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世紀的快速建設,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各行業正起著異乎尋常的變化,各階層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新世紀中,怎樣培養職業中學學生,使他們出去后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怎樣在新時期適應專業課的教學,這都是我們這些承擔專業課教學任務的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要適應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中等職業教育必須給以自身正確的定位,必須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并保持可持續發展。因此,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人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行為
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形成能力、調整態度的過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必須得到尊重。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設計者、教練、指導者。對教師而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課程內容,開發新的教學案例,分析學生的普遍的和特殊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重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獲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達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敬業精神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不能再停留于照本宣科的模式。
后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師和學生是對話的交互主體,倡導教師和學生發展平等的對話關系。在對話過程中,不存在“學生的老師”和“老師的學生”之類的概念,教師可以作為一個教育者也可以作為一個求知者;同樣學生也可以作為教育者,師生共同對求知過程負責。以學生為中心,更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動方式,合作型交往使學生在認知、情感、個性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有效的合作型互動,是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的最直接的形式。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往中,學會理解,學會尊重。
二、適應多種人群的教學行為
長期以來,我們的中等職業學校強調自己是正規的學歷教育機構,強調在應屆初中畢業生這個單一的人群中招生,而對其他人群的受教育需要重視不夠,對教育市場開發不夠,限制了自身適應社會需求變化的能力?!凹夹g與職業教育課程應當設計成綜合性的、廣為覆蓋的,以容納所有學習者的需求,它應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職業教育應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向他們提供多種多樣的終身教育與培訓機會,拓寬服務空間和發展天地。
進而,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要減少剛性,增加柔性,增強自身及時服務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條件,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力的差異。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先期進行測試,分別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分層教學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不同基礎和能力學生的特長,使每個人每節課都有所進步有所收獲。同時根據他們在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上具有的一定差異,制定各具特色的培養計劃,結合小組教學、個別教學等其他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淡化個體差別,增強自信心,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