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偏重于應試教育,學生主體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我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探索,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因此要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創設情景
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現象,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創設的情境中,提高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首先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青年學生一些不理智消費現象的圖片,例如學生怪異的衣著、發型,學生過生日大擺宴席宴請同學的現象。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現象,拉近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關系,調動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2. 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新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溝通,是互動,是交往,是合作。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成長,在參與和合作過程中融入社會,在認識自我和重塑自我中發展并成才。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分組討論、辯論、合作探究等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最適合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中,針對校園中出現的學生怪異的衣著和發型,設計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使學生正確地認識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對于學生過生日大擺宴席的現象,組織學生辯論,使學生正確認識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現象,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在此達到了道理不言自明的作用。
3. 開展研究性學習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它要求不僅要聯系社會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聯系。老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親自參與研究、調查、討論、搜集資料和處理信息,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學以致用,學有所成,把間接的經驗化為直接實踐經驗,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在學習《做好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準備》時,提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是《當前我國的就業問題》,涉及到的問題是就業和創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同時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學生課下通過調查訪問,搜集資料,分析資料,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小組代表把研究性學習的結果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合理組織,及時引導,正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但并不是就可以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組織作用、引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壞關系到學生主體作用能否充分發揮,關系到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1. 科學地組織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的設計是由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學生又是千差萬別,課堂上必然會發生各種不同的情況,充滿變數。這樣,二者之間就會有矛盾、沖突。這就要求教師正確處理好課前的預設與課堂生成之間的關系,在有序地安排學生學習活動的同時,注意教學設計的適應性、變通性,隨課堂上發生的學習實際而適時做出調整。活動課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而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教師要能夠靈活及時地處理活動中出現的不利于或者是影響教學目標實現的問題。
2. 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時要幫助他們明確目標,指導他們學習的方法,要對他們的思想狀況和思維狀態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當發現他們的思維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現偏差時,要及時進行引導,否則課堂教學效益就會降低,教學目標就很難實現。例如,在學習《新時代的勞動者》時,在“職業平等觀”問題上,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職業,有的學生說當公務員,因為當公務員有面子。有的學生說開辦公司,因為能掙大錢。我緊接著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果這種理想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現,你怎么辦呢?從而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只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都能有所作為,使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
三、教師要開展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是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形式。在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開展教學反思更具有實踐意義。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能建立科學的現代的教學理論,并將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教學行動。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通過對政治教學反思,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同時,將反思理論指導實踐,融于實踐,通過實踐的檢驗進一步提升理論,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教學反思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聯系起來,實現知識和實踐的融合,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從而促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化,這也是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對教學反思,及時檢查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并加以實事求是地分析,積累成功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彌補不足。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教學反思,有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下,教師要深刻領悟新課程標準的內涵,轉變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和現實中的問題。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做好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幫助者和引導著。同時又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把新課程改革推向前進,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才會煥發出活力。
作者單位:鄭州市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