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是特殊的認識過程與實踐過程,這個過程總是要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教學模式就是教學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教學模式既是教學理論的運用,又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數學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數學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數學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受到數學教學理論、教學手段、社會因素等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
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摸索,總結經驗,針對不同課型選擇不同教學模式,常見課型有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下面就這三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做簡要說明。
一、新授課教學模式
1. 新授課中概念課常用的教學模式:導入—探究—歸納—形成結構—鞏固練習。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建構性,主張知識結構網絡化。即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歸納,形成概念,并對知識結構網絡化。這種方式對揭示知識規律,認識知識本質有很好的幫助。
新授課的導入要遵循簡潔化、科學化和藝術化原則。新授課的導入方式很多,如實例式導入,新舊知識類比導入,設疑式導入等。
例如,在講《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這一節時,運用新舊知識類比導入,依次引導如下:
(1)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
(2)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
(3)當直線與平面相交時會是怎樣的情形?
這樣學生的思維處于“問題情境”之中,在內在的驅動力下,就會積極思考、探索,教師再通過畫圖和學生共同探究歸納出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并確定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圍,最后舉例練習,對新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數學思維過程的展現。數學教育的主要意義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策略,增強反應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應該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學會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同時,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會不自覺地對知識體系中蘊涵的內在聯系和思想方法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認知過程。
2. 新授課中性質、定理課常用的教學模式:引導發現—歸納猜想—理論證明—知識應用—練習反饋。
例如,在講授《對數的運算性質》時,先舉特例:
(1)log(2×8)=log2+log8
(2)log(a·a2)=loga+loga2?
引導學生發現上面兩小題中第一個對數式等于后兩個對數式的和,可歸納猜想出如果a>O,a≠1,M>O,N>O有:log(MN)=logM+logN
這就是對數運算性質的第一性質,因為猜想未必正確,接著證明這個結論,運用已學過的指數的運算性質證明這個對數的第一運算性質。
同理可得對數的其他兩個運算性質,然后舉例應用,最后做練習。這一過程中主動權在學生手里,引導學生發現性質,滿足學生期待,解決實際問題,重點是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
二、習題課教學模式
習題課常用教學模式:變式導練—應用建構—歸納提煉—完善建構。
提高習題課質量關鍵是精選習題和解題后的回顧與反思,使學生通過自己做題鞏固學過的知識并發展能力。習題應以變式題為主,變式訓練可采用如下方式:
(1)一題多問式,這種題型能使學生系統地對基本知識點做歸納,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
(2)一題多解式,對同一問題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超越常規,提出多種設想和解答,它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擴大學生認識的空間,激發靈感,提高思維的創造性。
(3)一題多變式,伽利略曾說過“科學是在不斷改變思維角度的探索中前進的”,故而課堂教學要嘗新、善變,通過原題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深刻挖掘例題、習題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這種訓練,緊扣教材、適當變形,使學生了解命題的來龍去脈,探索命題演變的思維方法,這是發展學生發散思維的有效途徑。
(4)多題一解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陷在無窮的題海中,但實際上許多問題具有共性,對這樣的問題不斷總結、積累,能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在本質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課教學模式
復習課常用教學模式:復習—交流—概括—練習。
傳統數學復習課一般是由教師對所要復習的內容進行歸納,更多的是讓學生做題。新的教學模式強調把系統歸納的責任還給學生,其目的是發展學生能力使其學會學習。復習時重在類化、系統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前幾種教學模式結合起來。課前必須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復習中,如讓學生看書自己查找學習中的漏洞,校正錯誤,寫出歸納小結等,然后課上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樣化,如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或錯例分析交流等。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組織交流、引導合作,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補充和完善學生的思維建構等。需要強調的是,數學是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自己學會和悟會的,因此教師的分析講解不能代替學生親自經歷這些過程。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就數學課堂教學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模式,我們要善于充分挖掘每個模式的教學功能,避免陷入教學模式單一僵化的誤區,另外,從教學改革角度看,教學模式的綜合、靈活運用,本身就是創新和發展。作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要在繼承和發揚每種教學模式傳統優勢基礎上,不斷整合與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注重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其它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衍生和發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第六中學 西北師范大學2009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