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學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結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快樂教學是指教育者正確運用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的教育方法、手段,盡最大可能創設生動、活潑、寬松、和諧的教育情境,著力誘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濃厚興趣,喚起孩子本能的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主動的創新思維,以“學習小主人”的姿態自信自覺地參與各項教育活動,從而在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可持續發展。快樂教學的中心任務是激發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極大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快樂教學呢?
一、激情逗趣——變“厭學”為“好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誘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濃厚興趣是快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形式多樣的教法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樂中求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數學。
1. 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潛心鉆研知識的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將嚴謹縝密、抽象概括的數學概念以新穎別致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如在教授“時、分的認識”,教師可先讓學生猜謎語:“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競賽忙,走的路程有長短,最后時間一個樣。”生動形象的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形象揭示了鐘面的特點和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大大激發了兒童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2. 利用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數學游戲、競賽搶答活動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讓學生在限定的一分鐘內做練習、寫字、背詩詞,看誰完成的又好又多。不僅幫助學生體驗了一分鐘時間到底有多長,也懂得了時間一去不復返,彌足珍貴,務必要倍加珍惜。
3. 運用教具、常見的實物進行直觀教學,引領學生眼口手腦并用,這種教學圖文并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辨力和實踐能力,因而能收到一石三鳥的教學效果。
二、設疑問難——變“苦學”為“樂學”
真正的快樂源于自我超越的實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參與并體悟知識獲取的途徑、方法和全過程,不光知道學習有艱辛勞苦的一面,更有學習成功的喜悅、歡樂寓于其中;其次鼓勵學生多思善問,敢于展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與老師、同學一道探究、分享學習成果;再次教師還應發揮教育機智和藝術,靈活果敢地應對處置意想不到的教學意外,確保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心無旁騖地投身于緊張而又不失活潑的數學學習。
三、勤學善思——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時,引導學生邊學邊思,開動腦筋,思學相得益彰,學生的智力和潛能方可得到長足的發展。有鑒于此,勤學善思對一個學習者的成長成才是至關重要的。“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創設必要的情境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考、敏銳表達,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探索未知領域中去,尋找最佳數學策略,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擁有者。倘能如此,學思活動貫穿學習始末:“聽”時思考能強化記憶和理解,“讀”時思考能發現問題、窮本溯源,“寫”時思考能將問題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不斷將所學知識進行比較—一歸納——分析——綜合——誼繹——推理,達到數學學習的至高境界,一旦品嘗到甘如瓊漿的學習成果,便會獲得精神上心理上的極大滿足,從而最終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可喜轉變。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古城鎮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