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也是一個由易到難逐步深化的漸進過程。只有通過實習教學,逐步使學生形成比較過硬的專業技能。遵照這一原則,我們可將服裝實習教學分五個環節。即認識實習,嘗試實習,綜合實習,生產實習和社會實習。
認識實習,也叫入門實習或見習。一般在新生剛入校或是某門專業課教學開始之前進行。如開《服裝美術設計》課之前,把學生帶到高等學校參觀學習。如在師大藝術節展出之際,讓學生開開眼界,觀看大學生們栩栩如生的人物素描、設計新穎的時裝畫、精美別致的圖案畫,以這些美的藝術品,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認識美、感受美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專業思想,為教師進行專業理論教學作好充分的準備。
嘗試實習,也叫分課題實習。相對于縫制專業課程,又叫零部件實習。一般在縫制專業課或某一階段課堂教學任務完成之后進行,是學生專業技能開始初步形成階段,主要由專業教師邊講解邊演示,使學生了解完成某個零部件的最佳工藝方法和制作步驟,讓學生聯系理論知識,通過動手訓練,逐步轉化為直接經驗和技能。在這一階段,學生以老師“帶”和自己“試”為主。實習老師采用慢節奏示范,要求制作方法正確,操作技能熟練,突出零部件的重點,交代難點。教師對不正確的操作要及時加以糾正,如在講《服裝縫制工藝》中男、女西褲的口袋制作時,可帶學生進縫制室進行口袋的零部件訓練,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縫制制作工藝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理出正確的工藝操作步驟,從而歸納出自己的縫制觀點(此時的觀點可能是不成熟的。也可能是不正確的,但他們卻經過了思維),這樣使得零部件實習更有意義,學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再由老師教會學生各種各種口袋的制作方法、操作步驟,做好示范,學生動手練習,并反復檢查學生的訓練效果。
綜合實習,一般在某門專業課程某一章節基本完成之后進行。這種實習讓學生把以前嘗試實習中掌握得不太熟練的單個零部件能有機地銜接起來,運用課堂的理論,綜合練習,進行整件服裝的制作,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對操作難度較大的制作步驟,重點指出,反復練習,爭取人人過關。綜合實習一般時間較長,難度較大,讓學生通過實習達到練思想、練意志、練技能的目的,進而比較熟練、系統地掌握好制作要領及專業技能。例如在學完《服裝結構制圖》《服裝縫制工藝》中男、女襯衫的制圖裁剪、縫制內容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男、女襯衫實習,從制圖中的排料、放縫、放樣到制作中的每一個縫制制作步驟,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老師則只作指導。
通過這次實習,學生對本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操作能力有明顯的進步,這樣一來,比零部件實習提高得更快。
生產實習。一般在專業課程結束后進行,主要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能力,使學生已形成的專業技能在生產實習中進一步強化、鞏固。如我們學校服裝廠進行校服制作時,讓學生幾個人一起按廠里的規定進行流水線生產實習,各位同學編成一個個的小組輪換操作,了解廠家的生產模式、工藝流程步驟,還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針對生產中出現的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解決,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不少同學對工藝流程,生產機器,縫制技術,服裝款式有著獨特的創意和發明,我們有選擇地運用于實際,學生因此而獲得了一種成就感,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創新精神,還樹立了他們服務社會的信心。使得學生在走人社會時,能更快、更好適應現代化工業的技術操作。
社會實習,又叫服務實習。一般在學生即將畢業前進行,這種實習主要是讓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培養他們適應社會和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階段,教師對學生要由“牽著走”逐漸變為“放手走”“自己走”,讓學生自己組合,自己聯系實習廠家,自己聯系制作業務,自己生產管理,自己經營服務。在社會實習中,學生作為主體,老師當好參謀,讓學生自己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社會實習中,我們倡導學生在扎實掌握生產技能的同時,認真搞好社會調研,如消費者心理、市場需求、服裝時尚潮流等,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技術的積極性,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設計水平,開拓他們的專業視野,培養了他們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在社會實習中,我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大膽走向社會,宣傳和推銷廠家的產品,這樣可以確立學生的“專業角色”,使學生有立足行業成才的長遠規劃。此種實習,是社會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操作進行綜合評價,檢驗過程。不僅是使學生了解社會,也是使社會了解學生,引起社會的注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機遇。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畢業生的出路問題。
作者單位:汨羅市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