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積極改進語文家庭作業,讓小學語文的家庭作業走出“課內損失課外補”的圈子,應注意從這幾個方面,抓住學生的特點,布置家庭作業。
把“表達”設計在家庭作業中“口頭型作業”,著眼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注重表達,以提高學生的言語素質,還語文教學姓“語”的本色。
(1)朗讀,背誦。布置作業時,教師從課本中和課外讀物中選擇優美、精彩的語句、片段或全文。讓學生將其讀對,讀順,讀好,熟讀,背誦,利用每天晨讀時間。進行練習,當眾背誦,并加以評析。
(2)講故事,演講。小學課文故事性強的內容很多,如《三顧茅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學完課文后我布置講故事,在復述的基礎上進行擴編,創意,加上手勢,配上音樂,講給老師、同學、家長聽;演講側重于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感,以見聞為主要內容,我口說我心。課后布置注意身邊的事,每節課前三分鐘演講,促使學生觀察、思考、搜集、整理。
(3)讀書匯報。要提高閱讀能力,只讀課文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教師布置閱讀題目,讓學生課后查閱,去讀書、讀報,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讀書匯報。匯報題目。談談內容,說說想法皆可。
把“自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根據不同課文的要求,把作業的“老面孔”演化為多種多樣富有創意的語文實踐活動,讓作業能夠成為充分展示學生才藝特長、張揚個性的園地。
(1)差異性作業的設計。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針對學生的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既滿足優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顧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設計多梯級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2)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把“生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把家庭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
(1)將生活充實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布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生活化、社會化。如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我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可以為媽媽獻一首歌兒,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親手制作賀卡,寫上一首小詩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兒童節快到了,我組織學生搜集相關資料,把它做成小報展示在教室里;教師節,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畫一幅畫寫上最喜歡的話,獻給最敬愛的老師……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構成—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不但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也在無形中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
(2)將學科知識與語文作業結合起來。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當然,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外作業觀需轉變,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要樹立起新的語文作業設計理念,使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到張揚,使學生的人格在這里得到尊重,使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體驗,使學生的生命在這里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斜橋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