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步入,人類社會打開了全新的進取局面,新世紀國力的競爭,將主要表現為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表現為人的智慧、人的思維能力的競爭,這個前提決定了創新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意義,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這種高素質人才,致力于學生創造力培養的研究,語文教學責無旁貸,為此。本文結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規律和新課標的要求,對其進行—些初步的探索。傳統教學中,我們的課堂往往有太多的講解和不達標準答案不罷休的引導,這往往給人一種密不透風的感覺。學生被圈在一個用標準答案和規矩筑成的圈子里,雖偶有掙扎,但大多碰壁。因此常想起兩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要撬動地球。”“給我一個空間。我要放飛心靈。”在教學中,要想找到這個“支點”,翹起學生心靈的空間,我們有必要從下述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放飛自由的心靈。沖破教材的樊籠
放飛心靈,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自由飛翔,就必須打破思維定式,沖破思想束縛。因為,在舊思想的左右下,就談不上創新,心靈也無法飛翔。例如,狐假虎威是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我們一直把狐貍定位在狡猾、奸鉆的地位,用一種有色眼光來看待狐貍,把其作為反面角色。在上課的時候,同學們的評價也是如此,對狐貍的批評是一筐又一筐。而狐貍的做法真的就是一無是處了嗎?我在班里首先搞了個民意測驗,結果47人中,只有3人是贊同狐貍的,而其他44人對狐貍持的是反對意見。接著,在我的鼓勵下,班級里掀起了一場辯論賽。反對狐貍的同學主要是認為狐貍撒謊是錯誤的;贊同狐貍的同學則認為狐貍雖然撒謊,但是為了在危險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性命,是聰明的做法。雙方的口舌之爭很讓我高興,寓言和童話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想象,拓展我們的思維。有些事或物是具有兩面性的,就如狐貍一樣,我們可以說它很狡猾,但換一個角度想它也很聰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才談得上教材體驗的多元性,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也才有創新的可能。因此,不管學生的辯論結果如何,他們的思維定式已經受到了挑戰,他們已經學會了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我想,辯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二、放飛自由的心靈,必須把握教學的契機,從外面的世界打開心靈的窗口
學生的思想是個萬花筒,他們的世界比成人精彩,有時甚至是成人所無法想象的,或者以我們的觀點來說是錯誤的。然而,錯誤中不乏寶藏。不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就談不上心靈的飛翔,不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在避免錯誤的同時,必將丟失寶藏。例如,在教學古詩《春曉》的時候,我把詩寫在黑板上,反復地引導學生閱讀和體會,一個同學突然冒出了一句:“老師,你最后一句的標點加錯了。”我吃了一驚,連忙翻書對照。我的標點符號沒錯呀!我懷疑他是不是故意搗亂。對此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理睬,接著往下上。但我還是給了他一個說話的機會,我問了一句:“那么你認為這兒應該是什么號呀?”他小聲地說:“我認為這兒應該是感嘆號。”我忙問:“請你說說自己的理由。”他見了我的笑容和鼓勵,于是大膽地說:“詩人想起夜里的風雨,為那么多花兒的凋落感到難過,感情非常強烈,所以應該用感嘆號。”“好,老師現在就把它改成感嘆號。你能為大家讀讀嗎?”其讀了起來,果然是沉郁頓挫。無限傷感,同學們也都紛紛贊同他的提法。在他的帶動下,又一個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這兒應該加的是問號,理由是對春雨、春風的提問。他說的也不無道理。一時,教室里眾說紛紜,各人堅持自己的看法。我沒有強制學生服從哪—個觀點,而是把三個句子都寫在黑板上,引導他們反復朗讀比較并分小組討論之后,學生終于有了自己的體會。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加感嘆號的時候。詩人的感情色彩太濃,可以說是很傷心。當加問號的時候,詩中的感情色彩較淡。體現不了詩人惜春的情懷。
為了使現代化教育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規律,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在語文教學中,不應該僅僅把目光盯在教材里,而是看向教材引領的社會空間。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在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中得到很好的激發和培養。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市對坡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