組織網絡。
在組織領導上,采取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方式,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做好這項工作。鎮村兩級均成立了林業管護工作領導小組。鎮以分管鎮長負責,林業輔導員為主;村級是村長負總責,每個村民小組配備一名“護林員”,形成了上下結合,配合得力的林業管護體系,有力地促進其他工程管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2)創新林業養護管理機制。
因地制宜選擇養護形式,分別采用專人管護、林權到戶或專業養護公司等形式,并實行公開競標,規范運作。
(3)建管同步進行
為了使林網管護工作一步到位,在林網建設前就招聘管護人員。讓管護責任人從栽植就參與到其中,便于加強對苗木質量的監督,確保林網工程質量優良。
(4)資金籌措。農田林網建設是公益性事業,建立財政補助政策,實行市、鎮、村三級負擔,管護資金要做到??顚S?。
(5)落實人員,明確責任
由市農業經濟局與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撫育管護責任書,明確管護范圍、內容、職責、管護費和獎懲措施。市農經局林業站和各鎮、街道農技站負責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各鎮、街道與各村簽訂分村撫育管護責任書,由各村落實專職管護人員1-2名,并與其簽訂撫育管護合同。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將農村綠化管護列入各村工作目標考核。
同時,為了充分調動管護人員的積極性,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海寧市農田林網養護養護管理辦法》,明確責任指標和獎懲措施,實行一栽就養,一養到底,以保證農田防護林網造一片,活一片,成材一片。保護農田林帶林網建設成果,建立完善的農田防護林體系,更好地發揮其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