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尤其是低年級,許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展開。然而,小學生學習漢字存在著三難:難讀、難記、難寫,所以,優化識字教學,打下扎實基礎,對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甚至學生的終身教育都是大有益處的。
低年級孩子的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勸說、枯燥乏味的訓練效果不佳。現代科技的結晶——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多媒體技術,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以此來創造生動有趣,對多種感官形成刺激的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稱為多媒體輔助教學。以下舉例一二,談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識字教學。
一、看視頻。賞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之者不如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就開了一個好頭。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之一。通過多媒體技術,烘托場面,使學生在對課文內容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創設樂學的情境。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秋天》是一篇看圖學文,抓住秋天景物的特點,描繪秋天的田野美景。課中先播放一段視頻(課前結合課文內容特別設置田野景色,配之活潑的鋼琴聲),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讓學生對秋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展示藍天白云圖,讓學生說出畫了什么,接著問:“高高的藍天上。飄著朵朵白云”中的“飄”怎樣寫?從看圖說話、學文自然過渡到識字教學,學生興趣濃厚,印象深刻。
二、看動畫,教筆畫。正確識字書寫
小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利用動畫教學筆畫,分析結構,運筆示范,把比較抽象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直接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趣,易于理解筆畫、結構等特點,便于模仿和記憶。一般生字學生都能自己“析形索義”,遇到難寫、不易理解的字,則可以充分發揮電教優勢,化難為易,使學生正確識字書寫。可以配上難寫字的筆順動畫,一筆筆寫出來,輔之筆畫聲的音樂,讓學生認識筆順,遇上難寫的筆畫,顯示這一筆時,動畫速度要慢,學生看了動畫,留在記憶里的痕跡就深。又如“鷹、辯、摔”等字多筆畫的難寫字,可讓學生跟著動畫,完成書寫一個個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寫錯字,閃動筆畫或偏旁,加強刺激。
三、多種形式,巧妙練習,鞏固識字教學
一個漢字在學生的腦中扎下根,還必須通過反復練習,及時反饋,來強化記憶。多媒體技術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交互性。設計了程序,計算機可以成為能反饋練習的老師。這一點在學生自學時優勢很大,可是我國目前尚主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我想談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幾個例子。
(I)出示聲旁,繁衍新字
針對低年級學生識字記憶較快、回生也快的特點,教師可采用舉一反三的練習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別讓學生以這些字為母體,繁衍出另一字。屏幕顯示兩個文字框,上面是母體字,下面是新產生的字。設計動畫,等學生說出新的字,移去形旁,電腦給予鼓勵:“太棒了,還有嗎?”學生熱情高漲,思緒話躍。“巴”繁衍出“爸、爬、把、吧”等字,“青”繁衍出“請、清、晴、”等字。這樣的鞏固練習。擴大了識字量,又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形成。
(2)形近字的比較
漢字中許多相近字,小學生用字不分語言環境,不管字義,隨便就用,所以必須通過練習,強化記憶,形成正確的用字習慣。如“渴、喝”兩字,極易混淆。教學中可這樣設計,先隨圖出示“喝”字,讓學生明白喝水要用口來喝,閃動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讓學生組詞。接著隨圖出示“渴”字,讓學生明白是缺水了,是“氵”旁,閃動“氵”,讓學生組詞。最后出示幾句話,讓學生結合語言環境,說說要用“喝”字還是“渴”字。這種由圖到字,再應用學習過程,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并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
(3)尋找錯別字
中低年級學生在寫話、作文中錯別字的數量多得驚人。小學生寫錯字,有一些字是因為還不會寫,另外就是受其他字的影響,桌寫成卓(受早影響),睛寫成晴(受目影響),竟寫成競(受兄影響)。小學生寫別字,多用音近字或聲旁相同的字來代替。針對小學生犯錯的原因,設計改錯題,讓學生尋找錯別字,正確書寫、合理用字,如出示幾句話,引導學生找出后放大錯字或將別字移至別處,閃動錯的筆畫或用錯的形旁。換成正確的字,返回原處,從而加深印象。
多媒體技術是將多種媒體形式組合的技術,具有各方面的優勢,我們作教師的如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好多媒體,定能在日常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四川省閬中市河溪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