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不但能拓寬他們的視野,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 良好的讀書環境能夠激發同學們的讀書欲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這樣學生的課外書籍就實現了資源共享。還有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以及優秀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每一面墻壁,都浸潤著文化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
2. 明確課外閱讀的要求。針對小學生的實際,他們往往對于閱讀只是出于一時好奇,不能持之以恒。因此要明確目標和任務,規定一定的時間和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時除了學生自己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外,我還在每天放晚學前安排二十分鐘的閱讀時間,和學生一起讀書,引導學生在書的海洋里邀游,養成每天讀一點的習慣。
3. 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有效的課外閱讀,除了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任務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7558065af77f678eb901997201665be7法。因為閱讀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閱讀質量和閱讀習慣。首先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我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文章中的格言和精彩之處摘抄下來。其次讀書時做一些批注,用不同的符號畫出重要內容,整理閱讀提綱,把書越讀越薄。同時,在讀到有感而發時,可以進行分析,評價,寫寫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把書越讀越厚。
4. 選讀。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古今中外的名著,課本中的范文,門類眾多的報刊都是學生閱讀的材料,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可以結合教材選讀,還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選讀。
5.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喜好讀書的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維持和習慣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能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和家長參與其中。不僅能夠推薦優秀的閱讀材料,還能和孩子進行充分的交流,激起學生對書的渴望,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愿望。同時教師和家長還可以經常提醒和督促孩子堅持課外閱讀,使之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質量。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要想實現課外閱讀的最優化,還要注意組織相應的活動,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展示和交流。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展開各類讀書活動,可以是“美文欣賞”、“我是小小創作家”、“好書推薦會”,還可以是讀書經驗交流會,與作家面對面等。在課內閱讀分析課文時,如果有獨特見解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和鼓勵。這樣一系列的活動開展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活動中提升閱讀品位。經常舉辦展示課外閱讀成果的活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繼續閱讀的信心,而且能幫助學生把閱讀的興趣和熱情長久保持下去。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斜橋鎮中心