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中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格式,會使你的作文語言文采煥然,瑰麗多姿。
常用的效果明顯的修辭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擬人、仿擬等。
1、可巧用比喻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如2001年高考—安徽考生的作文《誠信歸去來》中有這樣一段話:“誠信是一輪金赤郎耀的圓月,唯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淀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一端;誠信是高山之巔的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詐,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如果我們將這一段文字改為:“誠信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誠信可以使生命充實,誠信可以使生命回歸本色。”肯定要遜色不少。
2、可善用排比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如2001年河北一考生在《千年的呼喚》中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學大師發自肺腑的吶喊;它曾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中變得不名一錢;它曾是無數飽學之士恪守的行為規范;它曾是陰險狡詐之輩賴以飛黃騰達的外衣。它太簡單,簡單得連牙牙學語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復雜,復雜得讓有些人將它遺失得無怨無悔,無影無蹤。它,就是誠信。”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文章內容集中,節奏鮮明,酣暢淋漓,有氣吞山河之雄偉,水瀉千里之壯觀。
3、可妙引詩文
如這樣一段文字:“書是我的精神支柱,它塑造了我的靈魂。當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懂得了謙虛的必要;當王勃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貴;當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當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了做人應具備的反抗精神。”
4、活化名句
有一篇文章叫《感悟考試》,開頭這樣寫道:“室外,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上有太陽。室內,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里明顯地“化用”了歌曲《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上有太陽》和《三國演義》中的開篇詩。但就是因為這樣的“化用”,才讓人有跟前一亮的感覺。還有一篇文章,說一位同學好以語言打抱不平,“路見不平,拔嘴相助”,化用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形象、生動,令人忍俊不禁。
當然,我們不能為形式而形式,那樣會陷入唯形式主義的誤區,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多幾分文采的亮光,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作者單位:河南省中牟縣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